二刷《人生第一次》之出生:產房,真的是檢驗人性的地方嗎?

《人生第一次》是一部人文記錄片,通過蹲守拍攝,觀察不同人群在人生重要節點的第一次,以點帶面、見微知著,表達中國人的情感、面臨的挑戰、堅持的價值觀、折射中國當下的時代精神。

其中第一集的《出生》通過三段故事、三個家庭在產房中面臨的一系列抉擇,展現"初生"的意義。

二刷《人生第一次》之出生:產房,真的是檢驗人性的地方嗎?

在豆瓣或是其他平臺,看到很多女性對於婚姻和生子的恐懼,以及對於另一半的無限吐槽,一刷時,我也有相同的感受。

而當我二刷時,從他們身上,我又看到了不一樣的人生態度和感悟,也觸發了我,對於婚姻和自我的認知。

01 有人說,生孩子是婚姻的試金石,很幸運,在這部片子裡,我看到了金子,也看到了婚姻的真諦

短片一開始,就是丈夫們通過機器,在體驗生子之痛。當醫生按下開關鍵,說了一句:"體驗一下,分娩陣痛到底有多痛"後幾分鐘,一個個七尺男兒,大呼"可以了,真的可以了"。

才短短几分鐘就面目猙獰,痛苦不堪,體驗結束後,丈夫們個個發表感言:"這種疼痛,就像有人要從你鼻孔裡擠出一個西瓜"、"有人用尖頭皮鞋不停地踢你肚子"。

一個準爸爸發出了靈魂拷問:"我想知道,媽媽在生的時候,這種感覺要持續多久?"

正式生產之前,這塊"體驗式試金石"似乎起到了作用,準爸爸們開始意識到女人生孩子的不易,而在生產時面對"保大保小"的抉擇時,這位準爸爸的表現令人動容。

妻子因心臟主動脈瓣二葉畸形,需要接受手術,現在已經懷孕27周,是雙胞胎。醫生提醒:手術風險很高,很有可能在手術過程中終止妊娠。在醫生的一番解釋之後,丈夫毫不猶豫地在風險承諾書上簽字。

回到產房後,明明自己擔心的要命,還安慰妻子、給妻子講笑話,在妻子面前卻表現的很淡然。

丈夫的這份擔當和淡然,就像他給兩個孩子取的名字一樣:"春和"、"景明",人生初見,春和景明,不急不躁。

二刷《人生第一次》之出生:產房,真的是檢驗人性的地方嗎?

妻子手術很順利,看到手術室大門打開的那一刻,丈夫首先詢問的是妻子的狀況。

一個月後,妻子再次進入手術室,不出意料,丈夫首先詢問醫生的還是那句:"我媳婦呢?"聽到醫生說大人生命體徵穩定,生的是雙胞胎兒子時,這個看著高高胖胖的男人一時手足無措,說了句:"我下半輩子就守著他們三個人過了,我還能幹什麼呢"。

網友紛紛評論:"一句我媳婦呢,溫暖人心"、"男人的暖,不在乎高矮胖瘦"、"這時候就看出了一個男人是否真的愛你"、"這個男人是真的愛他妻子"的確,產房是見證人性的地方,看不清婚姻真相的人通過生子這塊試金石,試出了彼此的不易。

丈夫如果不去體驗分娩鎮痛有多痛,還以為女人生孩子有多簡單,但如果僅僅用"生子"來檢驗婚姻的真諦是否太過武斷和絕對。

婚姻,本就是兩個不同人生的人組合成的新組合,需要一個相互瞭解、熟識、磨合再到合二為一的過程,孩子的到來只是加速了這種磨合進程。

但如果你在磨合好之前,已經找到了那位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之下都會毫不猶豫地詢問"我媳婦怎麼樣了"的男人時,不用試,也知道合不合適,人性經不起檢驗

02 沒有生過,怎麼算完整的人生:女人的"剛"不只是在生孩子上

第一次觀看時,更多的是感同身受和感動:同為女人,非常能體會到生孩子的艱險,從懷孕到生產,處處小心,即使最後進入產房,也有太多的未知,有可能開始符合順產條件,後面產程進展緩慢,影響孩子而順轉剖。

感動於女人的為母則剛,縱然生子千萬般疼痛與折磨,依然有不少人選擇迎難而上。

二胎媽媽:為愛一往無前,只為孩子有個伴

這位準媽媽,第一胎生了12個小時,如今冒著高齡的風險生二胎,只因老大喜歡妹妹,想讓孩子有個伴,不再孤單寂寞。

當宮口開到兩指的時候,緊握拳頭砸牆,疼得要窒息了,還在調侃自己:"生老大的時候也是這個感覺。"疼到忍無可忍,打了無痛,看到粗大的針管插進後背的那一刻,網友評論:"和陣痛相比,針管插進去的疼痛真的可以忽略不計"。

生完之後,全家都圍著兩個孩子轉,躺在床上的她還想著老大喜不喜歡妹妹。

二刷《人生第一次》之出生:產房,真的是檢驗人性的地方嗎?

36歲高齡產婦:順產轉剖宮,只為孩子一生健康

這位準媽媽是第一次生產,早上開到兩指,下午一直沒動靜,打催產素之後,久久不見開宮指,加上產婦又發燒,醫生擔心羊水因發燒變熱而感染孩子,建議家長順產轉剖宮產。

苦苦堅持那麼久,最後還是要捱上一刀,一切只為了孩子的健康。

生完之後,她還笑著安慰丈夫:"只是自己給自己壓力,其實都沒有關係的。"

二刷《人生第一次》之出生:產房,真的是檢驗人性的地方嗎?

柔弱患病媽媽:兩個月兩次大手術,只為雙胞胎寶寶平安

這位準媽媽,因先天生性心臟主動脈瓣二葉畸形,需要接受手術,現在懷孕27周,雙胞胎。

看到這位媽媽,不少網友評論:"明知道有心臟病,為什麼還要懷孕",我想,這裡不僅是指責,更多的還是同為女人的心疼與無奈。

她本人也肯定想過這個問題,但孩子來的時候,母親的本能就是會不顧一切保護他。

都知道剖宮產對女人的身體傷害很大,何況在此之前一個月還經歷了心臟瓣膜更換手術,兩次手術相隔一個月。

二刷《人生第一次》之出生:產房,真的是檢驗人性的地方嗎?

對三位準媽的生產過程,網友各抒己見,高讚的評論基本都是:"看完我都不敢結婚、生子了"、"看過之後,慶幸自己選擇不婚",對於這樣的觀後感,我們無從評價與質疑,家庭影響、人生經歷不同,展現的價值觀也不盡相同。

本期導演於穎在製作這個短片時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大部分決定"不生"的女性,考慮的主要都不是"痛"這件事,而那些打算養育下一代的女性,她們一往無前,即便一開始無知無畏,後來也是知難而上,不然怎麼會激流勇進,一而再,再而三。

的確,這就是女人的"剛",即使知道前方有太多的未知與無奈,依然勇往無前。

女人在經歷過生子之痛之後,還可以如此的淡定自若,往後餘生,還有什麼事、什麼人能打敗她們。

"難搞的婆媳關係、不如意的職場、 養育孩子的艱辛,這些一地雞毛的生活能奈我何",這才是當今的硬核女人。

03 奈何婆婆不是媽:同為女人,相煎何太急

當36歲的高齡產婦生完之後,媽媽、婆婆、丈夫一起走進休息室,丈夫和婆婆徑直走向孩子,婆婆笑的合不攏嘴:"寶寶 ,睜開眼睛看看奶奶啊"、丈夫寵溺地看著嬰兒車裡的孩子。

只有走在最後面的媽媽,一臉倦容和擔憂:"醫生,媽媽怎麼樣啊?"在聽到醫生說產婦一切都好的時候才看向孩子。

有網友評價:"你看那個笑的最開心、先關心寶寶的,肯定是婆婆,後面那個滿臉愁容、先詢問產婦的肯定是親媽。"確實,大家都能一眼看出來,誰是親媽,誰是婆婆,可是,你都說了那是婆婆,怎麼能和親媽一樣呢?

二刷《人生第一次》之出生:產房,真的是檢驗人性的地方嗎?

婆婆先關心孩子,無可厚非,那是他至親至愛之人的孩子,愛屋及烏。當年她也是這樣過來的,她知道生子的痛楚和不易,她也經歷過同樣的待遇。

有人要說,既然都有相同經歷,為何"不同病相憐",能做到如此的,不是隻有親媽嗎?

婆媳相處之道不是一朝一夕能說得清、道的明的,但最基礎的一點,就是相互尊重、相敬如賓、保持適當的距離。

首先要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庭,再儘量融合進這個大家庭,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需要我們經歷重重"磨難",求取真經。

寫在最後的話:女人,婚姻不是試出來的,婆媳關係也不是一朝一夕相處而來的,唯一你能把控的只有你自己。人生本不易,且行且放下,不執著於過去,不糾結於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