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抢种土地,是否意味农民重回土地成为一种趋势?


当前农民抢种土地,是否意味农民重回土地成为一种趋势?

起源于安徽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全国实行了近40年了。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充分释放了土地的潜力,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很多农民因此从土地上走出来,走进城市,开始了新的打工生涯。每到重要的节日,尤其是春节,千百万打工农民返乡所形成的的“民工潮”,不仅壮观,而且中国独有。自此,在农民的生活里,打工这个专属词语就嵌入他们的常态化的日子中。而他们本身就是身处于这个时代最有特点境遇之中:既是农村人,又是不在农村生活工作的农村人;既是城市人,又没有城市人的户籍。打工,在让他们逐步实现经济自由的同时,逐渐远离土地,成了没有土腥味的农村人


当前农民抢种土地,是否意味农民重回土地成为一种趋势?

农民进城打工,自然就要和土地分离。早年,农业和粮食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民们通行的做法便是,将自己家的承包或倒包给亲友、邻居,或者干脆撂荒。之所以说是倒包,其实就是土地给别人种,然后平价购买口粮。有的地方因为地少人多,村集体不允许土地撂荒,撂荒就罚款,为了避免被罚,也采取倒包的方式。

后来,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又开展种粮直补,土地流转才得以产生。但是,外出打工的农民,连同他们的子女,就此告别了土地,在城市过着另一种生活。在民工输出量大的地方,绝大多数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也因此出现了“空心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农业耕种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老人和部分留守妇女。民工输出的地方还出现了不少撂荒土地问题,农业和农村发展进程与城市的发展差距有着加大的趋势。


当前农民抢种土地,是否意味农民重回土地成为一种趋势?

那么,为什么今年粮食仅仅只是做了微调,就有很多农民开始抢种土地呢?尽管农民们对于粮食价格一直有上涨的诉求,但是,粮价的这种微调尚不足以激发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更不会引起他们抢种的冲动,那么,其背后究竟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粗略分析下,大致有这么几种原因。

01.农业特别是粮食,始终是一个国家稳定的根基。

今年突发疫情灾害,情况更加特殊,特别是这种全球性的灾难危机,对于世界粮食供给是有影响的。因此,稍稍具有风险意识的人,已经从中看到粮食生产的机会。一方面,国家为了牢牢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这个时候会更加重视粮食生产的,未来在粮食的生产供应上会有政策加力的。另一方面,经历过危机的农民都知道,在危机时刻,粮食就是救命的根本,国内如此,国际上更是如此。虽然,我国的粮食生产供应和储备都没有问题,但是,不代表其他国家不出问题,到时候粮食生产会有机会,发挥粮食自身价值的。这虽然是个预期,但是,由于粮食生产的季节性特征,还是需要提前布局的。


当前农民抢种土地,是否意味农民重回土地成为一种趋势?

02.打工生活面临着新挑战,尤其是中年农民工需要未雨绸缪,回到土地才是最终的归宿。

近年来,随着农村建设面貌的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打工农民期待返乡就业,尤其是中年农民,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的衰减,他们的回归意识更加强烈。毕竟多年的闯荡,他们很少顾及家庭,这个时候,上有年迈的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子孙需要呵护。而长年在外打工,经济上相对比较富裕,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是时候回到家乡了。

03.突发的疫情,让打工就业出现了阶段性困难,回到土地才有机会。

这个是农村留在家乡的主要催化因素。由于这次疫情影响范围很大,特别是国际上目前正处于集中爆发期,很多外向型企业的经营也遇到困难。加上一些小微企业前期受疫情影响,经营也出现困难,出现了就业岗位减少等问题;与此同时,有些服务业项目目前尚没有复工,农民工进城打工出现了就业难问题。有的早期外出打工的,不得不提前回到家乡。


当前农民抢种土地,是否意味农民重回土地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种情形下,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返乡打工者重新回到田地中,重操旧业。虽然种田收入比不上打工收益,但是,种田收粮总比两手空空要好得多,起码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没有问题。同时,有的人由于在外打工还学会了一技之长,在农闲之时还能再挣一点外快收入。

04.三农问题的解决近在眼前,农业越来越有奔头,提前布局抢得先机。

当前,国家在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战、乡村振兴的关键之战,农业和农村越来越有奔头,这时候,正是提前布局、抢抓机遇的难得时机,一些有眼光的打工者便主动放弃进城打工的机会,抓紧整修承包地、想方设法流转别人的土地,在家庭农村、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发掘新机遇,以赶上本轮农业大发展的机会。


当前农民抢种土地,是否意味农民重回土地成为一种趋势?

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因素影响,农民工回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他们带着在城市摔打所磨砺出来的见识和能力,在乡村振兴、小康社会发展中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收获更多的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