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红山大墓中手中所握玉龟的墓主是黄帝,黄帝真的有天鼋氏之称吗?

青阳帝君


所谓黄帝有天鼋氏之称,主要来自于“我姬氏出自天鼋”这一记载的延伸,以及周代《献侯鼎》等铭文关于“天鼋”的记载。

郭沫若等人进一步论证:天鼋二字,铭文多见,旧译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即轩辕也。

“天鼋就是轩辕”之说就此流传开来。

其后更有把天鼋当做黄帝的氏族名称、氏族的徽号、氏族的图腾的。

然而,史籍记载“我姬氏出自天鼋”这一原文中“天鼋”却只是星象分野,后世更无天鼋氏的记载,说黄帝就是天鼋,或说黄帝有天鼋氏之称只不过是今人臆测而已!

《国语·周语》原文:王曰:“七律者何?”对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

天鼋乃北方玄武,属于十二星次的玄枵,玄枵由二十八宿中的虚、女、危三宿组成。古代二十八宿对应地上叫分野。玄枵的分野是山东北部的齐国属地,是姜子牙所封属地。

原文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

此处说的武王伐纣之时的时间和当时对应的天象。

故言: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

大姜,为逄伯陵之后。逄伯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建立逄国,为伯爵位,也称逄伯陵。

至西周武王时,逄国灭亡,易其地为齐,改封给姜太公。玄枵(天鼋)对应的星象分野正是后世山东北部的齐国属地,也是周人母系逄伯陵之所在。

故又言: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

周人自述“我姬氏出自天鼋”,前者言周人建立大周时时间和对应的星象;后者言周人母族逄伯陵所在后世齐国的星象分野。

所以。《国语》已经解释的很清楚,黄帝根本不是天鼋,也没有天鼋氏之称。


青阳帝君


三皇五帝,一般指的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也就是记载朝代在夏朝之前的帝王,但具体的三皇五帝究竟是谁,众说风云。但在辽宁考古队红山文化的发现,以及对红山文化考古的成果显示,证实了中国历史上确有五帝,但是与传说肯定不同,三皇五帝只是部族不同阶段的领导。黄帝是不是有天鼋氏之称有两种说法:

1、黄帝是天鼋氏是出自于郭沫若在考证周朝的《献侯鼎》上的铭文后,解释说:天鼋二字,铭文多见,旧译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既轩辕也。因此就认定了“天鼋就是轩辕”。

1975年在甘肃庆阳的石板层中发现了翼龙的化石,将化石与《献侯鼎》等天鼋铭文对比,印证参考发现,翼龙就是天鼋。


自古四大灵兽:龙、鳯、麟、龟,天鼋也有神话了的大龟的意思,所以认为天鼋就是轩辕。

2、另一种说法认为天鼋本意是龟鳖,意为北方玄武,而天鼋就是在中国四象未成之时对玄武的原始叫法,玄武代表龟蛇,潜藏阴属。

《国语 周天下》中记载周朝人说:我姬氏出自天鼋。周朝人的始祖叫弃,是黄帝的后代高辛氏和姜嫄的后代,而姜嫄是伯陵的后代,伯陵居住的地方就是古代星象中天鼋所指的地方,所以“我姬氏出自天鼋”仅仅指的是某个地方而已。

这两种说法都有依据,因为不是专业人士还真不好判断,但我比较认同第二种说法,就是轩辕不是天鼋。


今天的过去式


黄帝之孙女鹿头颛顼是价真货实的天鳖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