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妹仙的传说

作者/阳光球

九妹仙的传说

溯史探源

关于九妹仙的官方记载,《安仁县志·地舆·山川》有这样一段话:“九妹仙在县北二十五里。奇峭雄峙,巉岩壁立。春放杜鹃,花艳如锦。涧水激湍,声闻于上。峰巅古庵,列女仙像九,庵后石板阔丈余,悬而不坠,踞石磊磊棋布,云覆其上必雨。”

老家在禾市街上,远远就能望见九妹仙,打小我就对九妹仙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记得小时候跟大人一起在田里干农活,远远地看见九妹仙山顶乌云密布,慢慢向这边飘移过来,马上就会说:“九妹仙山顶已经黑了,雨马上要落过来了!”于是,赶紧找地方躲雨,回家收东西。

外婆家在泗江村棚子里,每次去外婆家,都要从九妹仙山脚下经过。姨妈家在泗江村北斗湾,距离九妹仙很近,小时候我跟着表弟徐青一起去九妹仙放牛。

登九妹仙有三条路,一条是从长花坪水库上山,这条路最好走,但因为通车推土,已经破坏了美景;另一条是从泗江学校上坡走山脊,走的人最多;还有一条就是从泗江学校下坡,这条路最陡,风景最美,最能领略九妹仙的风光。

我们走的是最后一条,这条路除了本地人,基本上没人知晓,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

从泗江小学下坡,沿着九妹仙半山腰的盘山小道,绕到山的另一边,寻个缓坡解下牛绳,让牛自己上山吃草就不用管了。

回来的路上,表弟指着半山腰一块长方形印章模样的碑刻,对我说道,这就是“无字仙人碑”。我仔细一看,确实看不见有什么字迹,只有个清晰的长方形阴刻碑廓。

表弟特地带我绕到底下的溪谷,在无字仙人碑正下方,有一口深潭,乱石峥嵘,深不可测,唤作龙潭。巧合的是,九妹仙庵、仙人碑和龙潭刚好在一条竖直线上。

据说这口潭底有个地下溶洞,直通到禾市滩头洲普口潭的龙头石下面。曾有好事者往潭里倒了一箩筐谷皮,几天后竟然神奇地从普口潭那边水面冒了出来。

九妹仙的传说

l> 索引考证

九妹仙的传说很多,最常见的版本就是清雍正三年,京城赵员外九个女儿云游到此,最小的女儿九妹留了下来,在升仙石上立地成仙。后人遂以讹传讹,还誊写在了九妹仙庵堂的墙上。

农历九月初九,传说本是龙女得道成仙之日,却被传成了员外九小姐的生辰,京城员外九位千金吃饱了没事干,组团来到泗江穷山沟旅游?安仁县志上提到“列女仙像九”,既然供奉九位,怎么只看到一尊像?怎么偏偏只记得九小姐生辰?其实仔细想一下,许多地方经不起推敲,多为后人牵强附会、断章取义罢了。

听说正在重建中的九妹仙寺,又重塑了一尊九妹娘娘像。九妹仙庵改成了九妹仙寺,不晓得龙女寺的名字,会不会保留下来?

从当地老人口口相传的讲述中,零零碎碎听到过许多版本关于九妹仙的传说,逐渐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故事的雏形,或许与别人写的版本不同,索性整理出来,让各位看官们自己去评价吧。

九妹仙的传说

九妹仙的传说

  传说从前还没有九妹仙这座高山,这里只有一条汹涌的大河,叫泗江。

泗江经常发大水,引起民怨沸腾。老百姓对天祷告,惊动了一条善良的鲤鱼精,因为跳过一次龙门变成了鱼尾龙身,再跳一次龙门就可以全部化龙了。发现原来是只千年蜈蚣精兴风作浪,鲤鱼精打不过。

她去求王母赐宝,王母言道,尔即将化龙,何必功亏一篑?可禁不住鲤鱼精苦苦哀求,王母遂赐下了一根金簪和一个金盆。

鲤鱼精和蜈蚣精斗法,用金簪划出一条河,成为后来的永乐江。蜈蚣精被拦在了河对岸的军山大来洲,变成现在的蜈蚣岭。

因为要不断给蜈蚣岭浇水,蜈蚣精才不会现原形活过来,鲤鱼精在河对岸放置了一个金盆,化作了今天的座金山。大来洲每年端午都要发大水,就是由于这个原因。鲤鱼精为了救百姓,永远放弃了千年道行和化龙成仙的机缘。

炎帝神农氏碰巧釆药路过,心中不忍,用力一跺脚,在禾市乐友跺出一只仙人脚印,背上掉下的药篓,变成了禾市白沙的峦簊寨。

在炎帝的帮助下,鲤鱼精施法让泗江易道,沧海变桑田,一座仙山拔地而起。当地人感念鲤鱼精降服蜈蚣精、治理水患的恩德,特地在山顶建了座庵堂,取名龙女寺。因为鲤鱼精排行老九,从此这座山就叫九妹仙。

九妹仙是炎帝御封仙山,炎帝命令八随从之中掌管印章的将军在半山腰盖了个印章,原本打算刻下龙女治水功劳,却被鲤鱼精拒绝了,才有了这块天生无字仙人碑。

山脚下的龙潭是鲤鱼精沐浴的地方,地下暗河,直通永乐江普口潭,汇入洣水湘江,经洞庭进长江,东流到海。

鲤鱼精受当地百姓香火供奉,日日在庵后的悬空巨石板上打坐吐纳,终于脱下了鱼尾,化身龙女,白日飞升。

从此,“仙人挑担”、“将军夺印”、“鱼尾龙治水”、“天生无字碑”、“金盆端水”、“龙角潭”等九妹仙的传说,就这样代代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