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網課只保持5分鐘注意力,忘了培養這個好習慣的媽媽都後悔

浙江一位老師評論網課:

疫情過後,學生們將出現明顯的兩級分化,自制力強的孩子,學習成績能保持優秀;自制力差,糊弄家長和學校的孩子,學習成績會直線下降。


同時,蒙多奇身邊的一些家長也抱怨網課:孩子學習效率低,不足平時三分之一,上20分鐘課要喝3次水,上課時還偷偷的和同學打字聊天,希望老師能管管孩子。

孩子上網課只保持5分鐘注意力,忘了培養這個好習慣的媽媽都後悔

孩子上網課注意力難集中


可是,就拿蒙多奇認識的老師朋友李堯為例吧,他最近轉行做“直播”,他也很煩惱,一天排3-5節課,每節課要向幾十個學生授課。

上課期間,老師需要不斷關注學生學習狀態,再加上備課和批改作業的時間,每天都是996,比之前去學校上班還累。

家長、老師都有各自的煩惱,孩子倒是很開心,在疫情期間,頗受學生喜愛的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手遊,活躍用戶數有了明顯增長。

是網課的線上授課模式影響了孩子們學習嗎?

並不是,為了上網課,河南洛寧的郭翠珠帶著桌椅去村支部蹭網,藉著昏暗的光學習;西藏昌都的00後女孩斯朗巴珍家裡沒網,她6點起床,在離家4公里的懸崖邊上網課……

這些勤奮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網課只是“照妖鏡”,只會讓平時學習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原形畢露。


孩子上網課只保持5分鐘注意力,忘了培養這個好習慣的媽媽都後悔

孩子上網課需要有自制力

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平時懾於老師的“威嚴”,能勉強保障學習效率。可是現在孩子都在家上網課,老師沒法監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於是,自制力低的孩子“原形畢露”。

於是,差距就這樣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逐漸變大。可是孩子們不知道的是,現在拉下的差距,將來拼了命也不一定能還上。

網課下學生的學習狀態,暴露了很多問題,也給學齡前兒童的父母以啟示,與其遇到問題再解決,不如提前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為孩子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自制力有什麼用?


高爾基說過一句話:“哪怕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

斯坦福大學曾經做過一個“棉花糖實驗”,研究人員邀請了一群4歲的孩子來品嚐棉花糖。他們告訴孩子:每人可以得到一塊棉花糖,如果孩子能堅持15分鐘後再吃,研究人員就會再給孩子一塊棉花糖。

孩子上網課只保持5分鐘注意力,忘了培養這個好習慣的媽媽都後悔

只有30%的孩子能堅持不吃棉花糖


參加研究的孩子中,只有30%選擇等待15分鐘,拿到第2塊棉花糖,其他孩子都選擇立刻吃掉自己的棉花糖。

之後,研究人員跟蹤調查這批孩子到18歲,發現耐心等待15分鐘再吃棉花糖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成績明顯高於直接吃掉棉花糖的孩子,而且在其他方面,諸如社交、家庭、事業等方面,這些孩子也更優秀。

孩子上網課只保持5分鐘注意力,忘了培養這個好習慣的媽媽都後悔

自制力強的孩子各方面都更優秀


所以,擁有良好的自制力,能讓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慾望和衝動,做需要做的事情,排除外界干擾。

自制力強的人有2個特點:堅持完成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自制力是一生的財富。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找到自制力的好處

很多時候我們能發現身邊學習好的同學,做事很專注,而且他們不光學習好,玩遊戲水平也高,真是的全方面秒殺學渣。

這類學生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做法的:學習時候全神貫注,玩耍時候盡情放鬆。

孩子上網課只保持5分鐘注意力,忘了培養這個好習慣的媽媽都後悔

設定目標,堅定完成


這就涉及到一個目標的問題了,那些學得好也玩得好的人,在學習前會盡情玩耍,一旦開始學習,也會全神貫注保證最高效率。

家長可以在生活中發掘這類的事例,帶著孩子一起了解,讓孩子從內心深處認可自制力帶來的好處。

設定目標和標準

有的人下定決心要減肥,一下子就戒掉所有高熱量的食物,每天靠青菜蘿蔔續命,可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樣的驟然“悔改”往往無法堅持很久,總有一天會突然大吃一頓。這樣不僅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還會挫敗人的積極性。

同樣,有的家長為了保障孩子的學習成績,就完全不讓孩子玩遊戲看課外書,全心全意就是學習。捫心自問,這可能嗎?

孩子上網課只保持5分鐘注意力,忘了培養這個好習慣的媽媽都後悔

家長切忌壓制孩子本性


實際上仔細觀察,往往越是不讓孩子幹什麼,孩子就越要幹什麼,這是孩子反抗的表現,也是家長過度壓制孩子本性的表現。

正確的做法是,和孩子約定可以做到和不可以做的事情,把孩子的自制力留給有價值的事情。

孩子上網課只保持5分鐘注意力,忘了培養這個好習慣的媽媽都後悔

把孩子的自制力留給有價值的事情


就比如孩子今年6歲,即將進入小學,可是孩子天天賴床,無法按時起床,同時孩子還酷愛吃炸雞可樂等垃圾食品。

這時,家長可以優先和孩子約定每天按時起床,然後可以定期吃炸雞可樂,待孩子適應後,再逐漸減少吃炸雞可樂的次數。如果家長一次性讓孩子做到位,反而會讓孩子感覺目標過於艱難,難以實現。

制定規則三步法:
1.制定清晰的規則,並且相應的激勵和懲罰措施;

2.將規則告訴孩子,確定孩子明白並且認可;

3.嚴格執行規則,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解決。

家長以身作則

孩子的自制力是在慢慢培養中逐漸形成的,家長最好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讓孩子看到父母當日事當日畢、能說到做到並且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孩子的自制力也會得到提升。

注意和孩子的溝通方式

孩子犯了錯,父母一著急就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害怕,表面上做到了“知道錯了”、“不再犯了”,可是心裡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錯了,錯在哪了。

父母要有耐心的對孩子解釋,讓孩子明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樣孩子才能有效地規避錯誤、改正自己。

孩子上網課只保持5分鐘注意力,忘了培養這個好習慣的媽媽都後悔

父母對孩子要有耐心,不要大吼大叫


對於孩子抗拒、反抗的情緒,父母可以先表示接納:“我理解你的情緒,但是我堅持我的原則。”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也要讓孩子接受規則,藉助規則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做更好的自己。

給孩子自我調節的機會

很多父母會安排好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孩子時刻活在“規則”裡面,這樣做的好處是父母可以時刻管控孩子,缺點是孩子習慣了父母的管轄,缺乏自我控制鍛鍊的機會。

孩子上網課只保持5分鐘注意力,忘了培養這個好習慣的媽媽都後悔

適當給孩子自我調節、自我選擇的機會


隨著時間流逝,父母管控力度自然下降,總有一天孩子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放飛自我。

所以,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父母在一些事情上可以適當放權,讓孩子自己做主。

就比如假期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規劃好每天學習和玩耍的時間,然後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玩耍,什麼時候學習。

孩子上網課只保持5分鐘注意力,忘了培養這個好習慣的媽媽都後悔

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玩耍,什麼時候學習


只要孩子完成了規定的任務,父母就不要過多幹預。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是自由的、主動的、自覺的,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效率。

方法是有很多的,這裡只列出了效果最好的幾種,但是方法好壞,並無法直接讓孩子變得有自制力起來。

更重要的,還是父母長期堅持幫助孩子,支持孩子,這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我是蒙多奇,提倡科學精緻育兒。背靠權威專家團隊,分享營養、運動、心理相關育兒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