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西楚霸王项羽怎么评价,大英雄,战神吗?

千岛幕远


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是正面的褒奖的,是英雄也是战神。

项羽是抗击暴秦的第一英雄和功臣,项羽少年成名志向远大。项羽推翻了暴秦然而却败给了刘邦,在乌江自刎而死古来评价颇多。中国人讲究成王败寇,然而对项羽却是个例外。

对项羽最权威的评价莫过于太史公了,太史公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评价颇高。项羽白手起家,两三年就灭了秦国,成立霸王,虽然最后失败,但是项羽的功绩是有史以来第一人。在太史公看来项羽推翻暴秦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也非常认可项羽,在《史记》将项羽与帝王共同列入本纪,足以见太史公对项羽的褒赞与敬佩。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项羽本纪》

项羽是英雄这一点也毋庸置疑,词人李清照对项羽赞赏有加,认为项羽是一个大英雄,即使死了也为“鬼雄”。项羽的英雄气质在他少年时期就有所展现,公元210年始皇游于会稽,项羽见到说:“彼可取而代之”,同样刘邦见到却说:“大丈夫当如是”。由此可见项羽少年时期的英雄志向,就像一个充满斗志的革命者,而刘邦却羡慕与始皇的权利和财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咏项羽》

项羽是一个战神这一点更没有争议性,就霸王举鼎古来几人能及。项羽除了天生爆表的武力值,他的兄弟义气和军事才能更让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战神。项羽少年举兵一呼百应,生死存亡之际将士不离不弃,足以见项羽之义气。以少胜多,三年亡秦,足以见其军事才能。

总而言之项羽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正面的形象,即使是评价项羽失败的一面,也多表达惋惜。看待项羽既要看到项羽不足的一面,更要肯定项羽的历史功绩,总体上来说项羽是功大于过的。所以项羽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战神。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王安石《乌江亭》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历史的诗歌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燕的孙子。

《史记·高祖本纪》记录,汉高祖说“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回答:“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段评价反映了项羽的性格缺点非常明显。

项羽这个人长得孔武有力,力能举鼎,很是高大,从小打架,就难遇敌手。这是他的优点,但这个优点过于外在。

他的内在缺点更为明显。

比如他不爱学习,不研究兵法,只想着自己有万人敌的武功,所以打造了很重的兵器霸王枪,在战场上可以肆意拼杀。他这样的心态顶多算个上阵杀敌的厉害的将军,但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统帅。

他嫉贤妒能,尤其项梁战死后,他身边的智囊只有范增一个军师,而且他还不是很情愿听取范增的意见,错失了鸿门之宴的机会。他这样的性格导致他无法像刘邦那样广交天下豪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导致他的团队力量最终败给刘邦团队。

他性格残暴,在反秦过程中多次屠城,他这样的做派过于凶残,不得人心。他在子婴投降后又杀了子婴,火烧咸阳。义帝楚怀王芈心就非常准确的评价他“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之处,无不残灭!”,为此也是招来祸事,项羽最终又杀了楚怀王,这一系列的做法根本就不是正义之举。太史公在《史记·项羽本纪》后对他的凶暴非常震惊:“羽岂舜帝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他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男儿,怎么如此的残暴?他没有足够宽广的眼光和心胸去充分利用秦帝国累积的优势,而是一把火烧光,最终兵败垓下之围而失去天下

他心高气傲,没有选择回老家重整旗鼓,而是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兵败自刎,结束了一生传奇。

客观地说,细看项羽的所作所为,他的名声无疑被后世有意忽略他凶残一面的史书给拔高了太多。




百舸争流莫等闲


中国史上最强猛将

   当初起义之时项羽曾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吓得众人趴在地上不敢动弹,后来的七十余次大战每次都身先士卒杀兵斩将,于最后的乌江边上更是步战骑兵独杀数百人!不愧为中国史上最强猛将! 话虽如此,但历代王朝并不看好他,原因就是他杀戮太重杀气过盛,另外还常屠城,所以古人谈及项羽是更多是感叹他的精神而不是赞美他的勇武,若单纯论武人,项羽当为历史第一人!史上唯一一位千人斩(累计)。 

   死后封神

   项羽虽然争夺天下的斗争中以失败收场,但自古以来他在民间一直受百姓崇拜着,经历岁月的变迁最终被各大宗教所吸收,成为了宗教文化的一部分。

  道教:水仙尊王、战神、弁山之神

  佛教:鬼神转世,也有说是阿修罗王转世(民间则称其为“项王菩萨”年年祭拜,以乌江地区百姓为例) 

   历史上被比做项羽者

   三国孙策“初,吴郡太守许贡上表於汉帝曰:‘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南北朝高敖曹“敖曹马槊绝世,左右无不一当百,时人比之项籍”

  隋杨玄感“玄感骁勇多力,每战亲运长矛,身先士卒,喑呜叱咤,所当者莫不震慑。论者方之项羽”


我本将心向丹


毫无疑问,项羽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莽夫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就是他的能力体现,时不利兮骓不逝就是他的命运。年少是就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有志青年,等到秦末更是借机率领八千江东子弟顺势而起,破釜沉舟接连击败章邯王离等人的大军,为最终推翻秦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入咸阳,分封诸侯,被尊西楚霸王,可以说到达了人生顶点。但是高处不胜寒,最后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昏招迭出,加上自己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劝告,可以说是有勇无谋,自高自大。最终败与刘邦,痛失天下,身死国灭,独留气盖世一歌。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午夜太阳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在《史记》里面的这个评价对项羽来说还是很中肯的!

项羽,光明磊落,不玩阴谋,善用阳谋!直来直去!即是优点也是缺点!有很强的军事指挥才能,善于打仗!项羽在巨鹿击败10倍于己的章邯部队!又在彭城击败20倍于自己的刘邦部队,这是对项羽军事才能的绝对肯定!

项羽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灭掉了暴秦,成为了天下共主的西楚霸王!这样伟大的功绩和成就,实在是很难有所匹敌的!

项羽虽然说军事才能很好,但是他缺乏战略眼光!缺点也很明显,第一:不善用人!这个很显然,项羽最初手下名臣如云,但最后,陈平跑了,韩信跑了,范增被他气走了,钟离昧最后也投靠了韩信,项羽不会用人是肯定的!第二:不善权谋!和善于钻营的刘邦不同,项羽战场无敌,权谋却不擅长,从鸿门宴到垓下之围,从谋杀楚怀王等都可以看出,项羽在玩阴谋诡计上显然不如刘邦!

项羽是一个贵族,也绝对是一个英雄!因此他有英雄的气概和作风!但英雄不一定能成霸主,做霸主就要不择手段,很显然,刘邦这个流氓做到了!

  

项羽,绝对是个英雄!但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也是一个战神,但是一个无奈的战神!


善于伪装德大叔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苏州),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 。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刘邦。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刘邦。刘邦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刘邦借机脱离险境。

沐猴而冠

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四面楚歌

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刘邦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此外,还有“坐不安席”、“秋毫无犯”、“不拘小节”、“暗渡陈仓”等成语与项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