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西楚霸王項羽怎麼評價,大英雄,戰神嗎?

千島幕遠


歷史上對項羽的評價是正面的褒獎的,是英雄也是戰神。

項羽是抗擊暴秦的第一英雄和功臣,項羽少年成名志向遠大。項羽推翻了暴秦然而卻敗給了劉邦,在烏江自刎而死古來評價頗多。中國人講究成王敗寇,然而對項羽卻是個例外。

對項羽最權威的評價莫過於太史公了,太史公在項羽本紀中對項羽評價頗高。項羽白手起家,兩三年就滅了秦國,成立霸王,雖然最後失敗,但是項羽的功績是有史以來第一人。在太史公看來項羽推翻暴秦具有極大的歷史意義,也非常認可項羽,在《史記》將項羽與帝王共同列入本紀,足以見太史公對項羽的褒讚與敬佩。

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項羽本紀》

項羽是英雄這一點也毋庸置疑,詞人李清照對項羽讚賞有加,認為項羽是一個大英雄,即使死了也為“鬼雄”。項羽的英雄氣質在他少年時期就有所展現,公元210年始皇遊於會稽,項羽見到說:“彼可取而代之”,同樣劉邦見到卻說:“大丈夫當如是”。由此可見項羽少年時期的英雄志向,就像一個充滿鬥志的革命者,而劉邦卻羨慕與始皇的權利和財富。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詠項羽》

項羽是一個戰神這一點更沒有爭議性,就霸王舉鼎古來幾人能及。項羽除了天生爆表的武力值,他的兄弟義氣和軍事才能更讓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戰神。項羽少年舉兵一呼百應,生死存亡之際將士不離不棄,足以見項羽之義氣。以少勝多,三年亡秦,足以見其軍事才能。

總而言之項羽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正面的形象,即使是評價項羽失敗的一面,也多表達惋惜。看待項羽既要看到項羽不足的一面,更要肯定項羽的歷史功績,總體上來說項羽是功大於過的。所以項羽是一個英雄,也是一個戰神。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杜牧《題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王安石《烏江亭》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歷史的詩歌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項燕的孫子。

《史記·高祖本紀》記錄,漢高祖說“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回答:“項羽嫉賢妒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這段評價反映了項羽的性格缺點非常明顯。

項羽這個人長得孔武有力,力能舉鼎,很是高大,從小打架,就難遇敵手。這是他的優點,但這個優點過於外在。

他的內在缺點更為明顯。

比如他不愛學習,不研究兵法,只想著自己有萬人敵的武功,所以打造了很重的兵器霸王槍,在戰場上可以肆意拼殺。他這樣的心態頂多算個上陣殺敵的厲害的將軍,但不能成為一個出色的統帥。

他嫉賢妒能,尤其項梁戰死後,他身邊的智囊只有范增一個軍師,而且他還不是很情願聽取范增的意見,錯失了鴻門之宴的機會。他這樣的性格導致他無法像劉邦那樣廣交天下豪傑,“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導致他的團隊力量最終敗給劉邦團隊。

他性格殘暴,在反秦過程中多次屠城,他這樣的做派過於兇殘,不得人心。他在子嬰投降後又殺了子嬰,火燒咸陽。義帝楚懷王羋心就非常準確的評價他“項羽為人,剽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之處,無不殘滅!”,為此也是招來禍事,項羽最終又殺了楚懷王,這一系列的做法根本就不是正義之舉。太史公在《史記·項羽本紀》後對他的兇暴非常震驚:“羽豈舜帝苗裔邪?何興之暴也!”他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男兒,怎麼如此的殘暴?他沒有足夠寬廣的眼光和心胸去充分利用秦帝國累積的優勢,而是一把火燒光,最終兵敗垓下之圍而失去天下

他心高氣傲,沒有選擇回老家重整旗鼓,而是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兵敗自刎,結束了一生傳奇。

客觀地說,細看項羽的所作所為,他的名聲無疑被後世有意忽略他兇殘一面的史書給拔高了太多。




百舸爭流莫等閒


中國史上最強猛將

   當初起義之時項羽曾獨自斬殺殷通的衛兵近百人,嚇得眾人趴在地上不敢動彈,後來的七十餘次大戰每次都身先士卒殺兵斬將,於最後的烏江邊上更是步戰騎兵獨殺數百人!不愧為中國史上最強猛將! 話雖如此,但歷代王朝並不看好他,原因就是他殺戮太重殺氣過盛,另外還常屠城,所以古人談及項羽是更多是感嘆他的精神而不是讚美他的勇武,若單純論武人,項羽當為歷史第一人!史上唯一一位千人斬(累計)。 

   死後封神

   項羽雖然爭奪天下的鬥爭中以失敗收場,但自古以來他在民間一直受百姓崇拜著,經歷歲月的變遷最終被各大宗教所吸收,成為了宗教文化的一部分。

  道教:水仙尊王、戰神、弁山之神

  佛教:鬼神轉世,也有說是阿修羅王轉世(民間則稱其為“項王菩薩”年年祭拜,以烏江地區百姓為例) 

   歷史上被比做項羽者

   三國孫策“初,吳郡太守許貢上表於漢帝曰:‘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南北朝高敖曹“敖曹馬槊絕世,左右無不一當百,時人比之項籍”

  隋楊玄感“玄感驍勇多力,每戰親運長矛,身先士卒,喑嗚叱吒,所當者莫不震懾。論者方之項羽”


我本將心向丹


毫無疑問,項羽在我國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莽夫英雄,力拔山兮氣蓋世就是他的能力體現,時不利兮騅不逝就是他的命運。年少是就是一個有理想抱負的有志青年,等到秦末更是藉機率領八千江東子弟順勢而起,破釜沉舟接連擊敗章邯王離等人的大軍,為最終推翻秦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後入咸陽,分封諸侯,被尊西楚霸王,可以說到達了人生頂點。但是高處不勝寒,最後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時候,昏招迭出,加上自己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勸告,可以說是有勇無謀,自高自大。最終敗與劉邦,痛失天下,身死國滅,獨留氣蓋世一歌。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午夜太陽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在《史記》裡面的這個評價對項羽來說還是很中肯的!

項羽,光明磊落,不玩陰謀,善用陽謀!直來直去!即是優點也是缺點!有很強的軍事指揮才能,善於打仗!項羽在鉅鹿擊敗10倍於己的章邯部隊!又在彭城擊敗20倍於自己的劉邦部隊,這是對項羽軍事才能的絕對肯定!

項羽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滅掉了暴秦,成為了天下共主的西楚霸王!這樣偉大的功績和成就,實在是很難有所匹敵的!

項羽雖然說軍事才能很好,但是他缺乏戰略眼光!缺點也很明顯,第一:不善用人!這個很顯然,項羽最初手下名臣如雲,但最後,陳平跑了,韓信跑了,范增被他氣走了,鍾離昧最後也投靠了韓信,項羽不會用人是肯定的!第二:不善權謀!和善於鑽營的劉邦不同,項羽戰場無敵,權謀卻不擅長,從鴻門宴到垓下之圍,從謀殺楚懷王等都可以看出,項羽在玩陰謀詭計上顯然不如劉邦!

項羽是一個貴族,也絕對是一個英雄!因此他有英雄的氣概和作風!但英雄不一定能成霸主,做霸主就要不擇手段,很顯然,劉邦這個流氓做到了!

  

項羽,絕對是個英雄!但是一個失敗的英雄!也是一個戰神,但是一個無奈的戰神!


善於偽裝德大叔


1.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遂亡其國,自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戰之罪也”,豈不謬哉!

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2.劉邦對項羽的評價

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對項羽的評價

杜牧《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李清照《詠項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4.毛澤東對項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1949.4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項羽是我國曆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關的許多事蹟後來逐漸演化為成語。在一人身上發生這麼多的成語故事,實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遊經過會稽(今江蘇蘇州),項羽也隨眾人前往觀看。觀望中,項羽不禁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語,就表現出項羽的宏偉大志和英雄氣概。

先發制人

陳勝起義後,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於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見項羽時說:“現在是滅秦的好時機。我聽說先發制人,後發則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點共同起兵。”出身貴族的項羽豈肯委身於人下,按照計劃,項羽殺死了聲稱“先發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當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鉅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項羽帶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士無不以一當 十” 。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逼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後,項羽在鴻門(今陝西臨潼附近)設宴招待劉邦。在宴會上,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幾次示意項羽擊殺劉邦,但項羽因不忍而不予理會。於是,范增便讓項莊以舞劍助興為名,想借機刺殺劉邦。劉邦的謀臣張良看到形勢緊迫,就出外召樊噲說:“現在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常在沛公。”於是樊噲帶劍擁盾進入宴會廳,指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噲的氣勢所折服,劉邦藉機脫離險境。

沐猴而冠

滅秦之後,項羽引軍入咸陽,大肆燒殺,咸陽火三日不絕。謀臣勸項羽說:“關中山河四塞險阻,土地肥美,可以作為霸王之都。”而項羽以“富貴不歸故里,如同夜間穿錦綾走路,沒有人知道”為藉口加以拒絕。勸他的人感嘆道:“人們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項羽聞聽此言,就殺了說這話的人。

四面楚歌

因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謀臣和百姓的支持,項羽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被劉邦軍隊圍得水洩不通。夜間軍營四面皆楚歌,項羽大驚,見大勢已去,率眾殺出重圍,逃至烏江邊,因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此外,還有“坐不安席”、“秋毫無犯”、“不拘小節”、“暗渡陳倉”等成語與項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