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揭露虛擬幣交易平臺套:刷量、惡意宕機,打高收益“幌子”

“不要被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騙了。”3月22日,央行營業管理部官方公眾號發文警示,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存在風險。

具體而言,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常見套路有:一通過虛假交易製造畸高的交易量,營造市場繁榮假象,誘引投資者入場。

央行營業管理部在文章中表示,市場調查發現,境外前三大虛擬貨幣交易商平均換手率為13.25%,8.33%和6.15%,都大幅高於國外持牌交易所的平均換手率2.37%,分別高出5.6倍、3.52倍、2.6倍,存在採用機器人刷量的重大嫌疑。

市場調查過程中隨機抽取了幾家大型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交易金額樣本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其交易特徵違反了Benford定律(用於檢驗各種數據是否造假。越大的數,以它為首幾位的數出現的機率就越低)。

交易金額中某個數字的出現頻次呈現異常翹尾現象,說明這些數據經過了人為修飾,並不是自然交交易的虛擬貨幣交易的結果。

套路二就是惡意宕機逼迫槓桿交易“爆倉”,從而操縱市場。有平臺通過“拔網線”的方法,使得交易平臺多次出現閃退、卡頓、倉位無法顯示等異常現象,影響客戶正常的下單、撤單和平倉等交易操作。

一般宕機時間持續半個小時到2個小時不等。也有的平臺通過機器人買賣操縱價格,在其他平臺宕機期間將價格強制拉低或提升。

客戶在加了10倍甚至20倍高槓杆的情況下,面對價格的巨幅波動,由於系統宕機無法選擇止損或補倉,只能被迫爆倉,最終損失嚴重。

套路三是“萬變不離其宗”。通過分析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亂象,不難發現這些伎倆並不新鮮。相關平臺利用了區塊鏈這種新興技術和群眾對其的興趣。同時,平臺打著高收益的幌子,以區塊鏈技術創新之名、行使在線詐騙。

目前,不法分子還利用虛擬貨幣匿名化和去中心化的特點,進行洗錢。

通過對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提現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存在比特幣多次小額累計轉入、一次大額轉出清零的現象,符合洗錢行為的基本特徵。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由於具有匿名性和全球性的特點,已成為'犯罪分子洗錢的幫兇,具備較大的社會風險。

除此之外,為躲避監管打擊,一些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通過將服務器設置在境外、實質面向境內群眾提供交易服務的所謂“出海”方式,繼續從事相關非法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比特幣多次暴跌。3月8日,比特幣市場已經上演“大瀑布”,價格從當日0時44分9141美元開始不斷下跌,至最低點8465美元。

3月9日12時29分左右,比特幣的價格跌破8000美元重要關點,此後跌至最低點7695美元,24小時內跌幅近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