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780年,因父亲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白居易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

818年,被任命为忠州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822年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825年,被任命为苏州刺史,826年因病去职,后与刘禹锡相伴游览于扬州、楚州一带。

西湖有白堤,两岸栽种有杨柳,称之为白公堤。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

839年10月得风疾。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

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846年八月十四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苏先生读史|白居易:与元稹称“元白”,与刘禹锡称“刘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