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搜出完整人皮,竟是开国大将蓝玉,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刘欢吉


  蓝玉,是明朝开国功臣,今天的安徽定远县人,与明太祖朱元璋可算是同乡,也是明朝另外一位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常遇春的妻弟。

  蓝玉从军后,先在常遇春帐下效力,后来从管军镇抚一路升迁至千户指挥使和大都督府佥事。之后随军先后征战四川、河北、吐蕃、云南,立下赫赫战功。洪武十二年(1379年)被朱元璋封为永昌侯,其女被册封为蜀王妃,与朱元璋成为儿女亲家。

  

  蓝玉功勋达到顶点的是出征北元。洪武二十一年,蓝玉被拜为大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征,兵锋直至捕鱼儿海(今呼伦贝尔草原的贝尔湖),一举大破北元朝廷, 俘获北元皇室成员、文武百官和几乎全部的人口、牛羊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仅元主少数几人脱逃。这一战之后,蒙古彻底丧失了南下侵扰中原的能力。

  

  伴随着战功和勋位到达顶峰,蓝玉却出人意料的迅速从顶峰跌落,被告发谋反而被落得“扒皮实草”的残酷下场,而“蓝玉案”成为明初洪武“四大案”之一,被株连杀害的超过1万5000人,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于朱元璋狠辣手段,而这一案件对于明朝初年政治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代开国功臣,又是皇亲,战功赫赫,位极人臣,为何落得如此下场,后世分析原因如下:

  一、日益骄横

  蓝玉官拜大将军,被封凉国公,功勋卓著,却日益狂妄,骄横跋扈。大军北伐胜利返回时,经过喜峰口。驻守城门的明军将领开城门慢了一些,蓝玉竟不耐烦的令手下攻入关里,毁坏城门,极其蛮横。

  讨元归来,朱元璋又加封蓝玉为太子太傅,这已是位列三公,位极人臣了,蓝玉还不满意,还说为什么不封自己为太师,简直是狂妄至极了。

  另外一件事是蓝玉强暴北元王妃的事件,北元王妃竟因此上吊自尽,引发很坏的政治影响,这引起了朱元璋的震怒,将封他的“梁国公”改为“凉国公”,为日后获罪埋下了种子。

  此外,蓝玉还广蓄奴仆,强占民田,横行霸道,多次引发御史参奏。

  

  二 、杀功臣,平稳过渡政权

  自从徐达、李文忠等人相继去世,蓝玉成为少数硕果仅存的开国大将,手握兵权,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蓝玉与太子朱标向来交好,若朱标顺利即位,也许还能有所牵制,但随着朱标提前病死,朱元璋晚年病重,皇太孙朱允炆年幼,处理这样一个居功自傲,蛮横跋扈的元勋也是正是朱元璋所一手谋划,为未来建文帝平稳掌握政权打下基础。当然,讽刺的是,这个目标最后也没有实现。

  

  三 确有谋反嫌疑。

  明朝所编《逆臣录》中记载说蓝玉向明太祖朱元璋奏了几件事,都没有得到应允,认为朱元璋对自己起了疑心,因而自己也有了反意。

  另外一个证据是,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升因为牵涉到胡惟庸案被朱元璋处死,使他有了兔死狐悲之感,因此也产生了异心。还有大量中下级军官的供述,关于计划谋反的串联活动等。但由于最终主犯蓝玉被迅速告发处死,并被扒皮实草示众,没有任何其他的实锤证据,也成为历史上永远的疑案。

  一代开国元勋,朱元璋曾亲口夸赞他赫赫战功直追卫青、李靖,最后却得了如此下场,实在令人唏嘘。

  蓝玉落的如此下场,有朱元璋为皇孙扫清障碍的考虑,也有蓝玉自己作死的缘故。

  蓝玉是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的妻弟,太子朱标的太子妃舅父,是太子一党,在朱标死后,蓝玉的地位就很尴尬了,因为皇孙朱允炆跟常蓝系没有血缘关系,蓝玉的种种表现,朱元璋如果说对蓝玉很放心,换成谁都不相信!

  

  开国大将,战功彪柄

  蓝玉最早就在常遇春帐下效力,有胆有识 ,屡立战功,深得常遇春赏识,也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由战功升迁指挥使、大都督府佥事。

  1371年,蓝玉随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锦里。

  1372年随徐达北征,击败王保保。

  1374年,蓝玉率军攻克兴和,俘获元国公贴里密刺。

  1378年,蓝玉与沐英征讨西蕃叛变,大胜而归。

  1381年,蓝玉与傅友德、沐英征讨云南,消灭了在云南的残元势力。

  1388年,蓝玉率军北上破元,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击败北元小朝廷,北元的主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此战俘获脱木思帖木儿次子及故太子妃并公主一百二十余人,官属三千,军士七万,马牛驼羊十万。捕鱼儿海之战,蒙元损失十万人左右,而明军损失却是微乎其微,此战也是彻底终结元朝的战役!

  

  居功自傲,花样作死

  在太子朱标没死之前,朱元璋对蓝玉还是挺宽容的,徐达、常遇春死后,蓝玉多次立功,朱元璋对他也是礼遇有加,在封蓝玉公爵时,本是想封梁国公,因蓝玉平时的所作所为,让朱元璋将“梁国公”改为“凉国公”。

  1. “尝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蓝玉强占了民田,御史去查问,蓝玉将御史赶走,朱元璋登基以来,对大臣很严苛,但是对于体恤百姓这块却是不错,所以才有御史去查问蓝玉强占民田的事,蓝玉不仅不懂的收敛,还驱逐御史,嚣张跋扈可以想见!

  2. “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毁关而入,可见蓝玉情商是低到不知如何地步,也跋扈到如何地步,喜峰关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蓝玉在当时是夜扣喜峰关,夜里到达关下,关吏要多做盘问这是职责所在,蓝玉却纵容士兵毁关而入,皇帝最担心的就是兵是谁的兵,蓝玉手下如此胆大妄为,朱元璋心里不打个小九九是不可能的。

  3. “侍宴语傲慢,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这个真是越玩越大了,跟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都不客气,要是叫他给皇孙当个辅国大臣什么的,那不是要翻了天?还在军队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这叫哪个皇帝能放心?更何况是久经阵战的朱元璋,军队的服从和人事的安排,如果不能让皇帝放心,将领越牛死亡越近!

  蓝玉西征初期,想纵兵深入罕东,下属们都激烈反对,但蓝玉却坚持己见,命宋晟按照自己的计划进军,此时朱元璋却给他下了个诏命,让他转向建昌去平定月鲁帖木儿的叛乱,蓝玉虽然不得不改变进军路线,但是其作战态度却显得很消极,最后在朱元璋不断催促警告下才用计抓到月鲁帖木儿,班师回京后蓝玉被加封太子太傅,然而蓝玉却因太子太师之位给了冯胜和傅友德而口出怨言。

  

  蓝玉这些种种作死表现,在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深深忧虑还年幼的皇孙朱允炆该怎么办,对于蓝玉自然是极为不放心,而蓝玉想要谋反也不是没有原因,在他的亲家靖宁侯叶昇被朱元璋以胡党案牵连被杀时,李善长也因知情不报家族被诛,让蓝玉担心自己会被亲家告发,所以才联合曹震等人谋逆,还有蓝玉西征回来,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采纳他的建议,也让蓝玉以为是朱元璋对他产生怀疑所致,蓝玉平时多有怨言,难免有些涉及到谋反方面的言语,在胡党案牵连杀死那么多功臣,对蓝玉来说也是深深的忧虑,害怕自己迟早要步那些被杀功臣的后尘。

  

  当有人告发蓝玉谋反时,朱元璋豪不犹豫的将“谋反”罪名扣到蓝玉头上,进行了胡党案爆发后的又一轮清洗,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一公、十三侯、二伯被全部族诛,死者多达一万五千人,蓝玉更是惨遭剥皮实草,被悬挂于市井,以儆效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