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袁世凱一生有一妻九妾,生育了17個兒子和15個女兒。再下一代有22個孫子和25個孫女。這麼一大家子七八十口子人生活在一起,再加上傭人等是100多口人。袁世凱死後,其家人搬出總統府,去了天津。當時天津被稱為北京的後花園,是前清遺老遺少們和下野的北洋軍閥們頤養天年的地方。袁世凱的眷屬們就住在天津勝利路大營門的一個由六棟樓圍成的大院裡,這是一所佔地24畝的花園式豪宅,被稱為袁家大院。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自從搬到天津到解放後的公私合營,他們一家基本是靠股票和典當遺產過活的。當年分家時,16個兒子(第17個剛懷在肚子裡還沒看出來)現金每人有份,各12萬元;15個女兒,每人嫁妝費8000元;各位姨太太隨自己子女住,均分了細軟玉器等物件。袁世凱生前雖然治家甚嚴,但後輩不乏紈絝子弟,不少人抽大煙,渾渾噩噩混日子。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袁氏家族的沒落,從袁世凱死亡就開始了。北洋期間,尚有不少部下、故舊的幫襯和接濟或看顧。蔣介石的南京政府時期,袁家自然是不受待見的,因為國民黨執政了,袁世凱和孫中山、國民黨的樑子早就結下了,後代沒遭清算就已經算是寬容了。所以,蔣介石政權敗退臺灣,袁氏子弟也幾乎沒有跟隨過去的。除了個別幾個人去了香港和美國。全國解放後,隨著出身成分論、階級鬥爭的加劇,袁氏子孫的境況是可以想見的。靠股息收入是不行了,大額的資產充公了,家裡的廚子、僕人、老媽子被解僱了,從坐四輪小汽車到換位三輪人力車,再變為擠公交車,人人必須自食其力了。後來陳伯達寫了一本《竊國大盜袁世凱》的書,袁世凱後人的運勢就更是雪上加霜了。這些兒孫輩們沒有不受影響的,特別是“文革”的來臨,其兒孫輩們經過了脫胎換骨、痛徹心扉的洗禮。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1944年,袁家英、李國元結婚前一年與父母袁克桓、陳徵合影


文革時期,其17個兒子還在世的只有4人,主體受到牽連的是孫輩和重孫子輩。這些孫輩們自出生就沒幾人見到過袁世凱,但卻深為袁世凱的聲名所累,都低人一等,受盡了不公和屈辱的齷齪。譬如,有的改過姓,如果壓力不是特別大,試想誰會更名改姓,袁氏後人甚至不敢姓袁,改姓“周”或“方”——表示避難不忘祖,內心深處仍有一個“圓(袁)”。有的跨不進大學校門,有的表現很好也入不了黨,多數人都是半輩子沉默謹慎。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袁世凱曾孫袁緝燕,又名原始


袁克定的大兒子,長房長孫袁家融是美國留學,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博士學位回來的。後來娶了湖北督軍王佔元的女兒王惠,新中國成立後先是在河北地質學院,後到貴陽工學院任教。1964年退休。由於低調謹慎,又早於“文革”退休,所以文革中受衝擊較小。1996年以92歲高齡辭世。

袁家融的兒子袁始,即袁世凱的重孫子,就沒那麼幸運了。“文革”中,成了“黑五類”,被兩次抄家,大學美術專業畢業的他,只能靠當臨時工餬口。改革開放後,心有餘悸的袁始移居了美國,旅居加拿大,現為華人社會的畫派領袖。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袁克堅長子袁家禧,1964年自殺


袁世凱的13子袁克相,娶的是清末重臣那桐的孫女張壽芳為妻,後離婚。袁克相在天津第41中學教英語,文革開始,紅衛兵先揪出了他,連續不斷地批鬥、遊街、毒打,以致被折磨致死。他是袁世凱兒子裡死得最慘的。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14子袁巨勳 ( 原名袁克捷 ) ,因其長相酷似袁世凱,人們都叫她 “袁大頭” 。也許是環境弄人,袁巨勳無愛好,也不與人交往,沉默寡言。1955年一家四口由北京遷居並落戶於寧夏賀蘭縣的新闢移民點。戶口遷到這裡也政治上受歧視,被列為內部監管對象。一年後,移民供應標準逐月降低,至1958年秋供應完全取消。袁巨勳於1958年因生活困苦病餓而死。其2個兒子和母親當時也隨同艱難度日,直至改革開放後才逐步有了基本尊嚴。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袁家誠

袁家誠,又名袁傑,生於1938年,袁世凱第10子袁克堅的次子。袁家誠1957年高中畢業,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可由於家庭出身,錄取不了。他不氣餒,連考五年,但總是在“政審”時被刷掉。在“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裡,他大學夢破滅了。此後,在天津礦山機械廠上班。1970年,家誠和妻子下放到內蒙古一公社醫院藥房工作。後該院要抽派一人進修X光技術,可偏偏沒人願意去。這讓袁家誠得到了機遇。他進修X光,稱為了這方面的技術能手。1978年,袁家誠又考入了清華大學醫療系。畢業後到天津一家醫院工作,後任放射科主任。2002年退休。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後排中為袁斝承

袁斝承是袁世凱次子袁克文長子袁家嘏的兒子,也是袁世凱的曾孫。他是袁世凱後人裡的第一個共產黨員和現役軍人。1943年,17歲的袁斝承懷著參軍報國的理想當了海軍,登上劉公島後才發現上當受騙,原來是入了汪偽海軍。1944年他們組織了“劉公島起義”,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1955年袁斝承被授予了海軍少校軍銜,曾擔任過“開封”號護衛艦艦長。文革中,袁斝承因為家庭原因難免受到批鬥,1966—1970年在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退休後居住在上海。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袁家宸


袁家宸又名袁復,袁克桓的長子,袁世凱之孫。袁克桓是袁世凱的第六個兒子,也是兒子裡辦實業最成功最有成就的一位,1956年去世。袁家宸曾留學美國紐約大學經濟系,學習企業管理。新中國成立後,他拒絕眾親友挽留,決意回到祖國,一直在天津市實驗中學教英語。文革中受到衝擊,被批鬥,家被抄,書籍收藏被抄走。兩個女兒也因為出身的問題,沒能進入自己理想的學校。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天津市政協委員 袁家倜

袁家倜是袁世凱四子袁克端之女,袁世凱的孫女。她從購物不帶錢、出門有保鏢的千金大小姐,到“文革”被抄家下放農村。在農村一呆就是8年,成為了勞動婦女,鍛鍊得能把捏不攏的散窩窩頭和著野菜吃,40斤一麻袋的土豆背起來就走。改革開放後,她靠買原始股起家,創辦了天津西餐廳,甚至出資建造了周恩來紀念館。後成為天津市政協委員。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袁家騮與夫人吳健雄


袁世凱子孫裡,最有成就的是留學後加入美國籍的袁家騮。他是袁世凱次子袁克文庶出的兒子,袁世凱的孫子。他和妻子吳健雄都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物理學家。1973年,袁家騮先生應邀訪問中國,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袁家騮當然沒有受國內文革什麼影響,相反地,因為袁家騮的訪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袁氏子孫們的境遇。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周恩來總理會見袁家騮夫婦


那一年,袁家騮的胞妹袁家祉正靠做臨時工、洗衣服養家餬口,獨自拉扯幾個孩子。她那間破爛不堪的房子,已經歷無數次抄家;她還落下一個毛病,一聽見口號聲就會神經質地發抖。袁家騮的回國訪問,讓這位當年北洋軍閥段芝貴的兒媳婦,也是曾經出入有傭人、保鏢、司機的貴婦,再也抑制不住眼淚,她感覺得到由於哥哥的出現,苦難的日子熬到勁頭了。果然,之後袁家子孫的待遇都逐漸得到了改善。包括,袁家倜等能從農村回到天津市裡也與此有關,還有袁斝承在五七幹校的被解放,等等。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袁世凱故居


當年“文革”時,袁世凱的老家河南項城,批袁只能批得更賣力。原籍袁寨村被改名了紅旗大隊。“批林批孔”運動的時候,省裡來了工作隊,在“兩批”的內容之上,又組織群眾增加了項目“批袁”。

袁世凱家族其名字是按照"保世克家 啟文紹武"來排定的,其兒子們“克”字輩的早已過世;其孫子“家”字輩的,有一部分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但是不受時代信任,沒有機會施展出本領;其曾孫“啟”字輩的當中,大多沒能上大學;目前是其玄孫輩的這一代的孩子們,和其上一輩裡年齡接近的叔姑輩,都很爭氣,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先機,家族基因又被激活了,興盛起來,如今幾乎個個事業有成。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袁世凱故居


2009年袁世凱誕辰150週年時,世界各地趕來的30多位後人回河南項城聚會。成為了自民國以來,這個家族的第一次欣喜相聚。這個龐大家族,又開始慢慢聚攏起來。

整理彙總這篇文章時,筆者五味雜陳。當年的全國第一家族,在時代已轉換的大背景下,從顯赫一時到卑微到塵埃裡,又開始恢復生機盎然,同步反映了的是一個社會發展進步的縮影。正應了那句話,人是時代的產物,在時代洪流面前個人的能為是微不足道的。


“文革”時期的袁世凱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