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慧”狀元堂——狀元、進士家族後人尋訪

白居易、王維、王安石、文天祥、朱熹、王陽明、翁同龢、張謇、蔡元培、沈鈞儒......

從古至今,這一個個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名字在歷經十年寒窗、默坐冷凳的苦讀之後一躍成為簪花戴頂,拔萃翰林的人中龍鳳。這些國之精英飽讀詩書、奮發圖強、實幹興邦的事蹟更是影響了後世無數家族。

而進士的後人中也不乏優秀才俊。這些家族世代傳承,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烙印在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中,成為無可替代,不能遺忘的精神瑰寶。


聚“慧”狀元堂——狀元、進士家族後人尋訪

“聚‘慧’狀元堂

——狀元、進士家族後人尋訪”

據統計,自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初創,直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止,歷時1300年之久的科舉考試中,共有十萬餘名進士脫穎而出。他們胸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抱負,為中華文化留下多少璀璨篇章,為自己的家族樹立了多少優秀榜樣。


而今,貢院考場的鼓聲雖已不再敲響,但中華兒女為國奮鬥,為民讀書的奮進精神依舊如雷鳴般迴響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夢之中。清代首科狀元傅以漸之後為近代知名教育學家傅斯年;進士、翰林學士張佩倫的孫女,便是現代中國文學寶庫裡不可忽略的明珠張愛玲;而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之孫,正是那位棄醫投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先生。


這些跨過貢院龍門的先賢憑藉著百折不撓的堅韌品性,嚴謹不阿的治學態度,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書人的精神骨骼。也正是這種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才培育出數以千計的科舉世家,他們世代遵循的家風族訓,更深遠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後起之秀奮起拼搏,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勢才在當今如雨後春筍般,銳不可當。


為了傳承科舉世家的清白家風,瞻仰拼搏進取的狀元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為新時代的中華兒女注入堅定不屈的精神力量,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計劃開展“聚慧狀元堂——狀元、進士家族後人尋訪”項目有關工作,利用家譜、方誌等珍貴文獻資料,溯本追源,實地走訪,發掘科舉進士後代的現實生活,瞭解進士家族的學術基因,記錄宣揚進士家族的歷史故事,傳承中華民族善學奮進的精神。這是我們和每一位科舉家族成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


聚“慧”狀元堂——狀元、進士家族後人尋訪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現面向全球廣泛徵集進士後人相關線索與資料。如果您有相關線索,歡迎聯繫我們。除向捐贈人頒發入藏證書外,前100名提供有效線索者,還有門票好禮相贈噢。


電話:025-87753591 025-52236971(傳真)

郵箱:[email protected]


讓我們攜手致力,讓狀元精神世代延傳,流芳千古。


尋訪———為了傳承!


聚“慧”狀元堂——狀元、進士家族後人尋訪


位於山東昌邑道昭村的孫氏一家,自明朝發跡,經過始祖思恭、二世明禮部祠祭司郎中、四世右都御使等幾代繁衍壯大,直至而今已有二十二世。孫氏家族本源來自浙江,後因家族生變,遷往山東定居。無論時代遷移、社會動盪,孫氏家族一直留存著自明代開始便流傳至今的家族譜牒《道昭孫氏族譜》。這份流傳百年的譜牒共歷7次編纂,最近一次修撰也已在2014年完成。其中負責第七次修編的第二十二世孫——孫乃福,是這部族譜的主修人。為了覓集族譜資料,傳承孫氏“安平以存士傑,寡營以養廉恥”的家訓,孫乃福率眾多族人冒著嚴寒酷暑,南尋北訪,進行了為期三年多的史料蒐集工作。期間多次往返於浙江山東兩地,毫無怨言。後與浙江孫氏建立聯繫,尋根問祖。此後更作為族譜主修人,對所編修的家譜一次一次反覆校對,甄別內容,可謂盡心盡力。而激勵著他和家族成員不懈努力進行尋訪的,正是其祖先孫爾周、孫含中這對父子進士所遺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傳承——為了瞻仰!


聚“慧”狀元堂——狀元、進士家族後人尋訪


位於科舉博物館負四層中央的狀元堂,正是保存並瞻仰這份傳自各家族的精神財富之處。狀元堂頂部宛若星空,而其中最為醒目的便是璀璨的北斗七星。魁星,二十八宿之一,掌管文運,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顆星。魁星形象特別,一手拿毛筆,一手捧墨汁,毛筆點者即金榜題名,一腳站在鰲魚之上,寓意獨佔鰲頭;另一腳則象徵著一斗,腳踢天上七鬥,寓意才高八斗。


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科舉博物館的前身江南貢院,他們無論來自何方,都具有著不斷拼搏向上的努力奮鬥精神,並從而成為世人的楷模。狀元堂是對人們自古相承的祈求文運、渴望金榜題名的民間習俗的延續,是對狀元文化以及成為狀元的崇尚,對奮鬥向心力的心理反饋,更是普通人進取之心、不斷拼搏向上精神的具象體現。這種進取之心和向上精神,是任何有形的文物都無法取代的無價之寶,是我們設立博物館的出發點,也是科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所在。


瞻仰——為了發揚!


聚“慧”狀元堂——狀元、進士家族後人尋訪

“聚‘慧’狀元堂——狀元、進士家族後人尋訪”項目,將科舉家族祖上的進取精神在當代語境下發揚光大。項目通過向狀元、進士後代發出聯絡邀請,挖掘家族故事,徵集實物和口述資料,並通過 “狀元堂”這一實體展示平臺,展示狀元、進士後代自發捐贈或希望陳列在此處的文物資料,以及對個人而言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