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縣附近竟有這麼多“狀元”,“狀元文化”如何利用?


睢縣附近竟有這麼多“狀元”,“狀元文化”如何利用?

文|汴河農夫

一、睢縣附近的“狀元”

睢縣附近竟有這麼多“狀元”,“狀元文化”如何利用?

睢縣附近狀元較多,堪稱“狀元之鄉”,有父子狀元(張去華、張師德),叔侄狀元(許將、許安世)、兄弟狀元(宋庠、宋祁)、半個狀元(許克昌)、寧陵狀元(劉蒙叟)和明朝二狀元(孫賢、劉理順)等。

睢縣附近竟有這麼多“狀元”,“狀元文化”如何利用?

嘉靖《睢州志》記載許將、許安世為兄弟狀元

另外亦有稱北宋郭贄為狀元。關於叔侄狀元(許將、許安世),亦有稱兄弟狀元、父子狀元,在北宋時許將和許安世被稱為“大許”和“小許”,見於宋人筆記裡,今人很難搞清楚其世系關係。

二、“狀元文化”的利用

目前,宋庠、宋祁故里建設狀元書院,虞城王堯臣故里打造“狀元小鎮”,睢縣也應該重視“狀元文化”的開發。

  • (一)將錦襄書院打造為“狀元文化”展示中心
睢縣附近竟有這麼多“狀元”,“狀元文化”如何利用?

在錦襄書院專門開闢“狀元之鄉”展示廳,將“張氏父子與當時文人交往的詩詞”、“張氏後裔墓誌銘拓片” 、“許安世狀元卷” 、“宋庠真跡複製品”等在此展示。同時結合睢縣的“元兄弟三進士”、“清祖孫三代翰林”以及明清大批的進士、舉人,叫響睢州為“中原文教第一州”的品牌。

睢縣附近竟有這麼多“狀元”,“狀元文化”如何利用?

睢縣附近竟有這麼多“狀元”,“狀元文化”如何利用?

睢縣附近竟有這麼多“狀元”,“狀元文化”如何利用?

宋庠真跡,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二)在張公臺、許堂等地活化展示狀元遺蹟
睢縣附近竟有這麼多“狀元”,“狀元文化”如何利用?

據《睢州志》記載:“張公臺,城北三里,即張師德清香館舊址。”,另外清香館亦有在襄臺右側之說,今沒於水。睢縣狀元許安世詩曰:“秋風吹桂子,只在此山中。待得春風起,還應生桂叢。桂叢日已滿,清香何時斷?只為愛清香,故號‘清香館’。”清人王祖恢有詩曰:“鄆項科名蕊榜稀,狀元父子有前輝,清香遺址人誰問,天竺依然祀白衣。”

睢縣附近竟有這麼多“狀元”,“狀元文化”如何利用?

在張公臺村以符號化的形式恢復清香館,非實體建築,能展示清香館在此存在過即可,有一憑弔的遺蹟。在尤吉屯許堂村適當恢復許安世墓,以供睢縣周邊及外遷許氏憑弔祭祖。

  • (三)尋找狀元后裔活動

狀元在北宋享有崇高的地位,往往後裔眾多。張師德為張去華第十子,足見其後裔之龐大,目前出土的墓誌銘大致可以看出張氏後裔情況,洛陽平洛鄉上店村為張氏祖塋地(大致位於今天的洛陽孟津縣朝陽鎮北陳村附近),籍貫為開封府襄邑縣錦繡鄉濯錦裡(今睢縣張公臺村)。據說《睢陽張氏家譜》有張去華、張師德的家傳,不知真假,由於人口眾多,其後裔應該分佈較廣。

睢縣附近竟有這麼多“狀元”,“狀元文化”如何利用?

張去華曾孫墓誌銘

許氏是宋初遷至襄邑的,許氏祖塋在襄邑廣代鄉龜崗之原(不知今為何出),今睢縣尤吉屯許堂村為許安世墓地。北宋末年,靖康之變,除留守的許安世一支後裔外,大部分許氏遷至南方,今許氏後裔人口眾多。上海楓涇、金橋,廣東揭陽等是許克昌後裔;江西撫州、四川等是許忻後裔;浙江天台是許翰後裔;江西南城縣是許晦之的後裔……

小結

“狀元文化”的開發可以提高睢縣的美譽度、知名度,同時也可以激勵學子,開展狀元后裔尋根遊等,叫響“中原文教第一州”的品牌。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