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拼173根“擎天柱”,推进济南地铁迅速建设

日前,由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公司施工的济南地铁项目最后一根型钢立柱顺利安装完成,标志着济南地铁姜家庄停车场主体工程建设完成超过80%,一切制约工期的节点全部完成。立柱安装完成后,施工现场将具备大面积施工条件,进入全面框架结构施工阶段,为项目全面履约提供了坚强保障。


火拼173根“擎天柱”,推进济南地铁迅速建设


姜家庄停车场为地上停车场,上部开发楼层高度约94.2米,属于超限结构,因此采用在混凝土立柱中增加型钢立柱的形式抵抗地震力。“型钢立柱本身刚度较大,可有效抵抗地震力,增强竖向结构承载力。”项目经理李伟介绍说。

济南地铁姜家庄停车场施工共有型钢立柱173根,单根长度平均16米,单根最大重量42吨,总重量达5000余吨,相当于一座常规型体育场的钢材量。型钢立柱全部顺利安装完成,让济南地铁项目建设迈向了新台阶,为3月31日完成剩余20块盖板提供了必要条件。


火拼173根“擎天柱”,推进济南地铁迅速建设


每次型钢立柱安装前,项目部相关部门严格对施工人员进行细致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同时对吊装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性能检测和隐患排查。在安装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全程测量监控,确保每根立柱垂直度偏差均控制在5毫米以内。

不仅如此,他们在平时施工过程中,也高度注重安全和质量,每一个施工环节,班组内技术员全程跟班作业。从作业前安全员对其吊装设备的验收,作业人员的安全交底,到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质检验收,测量精度把控,各个环节都做到了极为细致。寒冷的冬天,清晨6点的班前讲话,就能达到1220人,做到全面覆盖。正是他们这样的无微不至,才使施工以来项目上从未发生过任何一起安全质量事故。

项目试验室主任刘建根也是保驾护航项目顺利生产的一员。为了确保每一项材料的质量,她带领同事们对每一批次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对每一根型钢立柱的焊缝进行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确保检测合格方可出场运输。


火拼173根“擎天柱”,推进济南地铁迅速建设

去年12月1日,刘建根连同检测方进行无损探伤检测时,其中一根型钢柱焊缝存在检测指标临界值的现象。为确保质量和安全目标,她坚持要求生产商立即整改,不能影响原计划的安装节点,否则将直接影响顶部盖板的完成节点。正是这样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韧劲,才能确保出场的每一根型钢立柱都满足设计标准。

施工现场需要用到的大型机具和建筑构件特别多,多数在10米以上,运输非常困难。2019年11月5日晚23点,由于附近建筑工地临时进行土方外运,大量运输车拥挤的排在原本不宽敞的道路上,型钢车辆无法通行,如果型钢夜间不能如期进场,将直接影响第二天早上的安装节点。项目副经理陈森巧妙地协调土方外运单位更改出土方向,避开拥挤道路,确保了型钢柱如期进场。为了确保这些“大家伙”的安全运输,陈森每次都能成功扫清“障碍”。


火拼173根“擎天柱”,推进济南地铁迅速建设

项目通过信息化管理,为施工现场插上了“千里眼”。他们采用REVIT软件进行建模,对钢筋穿筋方案进行优化,解决了梁柱节点处钢筋布置的难题。他们还借助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公司大力推广的智管云APP应用,让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变得更透明化。从2020年1月1日至今,通过智管云APP共解决了安全隐患21项。

济南地铁项目部科学优化施工方案,各道工序环环相扣,确保了型钢立柱的有序、精准安装,保证了施工质量和进度安全可控。

更让人佩服地是,他们在春节期间采用封闭式管理,“不打烊、不停歇”,有序地保持施工大干的节奏。


火拼173根“擎天柱”,推进济南地铁迅速建设

2020年春节后,项目主体所需钢材量约7千吨,受疫情影响,部分生产厂商运输车辆不能随意出行。项目部物资员王光建,带着济南市政府和建设单位的相关支撑性文件到济南莱芜、河北唐山等地钢厂,主动同厂商所在交管局沟通物流运输事宜。

因为年前储备的钢材量已经不多,若不尽快解决材料运输问题,将直接影响下一步生产进度。受疫情影响,济南市餐馆均未营业,王光建就带着干粮填饱肚子。“吃不吃饱无所谓,我只想早一天协调好主材料运输,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王光建骄傲地说。

在王光建的积极协调下,项目部顺利争取到属地交管局的支持,为运输车辆提供通行证明,及时解决了主材运输的问题,打通了运输动脉主干道。


火拼173根“擎天柱”,推进济南地铁迅速建设


项目抓住春季施工黄金季,实现多点连续作业,增加昼夜机械配备和人员投入,把每一道工序都视为一个小节点来保障,每道工序施工中管理人员全程盯控,抓落实、保节点,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抢抓济南地铁建设速度。

众志成城攻坚战,争分夺秒抢工期。项目团队将继续秉承提质增效的施工理念,全身心投入到后续施工建设工程中,再接再厉,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剩余各项工程施工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