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极喜爱的大师,三毛去世前写给贾平凹的书信

我心极喜爱的大师,三毛去世前写给贾平凹的书信


我心极喜爱的大师,三毛去世前写给贾平凹的书信

>>>背景介绍

贾平凹1990年12月15日从《陕西日报》的一篇文章获知三毛非常喜欢读他的书,捎口信要他“今后有新书就寄我一本”,便迅速给三毛写了信,并邮去四本书。次年1月4日得知三毛去世消息,他想三毛是再也收不到他的信了,他后悔自己的信写迟了。后来他才得知三毛是收到他的书和信的。这里刊登的就是三毛收到贾平凹的书。


平凹先生:

现在是西元1991年1月1日清晨2点。下雨了。

今年开笔的头一封信,写给您:我心极喜爱的大师。恭恭敬敬的。

感谢您的这支笔,带给读者如我,许多个不睡的夜。虽然只看过两本您的大作,《天狗》与《浮躁》,可是反反复复,也看了快二十遍以上,等于四十本书了。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与您的文笔最有感应,看到后来,看成了某种孤寂。一生酷爱读书,是个读书的人,只可惜很少有朋友能讲讲这方面的心得。读您的书,内心寂寞尤甚,没有功力的人看您的书,要看走样的。

在台湾,有一个女朋友,她拿了您的书去看,而且肯跟我讨论,但她看书不深入,能够抓提一些味道,我也没有选择的只有跟这位朋友讲讲《天狗》。这一年来,内心积压着一些苦闷,它不来自我个人生活,而是因为认识了您的书本。在大陆,会有人搭我的话,说“贾平凹是好呀!”我盯住人看,追问“怎么好法?”人说不上来,我就再一次把自己闷死。看您书的人等闲看看,我不开心。

平凹先生,您是大师级的作家,看了您的小说之后,我胸口闷住已有很久,这种情形,在看《红楼梦》,看张爱玲时也出现过,但他们仍不那么“对位”,知道有一次在香港有人讲起大陆作家群,其中提到您的名字。一口气买了十数位的,一位一位拜读,到您的的书出现,方才松了口气,想长啸起来,对了,是一位大师。一颗巨星的诞生,就是如此。我没有看走眼。以后就凭那两本手边的书,一天四五小时的读您。

要不是您赠书来了,可能一辈子没有动机写出这样的信,就算现在写出来,想这份感觉——由您书中获得的,也是经过了我个人读书历程的“再创造”,即使面对的是作者您本人,我的被封闭感仍然如旧,但有一点也许我们是可以沟通的,那就是:你的作品实在太深刻。不是背景取材问题;是您本身的灵魂。

今生阅读三个人的作品,在20次以上,一位是曹雪芹,一位是张爱玲,一位是您。深深感谢……

用了最宝爱的毛边纸给您写信,此地信纸太白。这种纸台北不好买了,我存放着的。我址在信封上。

您的故乡,成了我的“梦魅”。商州不存在的。

三毛敬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