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娇生惯养”不愿吃苦,已经丢弃了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

我记得我小时候,父母那一辈人那个年代,吃苦耐劳才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因为你不吃苦你不努力,你们家人就吃不上饭,所以每一个人都很能吃苦,

完美的体现了“吃苦耐劳”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

可是现在提起“吃苦”这俩字,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需要在吃苦了,尤其是孩子,现在的父母更不会让孩子吃一点苦,捧在手心里“宝贝”的不得了

只要孩子出现任何事情父母都会去代劳,最后孩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心态,动不动就哭了,没事就找父母要这个,我要那个,不买就用“必杀技”,经历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

所以,我们要学会让孩子吃点苦,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优秀的品质。

孩子“娇生惯养”不愿吃苦,已经丢弃了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

要舍得放开孩子

有一位母亲他对待孩子的做法就很好,她有一个女儿叫娜娜在上小学,每天都是她和他老公换着开车接送女儿上学放学,有一次他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上学了,便于女儿沟通:娜娜,你现在已经可以自己上学了,以后妈妈和爸爸不在送你了,好不好?

娜娜当时一脸不高兴的说:我想让你们送我,我们同学都是爸爸妈妈接送的,而且我如果自己走会很累的。

妈妈说:你如果自己上学,你的同学会不会羡慕你很厉害啊?而且走路去上学也可以锻炼身体,学校离咱们家也不远,如果你实在累做公交车也可以啊。爸爸妈妈小时候上学都是自己在走,而且要走很远的路,妈妈相信你可以的。

后来娜娜同意了自己上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以后,孩子明显的进步了很多,对于自己生活上一些事情,都能够独立完成,不在依赖妈妈,同时也没有之前那么娇气了。

孩子“娇生惯养”不愿吃苦,已经丢弃了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

让孩子自己承受困难找出经验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能做,而是做父母的不舍得让孩子做,只要你放手让孩子吃点苦,他会得到很大的改变。

所以,不是孩子不够好,而是父母剥夺了孩子成为优秀者的机会。另外,想要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也要从吃苦做起。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首先让他自己承受,父母不要马上伸出援手,要让他体会到其中的困难,学会独立面对自己的事情,只有让他自己在摸索中找出经验,才会使得他更好的成长,所谓“不磨不成器”就是这个道理。

当孩子面对困难选择放弃时,父母要在旁加以鼓励,让他学会坚持,帮助他分析事情,找出解决办法,培养他的自信心从而战胜困难。

孩子“娇生惯养”不愿吃苦,已经丢弃了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

让吃苦耐劳融入进孩子的生活中

有一对夫妻他们对待孩子非常严格,他们的家庭条件非常好,但在他们小时候吃了很多苦,俩人结婚后一直拼搏才有的现在的成果。

所以,他们对待自己孩子上也比较严格,从来不会给孩子买什么名牌,用什么高级物品。

对待孩子用的可谓是“吃苦教育”,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他们也不会帮助,让他自己面对解决。

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他们也不会帮助他,一直锻炼孩子独立完成。

孩子小小的年纪,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就已经非常强了,不像其它有钱人家的孩子娇气的样子。用别人的话来说就是,你们家庭条件这么好,可是从你们孩子身上完全看不出。

这很好的说明了不管你家庭条件的好与坏,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变的,我们需要让“吃苦教育”的方式融入进孩子的生活中去

,而不是喊喊口号这么简单。

孩子“娇生惯养”不愿吃苦,已经丢弃了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

只要让孩子学会了吃苦,教会他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那么他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教育和锻炼,从而具备不怕苦的精神。

当然有些父母不要理解错误,吃苦教育是你平时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让孩子参加什么吃苦“训练营”。

如果你的教育方式不改变,单单是让孩子参加这种训练营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训练营短短的几天,可能会让孩子学会了吃苦。但是回到家中后,又会被打回原形。

所以,教育的根本还是在父母手里,只要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改变了,才能真正锻炼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优良品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