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推崇“中国式礼貌”吗?你所谓的“传统美德”,正在伤害孩子

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一直推崇的传统美德,孔融让梨、程门立雪这样讲礼貌的故事我们都从小听到大,在家里学校里我们也有接受了不少礼仪和礼貌的教育。所以说起礼貌,没有人会陌生。

有的家长会说,我最常教育孩子的就是“要有礼貌”,也有的家长会特别骄傲“我家孩子最懂礼貌了,全小区闻名!”可是,你们所认为的“礼貌”是真正的礼貌,还是所谓的“中国式礼貌”呢?

还在推崇“中国式礼貌”吗?你所谓的“传统美德”,正在伤害孩子

有一种礼貌叫“中国式礼貌”

自古以来,人们对礼貌的定义是这样的:礼貌是一种善意的表达,体现的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且这种态度一定是发自真心,心口合一的。礼貌应该是流淌在骨子里的一种态度和认知,常常是不经意间的表现,而不是被强迫的“面子工程”。

今天要讲的“中国式礼貌”,看似彬彬有礼,听起来有理有据,好像是符合礼貌的定义的。但深究之后,你会发现,在它精美的包装下,实际隐藏着的是家长们的炫耀之情和虚荣心理,并在不经意间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还在推崇“中国式礼貌”吗?你所谓的“传统美德”,正在伤害孩子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下“中国式礼貌”究竟是如何呈现出来,且如何伤害了孩子的:

撕下“中国式礼貌”的精美外衣,你将看到孩子的心在哭泣

1.见人就要打招呼

“宝宝,叫李叔叔好!”“乐乐,这是你王阿姨,快问好!”……这样的话语不仅是在现在,几十年前的父母教育孩子要讲礼貌,也通常是从这样的见人打招呼开始的。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好是出于孩子真心吗?

来看看孩子是怎么想的:“李叔叔是谁呀,我根本不认识他啊!为什么要问他好”“我明明刚想到这道题的解法,这个王阿姨一来我瞬间就忘了,又要重新想,真烦!”看吧,你以为你在教孩子懂礼貌,可孩子内心未必能真的认可。

还在推崇“中国式礼貌”吗?你所谓的“传统美德”,正在伤害孩子

即使在父母的强迫下不得已叫了声“叔叔(阿姨)”,一旦叫的时间晚了或是声音小了,还要被父母说成是“没礼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渐渐在心里认同这个说法,原来我是个没礼貌的孩子。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每个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天生外向喜欢说话,而有的可能天生就胆小慢热,需要时间才能顺畅交流,这不是缺点。不应该被父母随意扣上“懂礼貌”,或者“不懂礼貌”的帽子。而如果一直逼迫孩子去打招呼,却不探究孩子的真心,外向的孩子可能会变成只想讨好对方的“社交达人”,内向的孩子可能就会变得更加自卑压抑。

还在推崇“中国式礼貌”吗?你所谓的“传统美德”,正在伤害孩子

2.大的就要让着小的

如今二胎家庭十分常见,两个孩子的争执也不可避免。很多父母在调解无效时,通常就会草率决定让老大让着老二,理由很简单“大的就要让着小的,这是礼仪”。真的要无条件这样谦让吗?

小丽自从有了两个妹妹后,就被迫变成了懂礼貌的好姐姐。陪伴自己多年的玩偶,只要妹妹想要,就要含泪相让;生日时同学送的礼物,一旦被妹妹看上,也要听妈妈的话送给妹妹……可是这并非是她的真心,久而久之,她越发不喜欢妹妹,父母不在家时,她会故意不理睬妹妹,甚至还会找机会毁坏妹妹的玩具。试问这样的结果是父母想看到的吗?

每个孩子都拥有选择的权利,这无关年龄。如果孩子主动愿意分享,父母应该鼓励;可孩子要是不愿意,父母也绝不能强迫。

还在推崇“中国式礼貌”吗?你所谓的“传统美德”,正在伤害孩子

3.面对夸奖的回答是贬低

面对他人的赞美和夸奖,中国人最常见的回答是“过奖过奖,我比起XX还差得远呢?”很多父母面对他人对孩子的夸奖,也是这样回应的:哎呀,你别看他总分高,其实英语写作一直不行,每次都拉分!再看身边的孩子,原本开心的表情瞬间苦涩了不少。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孩子也是一样,当他们真的做的好时,最需要的就是被认可被称赞,这也是他们以后前进的动力。可偏偏听到的都是贬低,心里难受是必然的了。

还在推崇“中国式礼貌”吗?你所谓的“传统美德”,正在伤害孩子

4.对不起的回答必须是没关系

当别人帮了你,你要说谢谢,而当别人不小心伤害了你,你要说没关系。很多孩子都是这样被教育的。可是父母没有告诉孩子,不是所有的“对不起”都要回答“没关系”的。

尤其是对女孩来说,如果有男孩这次欺负了你,被逼着道歉后,你轻易就用“没关系”原谅了他,反而可能会激发他再次欺负你的兴趣。因为任何伤害都会被你原谅,你也未免太好欺负了,不欺负你欺负谁呢?

不要简单地强迫孩子做一个崇高的“圣人”,毕竟伤不在自己身上,你永远也无法体会孩子的内心真的有多痛。

还在推崇“中国式礼貌”吗?你所谓的“传统美德”,正在伤害孩子

别再让孩子因此受伤,想要真正教会孩子懂礼貌,家长有几点要注意:

1.多一点包容和耐心

孩子性格不同,对讲礼貌的学习速度也就不同。如果孩子真的羞于表达,就多等一等他,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给孩子随意贴上“不懂礼貌”的标签,以免给孩子造成更大心理压力。

2.做好孩子的榜样

孩子学习礼节通常是从家里从父母处开始的,父母要言传身教,自己做好相应的礼仪。在日常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但一定不要刻意表演,不能为了教育孩子而接受孩子的给予,随后又立刻将其交还给孩子。这样会给孩子造成误解。

还在推崇“中国式礼貌”吗?你所谓的“传统美德”,正在伤害孩子

3.多鼓励多赞美

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吝惜赞美。孩子的一点点突破可能都是做了很久的心理斗争的,父母要及时给予认可和夸奖,这样孩子才更愿意进步,才会变得更加勇敢。

4.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

有时候孩子不愿意照父母的话去做礼貌的事,可能是有原因的。父母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并正确开解孩子的心结,告诉他不管怎样父母都会在他身边,任何话都可以和父母说。

真正的礼貌一定是出于真心,而不是简单的几个词语和动作。家长们切忌用“中国式礼貌”来压迫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