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引外来人口这件事上,江苏已经输给浙江几十年了

在吸引外来人口这件事上,江苏已经输给浙江几十年了



这世上最牛逼的人,其实不是手握大权的,也不是坐拥金山的,而是发明金句的。两千年多前山东的一个老头,凭借一打金句,成了万世师表,虽然在真正的哲学家,如黑格尔看来:

(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处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至于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在当下,金句诞生比较多的,除了艺文圈,就要数财经圈了。比如任泽平的那句“房价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连菜场大妈都能倒背如流信手拈来了。

其实,不止买房要看人口,分析城市更得留意人口问题。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抢人大战的兴起,人口数据的受关注度,更是仅次于GDP。

像是这段时间,几乎所有财经、城市类自媒体都在讨论“杭州人口过千万”、“杭州人口增量超广深”、“浙江人口净流入量全国第一”“江苏人口增量不及余杭一个区”等话题,“智谷趋势”一篇关于复工抢人的文章《夺回失去的一个月!广东浙江又现神操作,一堆城市懵了》,竟然获得了2100多万的阅读量。

在吸引外来人口这件事上,江苏已经输给浙江几十年了

2100万呐,同志们,“三土城市笔记”创号以来的阅读量总和估计都没那么高。还有天理吗?你们能给力点吗?不留言、转发、点击在看不是中国人!

所以,化悲愤为力量,三土上周也埋头写了篇七千字的长稿《孔雀东南飞:浙江的人口膨胀之路》,过段时间会在公号里推送。

在写作此文的过程中,我翻阅了许多历史文献,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江浙两省在吸引外地人口流入方面的差距,并非最近这两年才出现的,而是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按说,江苏一马平川,又处在京沪线上,自然禀赋、地理区位比“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要好太多了,但为何在外来人口吸引力方面,却被浙江甩出几条街?

这一篇,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欢迎“苏大强”的小伙伴留言或进群(目前群友已突破扫码入群的人数上限,还想加入的可以先添加三土的个人微信tgnf1987,我单独拉入群)反驳辩论,要求只一条:拿数据说话。



太远的历史咱就不细说了,直接贴一张图吧。

在吸引外来人口这件事上,江苏已经输给浙江几十年了

看看,在那个江南、江淮和淮北三地第一次被人为捏合成一个省的年代,江苏、安徽和上海两省一市加起来,也就比浙江多了那么一丢丢人。

但,这不是常态,具体浙江人口的走势,还是关注接下去推送的《浙江的人口膨胀之路》。这里,我们只谈大多数情况下,江浙两省的人口总量之比和现在差不多,8070万:5850万≈4:3。毕竟,一个是平原省,一个是丘陵省,人口承载量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比总量没啥意思,看增量才能看出问题。

当然,总量也好,增量也罢,前提是得有可靠的统计数据。而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户口调查”水分太大,准确度太低。许多地主豪强之家,为了逃避税粮,历来有隐匿人口的传统。这点不要说古代了,即使到了20世纪初,近代人口调查制度刚传入中国那阵,相关数据仍旧失真严重。

这也是为什么,知名历史学家何炳棣对宣统年间的户口普查评价极低,认为清末户口普查结果不足信,甚至表示自咸丰元年(1851年)至 1949 年间,虽有数字,实际上却是人口统计学的真空时期。

当代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起于1953年,此后,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前后总共进行过六次人口普查,而第七次将于今年下半年进行。

根据这些统计数据,从1949年-2019年,江苏常住人口增长了4558万,年均增长65.1万,年均增速1.85%;浙江增长了3766.93万,年均增长53.8万,年均增速2.58%。江苏尽管总人口数和年均増量都要高于浙江,但浙江的人口年均增速则快过江苏。

在吸引外来人口这件事上,江苏已经输给浙江几十年了



当然,1949年以来江浙两省各自的人口增长并非匀速进行。以1973年12月,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为界,之前是鼓励人民放开肚子生,当“光荣妈妈”;此后则转向节制生育,而且是越来越严,什么“该流不流,扒房牵牛”“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经历过那些年的人想必终生难忘。

总的来说,江浙两省都是执行计划生育的“先进”地区,早在1963年7月,江苏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计划生育委员会;1964年2月,浙江则率先颁布了《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不过,浙江虽然启动计划生育比江苏早,但江苏自80年代以来的执行则比浙江严。

直到最近这几年全面放开“二胎”前,江苏省长期坚持的是城乡基本一致且十分严格的“一孩”政策,而浙江则是“一孩半”政策。特别是对于农村居民这部分,浙江的“女儿户”政策要宽松得多,农村居民适用的条款也要比江苏多得多。

即使是在计划生育最严格的年月,温州等地二胎三胎情况始终很普遍。而江苏则诞生了如东这样的“全国计划生育模范县”,结果自己把自己给活活计生死了,较全国提前2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生道理:没事别争着当什么先进模范,当先进模范到头来是要吃苦头的。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进入新世纪后,江浙两省的自然出生率虽然都低得惊人,但相对来说,江苏比浙江更早进入1%以下的低生育水平行列。2000年,江苏人口出生率就已降至0.908%;两年后的2002年,浙江人口出生率才跌破1%线,降到0.998%。此后浙江人口出生率始终高于江苏,并持续至今。

综合来看,2000-2013年江苏省年均出生率为0.9345%,而浙江达到1.0195%。第一局,浙江胜出!

在吸引外来人口这件事上,江苏已经输给浙江几十年了



众所周知,人口增长分为两部分,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指的是本地人自己生的,机械增长也就是俗称的外来人口流入。

改革开放前,由于户籍制度的束缚,机械增长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人口增长基本等同于本地人的出生数减去死亡数。

1978年以后,虽然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江浙两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降再降,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同步启动,身处中国经济发展前沿阵地长三角的江浙两省,吸引来大批内地务工人员“孔雀东南飞”。

199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首次设立了人口迁移调查项。当时,浙江是全国人口迁出率较高的六大省区之一,迁出率在1.5%以上,这跟温州人、青田人走四方做生意的情况基本吻合。而江苏人则显得更加安土重迁,特别是这一时期苏南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没必要出门讨生活,相反还能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所以那几年,江苏是全国人口迁入率较高的省区之一。

数据显示,2000年前,流入江苏的流动人口规模占全国流动人口的百分比一直高于浙江,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浙江的人口迁入率稳步攀升,从2000年开始,流入浙江的流动人口规模占全国流动人口的百分比开始超过江苏省,在保持领先的同时差距也在持续扩大。

在吸引外来人口这件事上,江苏已经输给浙江几十年了

不仅如此,浙江的流动人口中,来自外省的人口占大头,省外流入人口占全省流动人口总数的比重高达约60%;相反,江苏则是省内流动规模大于省际流动规模,省外流入人口占全省流动人口总数的比重仅为40%,这跟大多数人印象中江苏主要是苏北人流入苏南的感觉一致。

除了比例上大幅领先江苏,在省外流入人口总量上,浙江也是碾压江苏。以2010年“六普”时的数据来说,浙江的省外流入人口达到1182.4万,比江苏的737.9万多出将近450万。

在吸引外来人口这件事上,江苏已经输给浙江几十年了

可见,相比浙江,江苏的“外援”明显较少,人口增长更依赖江苏人自己。但上面提到,江苏计划生育又特别严格,即便苏北人的生育率也不敌浙南,所以全省的人口增长后劲自然也较浙江逊色。

第二局,江苏继续完败。



生又生不过浙江,吸也吸不过浙江,所以在人口增长这件事上,江苏就只能乖乖认输了。

来看一组数据:2000-2010年这十年,浙江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3%,而江苏是多少呢?0.56%。不到浙江的一半,与全国平均水平(0.57%)十分接近。

而在最近的2010年-2019年这十年,江苏人口从7866万到8070万,增长了204万;而浙江则从5443万到5850万,增长了407万,是江苏的整整两倍。

在吸引外来人口这件事上,江苏已经输给浙江几十年了

特别是最近这五年,浙江彷佛开了挂,人口增量一骑绝尘,从35.6万、51万、67万、80万、直至2019年的113万,可以说是一年上一个台阶,开始与广东并驾齐驱。不出两年,浙江总人口就将突破6000万大关,超过湖北,晋升为中国人口第九大省份。

而江苏的人口年均增长数则始终徘徊在一二十万的水平线。以至于2016年底《江苏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末,全省常住人口达到8200万人左右”的预期,现在看来是根本不可能完成了。按照目前的速度,到“十四五”末,都未必一定能达到。

这或许也能够解释,过去这几年,浙江与江苏的GDP比开始触底反弹,从60.29%一步步爬升至62.58%。

得人口者得天下,诚不我欺。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浙江人口增长早就领先江苏,为啥从2003年开始,两者的GDP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在吸引外来人口这件事上,江苏已经输给浙江几十年了

问这个问题的同学,估计是没有认真读任泽平的金句。人口只是影响楼市走势的一个长期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同理,人口流入情况的确会影响城市的发展与走势,却不是唯一的决定力量。

江苏从2003年开始经济发展甩开浙江,根本原因是市管县体制对省管县体制的绝杀。新世纪以来,江苏启动了大规模的撤县设区工作,目前,除了苏北的宿迁外,其余12个地市的辖区数量都在3个以上,苏南的苏锡常更是达到5区建制,突破了许多人认知中地级市辖区数量的天花板。

“大都市战略”帮助江苏乘上了城市化的风口,城市发展狂飙突进,南通、常州、扬州等相继甩开原先的竞争者温州、绍兴、嘉兴。

反观浙江,那些年始终在“县域经济”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转,撤县设区步伐缓慢。在2013年前,全省只有杭甬温三大城市拥有3个以上的区,其余城市多为2区体制,有些(如丽水、绍兴)甚至只有一个区。由此带来的强县弱市、市本级首位度底下等问题,使得流入的人口被分散到了各个县城,无法发挥集聚效应,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好在这些年,浙江有些回过味来了,省级层面开始频繁表态要“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撤县设区和区划调整工作也明显加快:

2013年撤设上虞、柯桥,2014年是富阳,2015年为洞头,2016年撤江东、分鄞州、设奉化,2017年则有临安……据说嘉兴也已经在行动了,而且方案极其大胆,因为尚未官宣(省里已经点头,海里还为通过),三土也不便在这里泄露天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入群私聊。

随着地级市的壮大,浙江这几年的发展开始抬头,但是跟珠三角、苏南还有不小差距。后者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消灭了县。什么时候环杭州湾也都消灭了县,海宁、长兴人不再以做县民为傲,浙江的“吸人神功”才能发力到经济发展上,“浙大富”才有望变身“浙大强”。

(更多长三角区域城市分析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三土城市笔记”或“三土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