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一定警惕這種病……

秋冬季節是腦卒中的高發季節,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冬春之交腦卒中也容易發作。中老年人是腦卒中的高發群體,歷來是我們醫生眼中的重點保護對象。眼見春天將至,今天我們請專家談一下腦血管病的預防和急救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初春时节,一定警惕这种病……

今天請到的專家是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武劍,現任清華大學醫院院長、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全國委員、北京市腦卒中學會副會長、北京市健康科普專家,擅長處理神經系統常見病和疑難雜症。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具有高患病率、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四高”疾病,治療起來往往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效果仍難以令人滿意。不過,對於這種疾病,如果能及時發現徵兆,及時干預治療,還是可以取得較好的預後效果。

(1)情緒樂觀很重要

腦卒中是一組疾病的總稱,又稱“急性腦血管病”,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現侷限性或瀰漫性腦功能缺失徵象的腦血管性臨床事件,臨床常見偏癱、失語等表現。

細說起來,“中風”並非千篇一律,實際上分類眾多。其中,主要的分類是根據腦血管阻塞或血管破裂出血,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出血性腦卒中包括有腦出血及蛛網膜下腔出血,而缺血性腦卒中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等。不同類型的腦卒中發病原因和治療方案各不相同,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的發現、影像學檢查結果(主要是頭顱CT或核磁檢查)做出診斷。

日常生活中,針對可能誘發腦卒中的因素做一些積極的預防措施,能夠有效避免腦卒中的發生。

首先是控制好精神因素。生氣、憤怒、激動、焦慮等情緒波動都是常見的腦卒中誘因,在生活中要學會自我控制,善於調節不良情緒,保持樂觀情緒。其次,加班熬夜、長途旅行、生活不規律也是腦卒中的促發因素,要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勞逸結合,起居有常,體力活動量力而行。第三,用力過猛可引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腹腔壓力增高,甚至腦血管破裂,平時應注意避免長時間屏氣、搬重物,尤其是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避免過度用力排便。此外,還應注意起床、轉頭不宜過快過猛;進食細嚼慢嚥,忌狼吞虎嚥;洗熱水澡時間不宜過長等。

(2)控住可變的危險因素

有些疾病的病因簡單明確。比如,痢疾的病因是各種痢疾桿菌,狂犬病是由於狂犬病病毒所致。但腦血管病的病因非常複雜,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就被稱為“危險因素”。

控制住了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就會減少腦血管病發病的可能性。要注意,危險因素不等同於病因。如隨著年齡增長,腦卒中的可能性越大,我們可以說增齡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但不能說它是病因。

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有不下幾十種。為了更有效地預防腦卒中,我們把這些危險因素分為可改變與不可改變兩類。顯而易見,年齡、性別、種族及遺傳是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而對於腦血管病的預防,更重要的是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吸菸、酗酒、血脂異常、肥胖、頸動脈狹窄等,高血壓是腦出血和腦梗死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3)注意識別各種先兆症狀

腦血管病來勢急驟,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而言,但在發病之前也是有病理演變過程的。其中,有一個腦循環短暫障礙但又可以恢復的階段,在臨床上可表現為各種先兆症狀,常在腦梗死發生前數分鐘至數天內出現,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各種運動障礙:身體一側或雙側、上肢、下肢或面部出現無力或活動不靈;

2、感覺障礙:口唇、面舌、肢體麻木,耳鳴、聽力下降;

3、單眼或雙眼突發視物模糊,或視力下降,或視物成雙;

4、言語表達困難或理解困難;

5、頭暈目眩、失去平衡,或意外摔倒,或步態不穩;

6、頭痛,通常是嚴重且突然發作,或頭痛的方式與往日不同;

7、性格、行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態。

這些症狀可以是一過性的,也可以反覆發作、逐漸加重。對於身邊中老年人的異常狀態,建議大家提高警惕,如果發現類似症狀要留心觀察,必要時就醫診治,以減少疾病進展帶來的危害。

(4)急救處理有講究

中老年人突發腦卒中時,家人要有急救意識,及時採取正確的措施。單獨出現或同時出現多個腦卒中症狀時,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或“999”,並把以下情況說清楚:

1、你或其他現場聯繫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

2、患者的大致情況,如姓名、性別、年齡、發病原因及主要症狀,既往疾病;

3、要求急救車到達的具體地點和該地點附近的明顯標誌,如建築物或公交車站等;

4、待急救電話的接聽者告訴你可以掛電話時再掛斷,然後馬上派人去等候急救車,同時保持你或其他現場聯繫人的電話暢通。必要時不要放下電話,詢問並聽從急救人員指導。

一般情況下,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或糖尿病的患者,突發頭暈、頭痛或暈倒,隨後出現口眼歪斜、流口水、說話含混不清或嘔吐、一側肢體癱瘓等症狀,就很有可能是腦卒中。除了採取上述急救措施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使患者仰臥,將頭偏向一側,以防止痰液或嘔吐物引起嗆咳或吸入氣管造成窒息,如果患者口鼻中有嘔吐物阻塞,設法摳出,如果患者未清醒,切忌盲目給患者喂水或飲料;解開患者領釦、紐扣、領帶、褲帶、胸罩,去除假牙;對於尚處於清醒狀態的患者,要給予安慰,緩解其緊張情緒,切勿哭喊,避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不要捨近求遠,延誤搶救時間,腦卒中患者的早期處理必須分秒必爭;在沒有醫生明確診斷之前,切忌給患者服用藥物,如止血劑、安宮牛黃丸、平時服用的降壓藥等,以防加重病情。

(5)康復鍛鍊越早越好

“中風”患者度過急性期後,就應該進入康復鍛鍊階段。這時,患者通過一定方式的運動鍛鍊,促進癱瘓肢體的功能恢復,防止癱瘓肢體的攣縮,也是為了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

但從臨床情況看,康復訓練的執行力和效果並不樂觀。雖然醫生提倡康復鍛鍊越早越好,但是一些患者和家屬對早期鍛鍊顧慮重重,特別是腦出血患者,更是擔心鍛鍊會引起再出血。

其實,康復鍛鍊引起再出血的可能性很小。我們總結,腦出血患者進行康復鍛鍊時,只要血壓平穩,動作不猛,就不會引起再出血,如果康復鍛鍊開始得太晚,反而會喪失預防後遺症和併發症的作用。

還有人認為,“中風”患者的康復在發病半年以後就沒有意義了,再怎麼鍛鍊身體功能也不會恢復。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很多患者在“中風”一年後,身體功能仍能有所改善,不堅持進行鍛鍊的話,已經恢復的功能往往還會退步,甚至從半失能進展為完全失能,喪失生活質量。

總之,康復鍛鍊需要循序漸進,只要避免過度勞累和用力過度,遵從康復醫生的專業指導,是安全可行的。

【延伸閱讀】

何為腦卒中“一級”“二級”預防

(一)“一級預防”

腦卒中“一級預防”,指在疾病發生前的預防,即通過早期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各種致病危險因素,從而達到使腦血管病不發生(或推遲發病年齡)的目的。

預防措施包括:注意控制高血壓;積極防治糖尿病;戒菸、限酒;保持情緒平穩;老年人應防止大便秘結;每天飲水要充足;適度增加體力活動;飲食要清淡;注意氣候變化;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發現問題早防早治。

預防腦卒中要從幼年開始。因為動脈硬化的病理改變往往從兒童時期就開始,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重。其主要原因是與食物中的脂肪含量過高、高糖飲食所導致的幼年肥胖有關。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幼年開始,應適當控制高膽固醇及高糖食品的攝入;養成不偏食、不過量的飲食習慣;積極參加多種體育活動,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建議,多吃蔬菜、水果、穀類、牛奶、魚、豆類、禽和瘦肉等,使能量的攝入和需要達到平衡。

(二)“二級預防”

腦卒中“二級預防”的對象主要是針對腦卒中患者,目的是減少併發症和後遺症,防止腦卒中事件再次發生。其預防原則為在急性期病情得到控制後,針對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按照嚴重程度,堅持進行干預。

預防措施包括:對有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相關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患者,除了接受有關專科治療外,應列為重點干預對象;對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的抗高血壓治療,定期複查鞏固療效,避免治療時輕時重、不規則用藥和血壓高低波動;糖尿病患者應每兩週到醫院檢測1次血糖,3個月檢測1次糖化血紅蛋白,瞭解病情變化;監測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定量及與總膽固醇比值)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對有吸菸、酗酒習慣,特別是合併有其他因素者,規勸其戒除;對飲食偏鹹、過於油膩的中老年人,建議養成飲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勿過飽等良好習慣;體力活動過少,體重指數過高者,宜鼓勵其適當增加體力活動,從事力所能及的輕微勞動及癱瘓側的功能鍛鍊。

供圖: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