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盯着赵英明老公那样,盯着对医护的承诺!这些承诺,应写到制度里,写到法律里

来源: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zqb_caolin 曹林|文


摘要:记得张文宏说过,等疫情结束我会非常安静走开,坐在门诊角落!现在,医护们安静地离开,人们觉得欠着医护很多,急于想表达一种“我们不会忘记”的深厚情谊。集体喊话赵英明老公的背后,更有这样一层心声,当医护用生命保护我们时,社会作出过很多承诺,现在安全了,我们会在云端盯着对医护的每一个承诺,监督每一个承诺的兑现。


像盯着赵英明老公那样,盯着对医护的承诺!这些承诺,应写到制度里,写到法律里

驰援武汉的医护辞别黄鹤楼,懂得感恩的武汉人,用最隆重的方式送别这些与这座城生死之交的天使们:谢谢你,为武汉拼过命;最美不是樱花,是战斗在一线的你;是你们,为生命架了桥,你们用血肉之躯,守护万家灯火。经历过生死,才更明白这些告白后发自肺腑的深情。网友很有意思,隔空喊起了赵英明的老公,告诉他:你老婆回来了,你一年的家务准备好了吗?


赵英明是谁?网友记性真好,疫情之初,各地驰援武汉悲壮出征时,四川广元医疗援助队伍出发现场,一个丈夫带着哭腔追着车大喊,赵英明,听到没有,平安回来,平安回来一年的家务我包做了。赵英明是医院护士,这句话火遍全网,感动了很多人,被称为“最美情话”,赵英明后来接受采访时还说过“老公,我一定平安归来,还要监督你做一年的家务”。现在平安归来,公众第一时间提起家务的承诺,赵英明丈夫说“包一年家务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当初是悲壮,现在是幸福,公众也分享着这种幸福。我想,公众的这种记性,不只是出于对一条新闻、一句话、一个承诺的记忆,这是一种知恩感恩报恩的集体记忆。战役走向尾声,战士们平安归乡,我记得张文宏说过,等疫情结束我会非常安静地走开,坐在门诊角落!现在,医护们安静地离开,人们觉得欠着医护很多,急于想表达一种“我们不会忘记”的深厚情谊。集体喊话赵英明老公的背后,更有这样一层心声,当医护用生命保护我们时,社会作出过很多承诺,现在安全了,我们会在云端盯着对医护的每一个承诺,监督每一个承诺的兑现。


赵英明老公的家务,那是私人的事,人们更关心的是那些公共承诺。财政给医护的补贴和补助,轮休补休调休,强制休息和带薪休假,解决医护人员编制,职称评聘方面的倾斜,子女入学上的政策,景点门票的免费,等等。赵英明丈夫说“包一年家务是很幸福的事”,这时候,各地各部门履行这些对医护的承诺,也是应该是幸福的事,这是医护们应得的。这些承诺,不仅是哪个地方、哪个部门的承诺,更代表着公众的承诺,因为这些承诺用的都是公共资源,是代表公众用公共资源对医护进行感恩。让这些承诺兑现,也是公众的事。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过某地“医护集体放弃申领补助”的新闻,引起公众的不满,正如我们不忍心看到一线医护不顾健康工作一样,也不愿看到他们无补助的拼命付出。他们放弃,我们于心不安。――属于他们的补助,为什么反让他们去“申领”,这种“集体放弃”会不会产生某种强制压力?媒体曝光后,当地已经整改,重新发放补贴。这也给各地提了个醒,不要给医护享受这些补助和补贴设置任何可能对他们产生压力的政策障碍。主动到一线去的人,用生命去工作,肯定不会考虑什么补贴或奖励,不会计较得失。——他们不计较,我们必须计较,不折不扣地把各种承诺送到他们手中,公众才安心。任何可能让医护享受不到关爱的障碍,都是对公众良心的冒犯。


所以,种种补贴和福利,不要让医护填无穷无尽的表,不要让他们去申领,不要走那些可能会制造障碍的形式。驰援湖北的名单不清清楚楚吗?悄悄地把钱打到他们的卡里,解决编制的立刻去解决,职称评聘别搞那么多申报材料,就一句话,经过战疫一线的考验,还不够吗?照片上他们脸上被防护服和口罩勒出的深痕,就是最好的“材料”。


前段时间媒体还曝光过某地医院一线补贴名单,领导专家拿到的钱比服务确诊患者的工作人员都高,一线员工遭遇了各种克扣,此事引发舆论极大哗然。云监督的公众,绝不允许再发生这样的事,公众眼里揉不进半粒砂子,尤其揉不进贪医护之功的砂子。罗尔斯说,正义是为社会制度的第一美德,如同真理之为思想的第一美德。人心有一杆尺子,医护在战疫中表现了一个群体的专业美德,公众有责任捍卫属于他们的公平正义。


那些对医护的承诺,都准备好了吗?


除了这些物质上承诺,还有很多道义上的承诺:善待医护,保护医护,不能让流汗流泪还流血的事情再发生。尊重专业人士的判断,让他们免受非正义的训诫。严惩种种伤医行为,让他们免于种种暴力侵犯。这些承诺,都应该写到制度里,写到法律里。防护服后那些善良的眼神,脸上那些被勒出的伤痕,那些给我们带来慰藉的日日夜夜,应该经常浮现在我们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