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新名片】瀋陽市瀋河區:信息化戰“疫” 激活疫情防控“末梢神經”

“穿紅色羽絨服的這位女士,現提醒您出門在外行走請佩戴好口罩,特殊時期請做好個人防護。”急匆匆行走中的“紅色羽絨服”聽到勸告聲,連忙停住腳步,左找右找,卻不見來人,當勸告聲再次響起,她才發現,原來是空中飛翔的無人機發出的聲響。無人機巡查街面,成為疫情防控的“千里眼”,這是瀋陽市瀋河區信息化戰“疫”的一個縮影。

【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新名片】瀋陽市瀋河區:信息化戰“疫” 激活疫情防控“末梢神經”

無人機空中巡查

疫情防控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打贏這場艱苦卓絕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既要靠在前線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也要靠切斷疫情傳播渠道的社區。社區是社會治理體系的“末梢”,這個環節對切斷病毒傳播渠道、防止疫情擴散蔓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基於此,瀋陽市瀋河區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打響了一場保衛群眾健康的人民戰爭。無人機巡查、“電子證”把關、“雲”上辦公……在這次抗疫大考中,瀋河區各單位、各街道辦事處結合自身職能,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響了一場信息化“防疫戰”,“智慧防疫”硬核爆表。

無人機開闢空中防疫新戰線

“正在搬運貨物的工人大哥們,請你們一定要做好防疫措施,戴好口罩,人與人之間要拉開距離……”2月12日13時50分,瀋陽市瀋河區東陵街道工作人員小吳正在利用無人機搭載喊話功能與東陵路62號徵收區域一工廠內聚集搬貨的工人進行溝通,並督促他們做好防疫措施。疫情防控期間,無人機空中巡查成為東陵街道防疫利器。

【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新名片】瀋陽市瀋河區:信息化戰“疫” 激活疫情防控“末梢神經”

操控無人機巡查

東陵街道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地區,地域面積大,城鄉結合區域多,徵收區居民分佈鬆散,社區幹部疲於奔命卻仍然事倍功半。

街道從實際情況出發,藉助先進科技手段,將無人機這一“網紅”引入轄區疫情防控工作中,開啟了“陸空聯動全包圍”的立體化防控模式。無人機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等優勢,從高空拍攝,覆蓋範圍遠遠超出地面上的人眼所及,能夠做到短時間內無死角全覆蓋巡邏,也避免了防控人員與居民接觸產生交叉感染的風險,成為街道防疫工作的“貼心小幫手”。

通過無人機空中巡查,街道和社區可以第一時間發現人員聚集或不戴口罩出行等情況,更好更快的對轄區居民進行督促提醒,極大地提升了防控實效。

“電子證”暢通“防疫門禁”

“出門難、進門更難!”這是防疫初期,王傑(化名)最直觀的感受。家住瀋河區萬蓮街道泉園二路附近的王傑是一名殘疾人,平時一個人居住,出門採購生活用度都很費周折。隨著疫情加劇,瀋河區對全部開放型小區實施封閉化管理,很多老舊小區僅留了一個出入口,並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對出入居民進行登記測溫,人多的時候,還需要排隊等候。這對於採購完生活用度準備回家的王傑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考慮到王傑的實際困難,社區為她發放了一張紙質通行證,她憑藉這張通行證進入小區時只需要測溫,不用再排隊登記。但每隔幾天就要出門採購的王傑卻總是忘記通行證放在了哪裡,這讓小區防控人員和王傑本人都很苦惱。社區工作者殷素菊聽說這個情況之後,想到王傑有微信,可以註冊“EC智能名片”,於是她主動上門教王傑註冊,有了這個電子名片,王傑每次進入小區都不再為登記而煩惱,進門變得輕鬆了。

【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新名片】瀋陽市瀋河區:信息化戰“疫” 激活疫情防控“末梢神經”

電子通行證

王傑手中的“EC智能名片”就是萬蓮街道利用微信小程序“智能名片”製作的“電子通行證”。居民只要添加小程序,填寫姓名、住址、電話和個人照片等信息,只需四步操作就可以完成註冊。

疫情防控工作中,為了方便居民出入小區,同時有利於小區防疫工作,萬蓮街道在轄區內廣泛推廣“電子通行證”,街道社區通過在各小區出入口、門棟單元張貼通知,轉發微信群、朋友圈等形式,告知轄區居民小區封閉管理以及“電子通行證”如何使用等相關事宜,確保人人知曉、人人參與、人人重視。同時,在小區出入口設立登記處,對於沒有“電子通行證”人員,進行一對一現場教學。對於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群,社區還為他們送去了紙質版“實物通行證”。“電子通行證”的使用不僅解決了紙質證件容易丟失的問題,也為社區網格掌握常住居民信息,做好流動人口管理提供了平臺,實現了“以房管人、以證管人”。

“雲”上辦公確保防疫復工“兩不誤”

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身在大連的瀋陽市民小姜卻愁眉緊鎖。原來,他準備新入職一家企業,但這家企業要求他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在小姜看來,疫情期間,返回瀋陽開證明可並不容易。報著試試看的態度,3月3日,他把電話打進了戶口所在地派出所——瀋陽市公安局瀋河分局萬蓮派出所。

萬蓮派出所戶口專勤民警蘇書瑤接到小姜的電話後,沒有絲毫猶豫,滿口答應了下來。民警蘇書瑤通過遼寧公安APP在線申請辦理功能,立即開展網上審批工作。第二天一大早,蘇書瑤就通過快遞方式將證明材料郵寄給了小姜。3月4日晚,小姜收到了裝有證明材料的快遞,喜出望外的他發出了“根本不敢相信在網上辦業務這麼快”的感嘆,還專門打電話對瀋河公安“網上辦”熱心服務表示了感謝。

小姜的遭遇只是瀋河區“雲”上辦公的一個縮影。

疫情防控期間,“雲”上辦公、網上審批在瀋河區成為了常態,各部門利用現有信息平臺,靈活使用各種小程序開展便民便企審批服務工作,贏得陣陣叫好聲。

——瀋河區信息和營商服務中心註冊窗口開啟遠程服務模式,在線審核企業材料,再通過郵寄方式下發了疫情期間的第一張營業執照,實現全程網上辦理。

——瀋河公安分局利用“互聯網+政務平臺”為21個品牌汽車銷售企業外地復工人員辦理居住證、“無犯罪證明”等要件,在線為復工企業辦理公章刻製備案219件。

【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新名片】瀋陽市瀋河區:信息化戰“疫” 激活疫情防控“末梢神經”

雲審判

——瀋河區人民法院使用法院互聯網庭審雲平臺,高質量完成防疫期間省督重點案件的庭審工作,同時啟用線上小程序,提供無接觸預約查檔服務。

——瀋河區民生訴求平臺通過市長信箱、市12345、區96125、公安110非警務警情等多渠道受理群眾訴求問題300餘件,通過電話通知、微信調度、平臺轉件等多方式無縫轉交調處,確保民生、應急、疫情等各類問題及時解決、及時反饋。

瀋河區通過提升服務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成為了現實,也給居民和企業帶來了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

“五色裝戶圖”優化防疫資源配置

小小一張圖,卻能讓小區的防疫工作一目瞭然,也增強了社區工作者抗疫的底氣。這是什麼圖呢?

疫情防控之初,為了精準排查外來人員,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能用在“刀刃”上,瀋河區風雨壇街道創新使用繪圖軟件製作了“五色裝戶圖”,分別用紅、橙、黃、綠、白五種顏色在裝戶圖上標清每家每戶的情況:紅色代表武漢返沈家庭,橙色代表湖北返沈家庭,黃色代表其他城市返沈家庭,綠色代表空房,白色代表正常戶。就是這樣一張圖,不但使排查更加精準、情況更加清晰,也讓居家隔離人員更容易管理。

【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新名片】瀋陽市瀋河區:信息化戰“疫” 激活疫情防控“末梢神經”

五色裝戶圖

瀋河區濱河街道更是給各個小區繪製了平面圖,圖上各網格範圍、封閉的大門、設卡的街路、設控通行的出口等信息躍然紙上,被大家戲稱為“作戰參謀圖”,通過這些圖紙的運用,大大提升了網格化服務管理的效能,使資源調配更加合理,實現了應急反應快、投入力量準、掌握信息全的工作目標。

通過“五色裝戶圖”銷號式排查,風雨壇街道永環社區查到銀興苑小區的孫某某一家人在湖北的行程,在裝戶圖中標記為橙色,並實時關注孫某某一家情況,待14天隔離期過後,橙色變成白色,“重點戶”變為了正常戶。社區利用“五色裝戶圖”進行了多輪排查,工作人員忽然間發現,圖上已一片雪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