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女婿拒隔离还要“贴心”照顾?规则面前岂有“超国民待遇”!

过德国、法国、瑞士,经台北转机回到上海,这是一位洋女婿的行程记录。尽管家中有丈母娘、妻子及两个月大的孩子,可这位洋女婿就是不愿去集中隔离。在百般劝说均告失败之后,当地居委会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家人先去亲戚家住,洋女婿则按其心愿在家隔离。


乍一听,这是个关爱国际友人、体现工作温度的故事,仔细一想却不是那么回事。


眼下,“外防输入”压力山大,本着“一视同仁、中外一致”的原则,各个城市都把外籍人士纳入健康管理中。这不仅是一种科学的防疫方法,更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虽然上述居委会在大费周章后,依靠家庭内部妥协“解决”了问题,但本质上还是原则之外的“变通”。


尊重善待外籍人士无可厚非,但因为一个洋身份就搞起“超国民待遇”,不仅是对他人安全的不负责任,更传递了一个不好的信号,似乎强制手段还会“看人下菜碟”。


我国防疫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就在于“防”。


疫情初期,不乏国人觉得戴口罩很烦、居家隔离很闷,但随着对疫情认识的加深,出于对人对己的负责,绝大多数人都在积极配合工作,个别任性者也都受到了法律严惩、舆论声讨。


如今,即便是当事人从中国人变成了外国人,但只要还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应当无条件履行中国的法律法规。以更大视野来看,近些年,关于优待外籍人士的事件不止一次掀起舆论波澜。


人们愤怒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心态的转变:法律法规面前何来高人一等?外籍身份从来不是肆意妄为的护身符。


就在3月21日,广东省出现首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


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金某为土耳其输入确诊病例林某的密切接触者,属境外输入关联病例。


广州疾控部门专家解释,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就是境外输入二代病例,也即我国密切接触者被传染发病了。


洋女婿拒隔离还要“贴心”照顾?规则面前岂有“超国民待遇”!

洋女婿拒隔离还要“贴心”照顾?规则面前岂有“超国民待遇”!

3月21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据广州卫健委通报,居住在广州越秀区东山街的金某,3月17日自觉肌肉酸痛、乏力、无发热,一直在家休息。


3月20日下午,金某前往医院就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当晚,金某接受隔离治疗。3月21日凌晨,金某复核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后确诊。


金某确诊后,与他有密切接触的18名人士被隔离,其中一名是往返于土耳其的林某。


当天(3月21日),疾控部门对林某采样检测,检测结果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当天即转送至医院隔离观察。3月21日晚,林某CT检查显示双肺少许炎症,经专家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林某从事服装进出口批发工作,1月22日至3月8日曾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差。3月9日晚,林某从土耳其回国,于当天深夜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按当时入境人员管理规定,林某不属于入境重点排查和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对象。


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金某为土耳其输入确诊病例林某的密切接触者,属境外输入关联病例。


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盛国平表示,这一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也正提醒入境人员有做好隔离和检测的必要性。新冠病毒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密切接触者都可能发病。感染者即使没有症状,隐性感染者,或者在潜伏期内也具有传染性。


3月18日,在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疫情防控通气会上,钟南山院士曾建议:对输入病例还是要用核酸检测,鼻拭子比咽拭子的检查准确率更高。


他表示,输入病例的感染性很强,一点都不能放松。对高发国家第一波输入病人,不要看症状,而是要做检查。

洋女婿拒隔离还要“贴心”照顾?规则面前岂有“超国民待遇”!

洋女婿拒隔离还要“贴心”照顾?规则面前岂有“超国民待遇”!


钟南山说,第一波新的病人传染性很强,没有症状的时候就有传染性,所以对输入病人要非常注意。在中国还是采用隔离和核酸检查,我们最近发现高发地区来的病例,其中一部分没有症状,做了核酸检查数值是很高的。所以要注意IGM这种辅助检查方法存在的误差,对输入病例还是要用核酸、鼻拭子、咽拭子的检查。


新冠肺炎呈全球大流行的趋势,防范输入型病例成为目前防控疫情的重要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虎峰表示,全球疫情还处于上升阶段,中国防控境外疫情输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从目前全球发展态势来看,未来几周、今年暑期、元旦前后都可能迎来境外疫情输入的高峰。”王虎峰认为,全球防控疫情的最佳窗口期在2-3个月内,如果全球协力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样将大大减缓我国防疫的压力。如果不能,防控疫情将成为常态,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疾控专家提醒,必须对所有入境人员做好严格检测,一旦发现异常须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对于从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返回人员,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强制隔离14天;从疫情相对较轻国家和地区返回人员,没有症状也应居家自行隔离14天,这样才能防止疫情死灰复燃。


当下,国际疫情迅速蔓延,境外输入病例时刻牵动着公众神经。我们承认中外文化差异,也理解让外籍人士立刻接受中国的防控方式可能有一定难度。


这个时候,需要相关工作者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沟通与服务。但这种温度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一旦碰上不依不饶的主儿,必须拒绝“法外开恩”,拒绝“灵活变通”,更不能“随其心意”。期待这记警钟能够提醒各大城市,让相关工作有温度更有力度,一起捍卫中国“战疫”来之不易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