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馬其頓,傳奇的少年王”,漫談亞歷山大大帝的絢麗人生

前言

馬其頓王國經過腓力二世的改革,再加上科林斯會議之後建立了以馬其頓為首的科林斯聯盟,實際上馬其頓已經由原來的王國發展到了帝國階段。而帝國一詞不僅意味著馬其頓在政治體制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且也標誌著馬其頓經過腓力二世執政時期的經營,正式取得了巴爾幹半島和希臘半島的實際領導政權。然而正當馬其頓上下處於一片歡喜當中之時,腓力二世突然離世,其長子亞歷山大繼承王位,此時年僅20歲。

亞歷山大是腓力二世最為得意的兒子,其本人也的確是年輕有為。弱冠之年,就已經展現出了傑出的政治調和以及軍事指揮才能,而這兩點也是作為一名傑出的國家領導者必須具備的。但是由於馬其頓對於希臘半島的領導還處於不穩固的階段,因此當一代明君腓力二世去世後,希臘半島原來反馬其頓派的成員開始蠢蠢欲動。

“崛起的馬其頓,傳奇的少年王”,漫談亞歷山大大帝的絢麗人生

亞歷山大大帝

同時因為亞歷山大即位時較為年輕,在當時的王國內部並沒有十足的威信可言,所以其統治國家的底氣實屬有限。但是即使面對這樣動盪的局面,亞歷山大並沒有妥協放棄,相反他沉著應對。首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王國內部不服從的勢力打壓,其次,運用馬其頓原有的強大軍團,並任主帥親征希臘半島,將反馬其頓派全部消滅。

經過亞歷山大即位初期的一系列舉動,使得原本幾乎要分崩離析的馬其頓王國重新恢復了之前的榮光,對於巴爾幹和希臘半島的統治甚至比腓力在世時還要穩固。亞歷山大正值當打之年,因此年富力強的他不滿足儘儘將王國侷限於小小的兩個半島,他的野心無人能夠預料。完成執政初期穩固統治的任務後,亞歷山大將他的目光轉向了幅員遼闊的亞洲大陸,一場震鑠古今的東征即將發生,一個史無前例的帝國即將建立。

“崛起的馬其頓,傳奇的少年王”,漫談亞歷山大大帝的絢麗人生

戰爭場面

亞歷山大的十年東征

在徹底實現對本土兩個半島的絕對統治之後,亞歷山大做出了他極具歷史轉折意義的決定,那就是將戰略步伐向東邁進。在不遠的東方有著一個擁有古老且輝煌文明的波斯帝國,其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皆是人類文明出現以來的絕對高峰。並且波斯憑藉大流士的改革變得愈發強大,擁有著令其他國家無法匹敵的波斯鐵騎,這是亞歷山大東征中必須要征服的對象。

要想實現亞歷山大的宏偉目標,波斯帝國是一個繞不過的強勁對手,而亞歷山大早就在自己的軍事算盤中,將波斯帝國劃為自己的囊中之物。波斯帝國在之前與希臘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雖然波斯鎩羽而歸,但是在國家整體實力上尚未收到致命影響。而亞歷山大此次向波斯帝國的宣戰恰恰就是百年前希波戰爭的回應。

“崛起的馬其頓,傳奇的少年王”,漫談亞歷山大大帝的絢麗人生

亞歷山大戎裝

公元前334年的開春,亞歷山大便率領不到4萬的軍隊跨過海峽邁進了波斯帝國的領土,由此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戰爭爆發了。亞歷山大最初並沒有小瞧波斯的實力,所以他認為需要進行小規模的戰爭,避免與其發生正面對抗。一路上亞歷山大的軍隊勢如破竹,進展非常順利,這也出乎他本人的預料。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東征軍終於碰到了大流士的親軍,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大流士落荒而逃。

這次失利對於大流士來說是沉重的打擊,自己的妻兒全部被亞歷山大俘虜,變為奴隸。但更令大流士感到絕望的是,他沒想到自己賴以生存的波斯鐵騎在馬其頓方陣面前竟然毫無用武之地。波斯鐵騎在平原上的衝擊力被馬其頓方陣有效化解,波斯戰敗可想而知。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與大流士再次展開決戰,波斯在這次決戰中的失利直接導致大流士兵敗被殺,波斯滅亡,亞歷山大成為波斯的主人。

“崛起的馬其頓,傳奇的少年王”,漫談亞歷山大大帝的絢麗人生

大流士三世

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與管理

在征服波斯帝國之後,亞歷山大以勝利者和繼承者的身份擔任了波斯帝國的君主,並且以強硬的軍事措施鎮壓了當地的反抗,在波斯帝國的大體政治框架上進行統治。亞歷山大並不滿足於征服波斯,此後,他率領波斯、馬其頓以及希臘聯軍繼續向東出征,一直打到了印度河流域,這時候已經到了公元前326年的秋冬之季。他的部下認為,如果再執意進行軍事作戰,等到冬季來臨對於遠征軍將會十分不利。

因此,亞歷山大這才打消了繼續東進的決定。之後返回到了巴比倫,最終歷時十年之久的亞歷山大帝國,一個地跨亞歐非的龐大帝國建立了。帝國的建立充分顯示了亞歷山大神一般的崇高地位,但是如何治理如此遼闊的帝國成為一個迫切問題,因為這關係到十年東征的成果能否繼續鞏固的問題。總體看來亞歷山大對於處於各個大洲的地區採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但是由於帝國或許遼闊,所以在政策制定上基本繼承了原來該地區的統治方略。

“崛起的馬其頓,傳奇的少年王”,漫談亞歷山大大帝的絢麗人生

高加米拉戰役

亞歷山大還十分尊重各個地區不同的宗教信仰。早在征服埃及的時候,由於當地民眾已經飽受波斯帝國的殘酷統治,所以他們迫切希望能夠有救世主的出現救自己於水火之中。亞歷山大的到來,正如久旱逢甘霖,他將埃及人民從黑暗中拯救了出來,埃及人民親切地稱呼他為"阿蒙神之子"。亞歷山大本人對此十分開心,沉浸在萬人敬仰之中。

此外對於原來波斯地區、兩河流域以及部分印度部落的民族信仰,亞歷山大都表示支持。在帝國建立之後,亞歷山大在統治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將馬其頓的治理方式與各地區的治理相結合。也就是說亞歷山大將當時龐大帝國分為若干個區域,並且利用當地的上層貴族進行統治,亞歷山大在政治、經濟上與這些貴族來往密切,甚至進行聯姻,這樣各個地區的貴族便都掌握在亞歷山大的手中,帝國的統治也就穩固了。

“崛起的馬其頓,傳奇的少年王”,漫談亞歷山大大帝的絢麗人生

亞力山大帝國疆域

亞歷山大帝國的分裂

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是在強大的軍事力量征服下成功的,這對於今後帝國的穩固無疑是一個定時炸彈。一旦遠在歐洲的馬其頓王國的軍事力量有所下降,或者對於亞洲、非洲地區的統治不力,那麼這個龐然大物隨時都有可能崩塌。而在歷史上亞歷山大帝國的確就是在疾風驟雨中分裂的,帝國維持不到30年,便在亞歷山大的軍將割據爭霸中滅亡了。

正當亞歷山大享受自己的前無古人,甚至後無來者的帝國霸業之時,公元前323年,一場瘧疾奪走了這位正值壯年的傑出的帝國君主的生命。亞歷山大的突然離世,讓本來尚不穩固的帝國開始變得騷亂起來,這種騷亂首先從亞歷山大的統治集團出現。圍繞著亞歷山大繼承人問題,軍事統帥們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最終在不斷妥協中決定以亞歷山大的幼子、腓力二世的庶出低能兒同時為王。

“崛起的馬其頓,傳奇的少年王”,漫談亞歷山大大帝的絢麗人生

安提柯

這種結局我們就能發現,這些亞歷山大的軍事統帥為的就是希望自己作為兩個不能處理政務國王的得力助手,以便攫取帝國利益。隨後統帥們便開始對帝國進行瓜分,帕狄卡斯擔任攝政王奪取了對亞洲地區的統治,托勒密佔據埃及,安提柯割據小亞,安提帕特得到了帝國的根基馬其頓地區。從此以後,帝國便在進入了激烈殘酷的軍閥混戰當中。

首先,帝國劃分後權力最大的帕狄卡斯被其他幾大勢力聯合消滅,公元前320年,帕狄卡斯在埃及被殺。隨後安提柯被派往亞洲接手了帕狄卡斯的統治,但是安提柯的野心不僅如此,他發動軍隊向歐洲進發,想要消滅其他勢力,最終引火上身,不得不回到自己的亞洲老巢。不久,兩位國王也被暗殺,帝國從此沒有了名義上的君主。隨後安提柯稱王,托勒密、塞琉古相繼稱王,帝國就此分裂。

“崛起的馬其頓,傳奇的少年王”,漫談亞歷山大大帝的絢麗人生

塞琉古

評價

縱觀亞歷山大大帝領導的十年東征,首先得益於父親腓力二世的經營基礎,正是腓力二世對馬其頓的改革,同時成為希臘半島的領袖,這才為十年東征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亞歷山大本人的傑出才幹,是十年東征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亞歷山大即位僅有20歲,憑藉他個人的政治和軍事才能穩定了即位初期的動亂局面。在東征過程中,面對頑強抵抗,他採取有效的進攻戰略,面對服從的,他妥善安置。

十年東征回來之後,亞歷山大已經進入了而立之年,飽經戰場的洗禮,見多了廝殺,此時的亞歷山大更加註重享受戰後的勝利果實。因此對於帝國各個部分的統治,他並不是採取嚴厲的鎮壓,而是基本上進行因俗而治,最大程度地化解地方的反抗意識。亞歷山大東征加強了古代亞歐非三大洲的聯繫,使得當時馬其頓不僅僅侷限於歐洲的小小半島。

這次東征促進了幾大文明核心的交融,希臘文化從此進入到了東方地區,並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古老的東方文明,先進且深邃,更加豐富了古希臘文明的內涵。這次東征可以說是古代世界一次規模巨大的文化交流活動。東征的成功直接促進了帝國的建立,這個龐然大物是古代世界第一個地跨亞歐非的帝國,這在世界歷史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亞歷山大的豐功偉績也被載入史冊。

但是東征畢竟是亞歷山大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由其野心所導致的。戰爭因此具有殖民和侵略擴張的性質,可以說這是不正義的戰爭,戰爭過程的殘酷,使數以萬計的民眾流離失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阻礙了亞歐非文明的進程。而以絕對軍事力量建立起來的帝國,最終也滅亡于軍隊的軍事力量。

參考資料:《希臘羅馬名人傳》《亞歷山大東征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