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导致孩子最终“崩溃”

/梦想

纳金斯的箱子一一曾经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它采用了条件反射原理,将小白鼠放入一个箱子中,小白鼠踩压踏板时,就会给予食物奖励,小白鼠就会非常喜欢去接触跳板。

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导致孩子最终“崩溃”

获 得 食 物 奖 励

后来人们把实验升级,找来第二只箱子,同样的原理,但第二只箱子里的小白鼠,在每次踩压跳板时,却被电击,经过几次之后,它就不会再碰触跳板,而是缩在角落里远离跳板。


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导致孩子最终“崩溃”

被 电 击

同样找来第三只箱子。箱子里的小白鼠,在踩压跳板时,有时候会得到食物,它会非常兴奋的继续踩压跳板, 但再次踩压跳板时却被电击,然后它又尝试着碰触跳板,但每次的结果都不一样,没有规律性。你猜这只小白鼠最后怎么样了? 因为它不知道它每次碰触跳板后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周而复始,答案是最后第三只箱子里的小白鼠疯掉了。

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导致孩子最终“崩溃”

电击 or 食物

生活中,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其实无意间已经参与到了这个实验中。

当我们的孩子开开心心的回家,或者非常高兴的想和你分享他们的心情,或者是想和你一起玩耍游戏,寻求陪伴时,如果我们也高兴的、真诚的和孩子一起相处,那么他就会像第一只箱子里的小白鼠一样,像时常的去围绕着你,和你成为朋友,愿意用心接近你。他会是一个受到关爱的孩子,自信勇敢乐观,喜欢与人交往,同时将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与他人相处的人。

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导致孩子最终“崩溃”

但是现在有很多的父母,生活压力非常大,家庭的琐事,工作的压力等等原因,每天活的非常压抑,焦虑烦躁,负面情绪严重,当我们的孩子想去与你沟通交流时,父母就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同时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对孩子各种指责,最终让孩子成为第二只箱子里的小白鼠,远离父母,形成胆小怕事,自卑的性格,不愿与人相处的。

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导致孩子最终“崩溃”

也有的父母,心情好的时候,与孩子的相处就是各种关爱,但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对孩子非打即骂。孩子每天都在提心吊胆,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间,就会无缘无故的得来谩骂与挨打,也不知道什么时间,可能获得不能莫名其妙的关爱。终而复始,思想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得不到合理引导和宣泄的压力,也许某个事件的触点,会导致孩子失控情绪、爆发,也有可能出现精神或心理方面的问题,最终“疯”掉了。

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导致孩子最终“崩溃”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以及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三观的认知,希望我们作为父母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能够让他感受到像第一只箱子里的小白鼠一样快乐。也允许我们的孩子慢慢成长,每天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强化;对待孩子的缺点帮他进行改正并弱化。非打即骂的教育是不可取的,它会直接让我们的亲子关系僵化,将我们的孩子越推越远,最终针锋相对。而忽冷忽热的态度更不可取,可能会为我们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心理问题,最终“疯”掉了。

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导致孩子最终“崩溃”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就是他们的天,家庭就是他们的海,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包容与关爱,让家成为他幸福的港湾。

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导致孩子最终“崩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