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县:扶贫第一书记的“防疫生产经”

人民网-安徽频道

在战“疫”的50多天里,安徽省和县善厚镇皂角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夏玉平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脱贫攻坚,在两个战场冲锋陷阵,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定心丸”。

防疫生产两本账,夏玉平算得清。防疫,那就铆足了劲,绷紧了弦;生产,那就甩开膀子,大步流星。

“去年圣女果,今年黄金瓜!不能只盯着一个品种,长势才能更喜人。”3月8日,皂角村的20亩金菜地大棚里,夏玉平正和村干部、贫困户一起,弯腰补种最后一批“和州脆蜜”瓜苗。“如果管理得当,5月份就可上市,保守的话20亩地毛收入就有18万。”棚外,春阳照得人心暖;棚内,战“疫”春天耕作忙。

从特警队长变身扶贫队长,夏玉平做事依旧雷厉风行。刚驻村,他就以33.34万元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入股“滁江龙虾专业养殖合作社”,大力发展稻虾连作产业;利用帮扶资金,兴办家禽养殖基地,聘请有养殖经验的贫困户代为饲养;流转土地,建设钢架大棚30亩和露天蔬菜地70亩,打造起了“金菜地”。

几年下来,稻虾连作主导产业升级,龙头企业规模扩大,全村稻虾连作面积约7600亩,从事稻虾连作的农户近400户,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金菜地里,口感地道、纯正、爽口的绿色瓜果蔬菜常年供应。

“我们的稻虾米口感好,无公害,煮起饭来软糯劲道,要不要来上几袋?”前不久,夏玉平在市县公安民警群里当起了“推销员”。

早在去年11月份,夏玉平便打起了“稻虾米”的算盘。他看中了稻虾米的优秀品质,便拉着村干部到镇上的和县慧农米业谈合作。疫情影响没有打乱他们的计划。他们提前谋划打开销路,由村集体收购一批、帮扶单位购买一批,再自己跑市场、联系企业销售。就这样,第一批20多万斤米迅速售空。不仅解决了部分稻农销售难的困境,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截至目前,该村已销售虾稻米8653袋共计17万斤,初步解决村内稻虾米的滞销问题,同时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今年,夏玉平还计划帮助种植户们注册土特产商标。

“疫情过后,我们要开始热火朝天干事创业了。”夏玉平说道,“稻虾米和金菜地是今年村里致富的两条路。一条路,让村里富起来,另一条,让老百姓富起来。”(周坤 郭彤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