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為啥叫河南?

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有個疑問,河南為啥叫河南?記得小時候,老師給的說法是:我們在黃河南邊,所以叫河南。


這解釋能糊弄住年齡個位數的xiáo們,卻經不起進一步的推敲:黃河流經了n個省份和地區,南岸的就得叫河南嗎?再說了,安陽、焦作那幾個地市在黃河北岸啊,為啥也是河南的地盤?


為了給下一代一個合理的解釋,我思索了好一陣子,寫下這篇稿子與大家共同討論。


河南,為啥叫河南?

初白丨文


你知道的河南

跟最初的河南

可能不是一回事


要解答這些問題,首先要知道河南是咋來的。


我們在地圖上看到的河南省的模樣,其實是1952年才“定稿”的,而在此之前,黃河南北經歷過一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過程。


河南是個古老的詞彙,他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還是在秦滅了六國那會兒。


我們知道,那會兒的行政區劃跟現在的省市縣不一樣,只有郡縣兩級。


在秦的大一統王國裡有36個郡,其中三川郡大概是今天鄭州、洛陽、三門峽的總和,而河南,只是其中的一個縣。


到了漢代,郡縣兩級制變成了州郡縣三級制。河南從縣升級為郡,大概範圍還是在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與河東、河內對應。


唐代疆域比西漢全盛時期還大,玄宗分天下為十五道,其中有河南道。河南道的區域位於黃河以南,淮河以北,包含了今天的駐馬店、周口、許昌、開封、滑縣、延津、濮陽、商丘,甚至還有江蘇、安徽的北部,山東的大部。


比較有意思的是,與河南道平級的都畿道里,還有個地方叫河南府,就是洛陽。


直到元朝推行行省制度,河南才第一次以省的身份出現。不過那時河南省有個超長的名字,叫河南江北行省。


河南,為啥叫河南?


包括了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大片區域,打破了以往南北雙方以淮河分界的歷史,形成犬牙交錯的格局。


元代以前,歷代統治者在劃分行政區域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依據山河走勢,按自然地理形成的天然界限來界定行政區劃。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就是同一地理範圍之內的經濟生產和社會文化容易趨同,免去跋山涉水的不便,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但這樣做同時也有一個壞處,一旦封疆大吏心懷二志,很容易割據稱王,形成與中央分庭抗禮之勢。


黃河在我國古代歷來都以天塹著稱,從統治者安定天下的角度出發,黃河之險就不能與敵人共有。


朱元璋的義軍基本上平定長江流域,揮師北上,與蒙古人一決雌雄後,便立即把北岸的大片地區劃歸河南節制。


就這樣,河南地盤擴展到黃河以北,擁有了懷慶府(焦作)、衛輝府(新鄉)和彰德府(安陽)。


河南省版圖的雛形,其實是在明朝在形成的。


1949年以後,黃河以北還短暫的出現過一個平原省,轄新鄉、安陽、湖西、菏澤、聊城、濮陽等6專區,省會是新鄉。


河南,為啥叫河南?


它的存在是為了治理黃河,最終因黃河治理完成而被撤銷,1952年,下轄地區大部分又重新劃歸河南。


也就意味著,如今的河南省,其實是在68年前才定型的。


黃河流經九個省份

河南為啥有資格“以河之名”?


那麼問題又來了。


黃河全長5464公里,從源頭巴顏喀拉山算起,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九省、自治區,黃河南岸的流域面積也很大,為啥只有河南才有資格以河之名?


這得從黃河的支流說起。


黃河的支流主要集中在上游與中游,洛水即是其中的一條。


這條支流在發源地陝西藍田沒激起什麼大波瀾,反倒在它自己的支流伊河、澗河、瀍河,在下游形成了自東西向的河谷盆地。


在這個相對封閉的沖積平原中,誕生了河洛文化。河是黃河,洛是洛水。它倆在鞏義交匯,一清一濁兩股水流形成了巨大的旋渦,從高處望去,就像一副天然的太極圖。


相傳,伏羲時期,在孟津的黃河中,忽然浮出一隻龍馬,揹負了“河圖”,伏羲根據這河圖創造衍變了八卦。


大禹治水的時代,洛寧縣的洛水中,浮出一隻神龜,背上駝著“洛書”,獻給大禹,大禹因此而治水成功,劃天下為九州。


從水太極圖開始,到伏羲在宛丘創造八卦,再到太極拳的故里溫縣陳家溝,這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似乎獨獨鍾情於河南一般,在這片土地上久久不肯離去。


人們相信,以黑白點構成的河圖洛書,包括黃帝故里新鄭具茨山上發現的巖畫,都是從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密碼。


考古發現,四五千年生活在河南大地上的先民已經開始用類似的圖案記錄星象了,比如濮陽西水坡出土的中華第一龍就是一個典型的星象圖。


河南,為啥叫河南?


這些星點都是通過“點”來確定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陰陽之理,最後再由不同排列的圖案衍變出諸如天文,占卜,風水,兵法等等實用性極強的東西。


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


如果說黃河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明的核心就是河洛。


與文化一同生根的,還有民族。


以“三皇五帝”為代表的中華人文始祖群體,在上古時期聚首中原,成大業於河南,伏羲建都與歸葬在淮陽,女媧活動在西華,炎帝建都在淮陽,黃帝故里故都在新鄭,鑄鼎於靈寶荊山之下。


顓頊、帝嚳建都與帝丘(今濮陽),歸葬於內黃,堯、舜在河南也保留有遺蹟。此外,盤古的主要活動地在桐柏與泌陽,燧人氏陵墓在商丘,朱襄氏陵墓在柘城,葛天氏故里在寧陵,嫘祖故里在西平,共工氏主要活動地在輝縣。


中國上古的氏族首領與領袖只有在中原發展,才能成為共主與後人追尋的偉人。


中國的姓氏文化也有此發源。在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佔漢族人口90.14%的前120大姓中,起源於河南的姓氏共有97個,佔120大姓的81%,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52%。


黃河流經的地域面積的確很廣闊,把塞上江南送給了寧夏,把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勢送給了山東,把一見楊過終身誤的風陵渡給了山西。


但也只有在河南,黃河才真的是母親。給人類帶來了啟蒙、智慧和光明。


河南,為啥叫河南?

黃河景色


河南人對黃河的感情多複雜?

既是母親河,又是頭頂上方的一盆水


黃河母親也是非常任性的。


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之間的兩千多年中,下游決口氾濫的年份有543年,氾濫次數多達1590餘次。


鄭州以東的河道決口頻繁,尤其是濮陽、武陟一帶號稱“豆腐腰”,歷史時期決溢與改道,最具代表性。


更慘烈的是,河南的水患並不只豆腐腰這一處。以鄭州、原陽為中心,無論黃河北流與南流,河南水患基本上少不了這一區域。北流時期,濮陽、內黃等地氾濫頻繁;南流時期,開封、蘭考遭殃。


黃河儘管對山東、江蘇、河北等地也造成了影響,但就所受災難之深重而言,這些省份與河南是無法相比的。


這給河南人帶來了嚴峻的考驗,黃河水患的關鍵在河南,黃河治理的關鍵肯定也在河南。


象棋盤上的鴻溝,疏浚於戰國,它把黃河與淮河之間的濟、濮、汴、睢、潁、渦、汝、泗、菏等主要河道連接起來,構成鴻溝水系。


雖然初衷是為了漕運,但對於黃河洪水期的分洪,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河南,為啥叫河南?

陳橋 黃河溼地


漢代時的“瓠子決河”,發生在今濮陽清豐,這次決口引起了朝廷的重視,漢武帝成為歷代皇帝親臨堵口現場的第一人。


東漢的王景治理黃河,為黃河重新劃定入海路線。他在滎陽以東,實力設一個引水門,黃河漲水時,這些支流便能起到分洪的作用了。


王景治水在中國歷史上是個公認的奇蹟。自從王景治水後,黃河安靜了八百多年。這和此後黃河一年一決口或兩年三決口的情況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隋代通濟渠的開鑿工程,連接黃河與淮河,其起點便在河南的滎陽。同時期的永濟渠,起點也在河南境內的沁河,這一工程也為海河水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元代大規模的治河,由都水監賈魯主持,至今保持在鄭州的“賈魯河故道”便是這次成果的遺證。


明代副都御史劉大夏的治河活動,以修築“太行堤”最為著名,延綿百里的黃河大堤,主要位於河南境內,直到今天在某些地方還有保存。


至於明後期潘季馴的四次治河活動,尤其是他提出的“束水攻沙”的治河理論,對後世治河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當時河南的16個州縣都留下了他的治河的堤壩與其他的工程成果。


由於黃河水患大多與河南有關,因此黃河治理的關鍵與重點也在河南,許多重要的實踐、重大的發明、重要的活動、重大理論的提出都離不開河南。


再後來的花園口事件,是河南人心理的傷疤。而它引起的土地鹽鹼化、風沙,無一不考驗著河南人的生命力。


河南,為啥叫河南?


在中國所有的大江大河中,唯有黃河兼有母親河與“害河”之稱。


有人說,河南人的苦難大多是黃河造成的。孰不知,黃河氾濫的同時,也在造就著華北大平原。


土地養育了人類,人類創造了文明。


河南為啥叫河南,不光是因為它地處黃河之南,更是因為河南每一階段的苦難與輝煌,都在黃河擺動的軌跡裡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