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和不理财有多大区别?

易享贷理财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是非常有道理的,所有理财与不理财差距是很大的,不仅仅是收益上的差距,更是做事心态,自身成长的差距,作为一个银行从业人员,从我自身接触理财的变化和身边人的变化,共同分享下差距具体在哪里?

首先,理财与不理财收益上的差距和财富的积累也是不同。就以我来说,之前工资发了就花光了,月月光,而且还不知道花哪了,后来由于工作的缘故,加上身边的一些影响,最初做银行理财,收益虽然不太高,但是相比定期存款收益还可以,起码钱不乱花了,后来做基金定投,做长期定投,每月存300,起码这一部分钱一直存哪,加上最近基金行情还可以,本金加收益也很客观,起码理财后自己多了分保障。这就体现出来,理财的优势和好处,不仅资金有了收益,而且对资金的处理意识,资金的把握更详细,现在每笔花销都有记录,清清楚楚的。

另外一方面,理财的人与不理财的人,本身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也是不一样的。经常理财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各方面比较看重,自己的工作,生活都是井井有条的,因为理财是需要一定专业性,还需要有耐心才能做好的,理财的过程本身即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而且最重要的理财的人与不理财的人资金分配和生活安排会有很大差距,经常不理财的人,总是做无谓的花销,对自己的资金不能有很合理的分配,不仅提升不了自身素质,也会给自己带来负担,有许多月入过万的人,不注重理财,花销远大于收入,犯罪作案就从这个时候开始,还有许多信用卡奴,过度消费,最后偿还不起被起诉,列为失信人群,不仅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子女。而对于善于理财会理财的人,对资金的收入花销有很好的把握,会把资金用到最恰到的地方,什么钱用在生活,什么钱用在投资都是有计划的,带来的结果就是生活工作都是最好的。

由此可以看出理财与不理财差距是很大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希望每个人都尝试去学会理财,找到适合自己的,让生活更美好!

谢谢采纳!


一个财经小人物


分享两个朋友的故事,在这里简称为小A和小B吧。

他们在小城市分别从事公务员、老师,工资都差不多,3000左右。现在快两年过去,他们的生活却截然不同。

小A,月光一枚

基本每月工资发下来,先是去大吃顿,然后就是买买买,还信用卡,再交交房租水电费什么的所剩无几,每个月工资刚好够花,所以没存下什么钱。

但是这样有条不紊的温饱生活状态也一直没被打破过,只是房子一直是租来的,单身生活养活自己刚刚好!

小B,25000+存钱小王子

小B在上学时就是一个理财爱好者,毕业后虽月薪3000多,但克制的他每月除去房租水电费等日常花销外,还能节省下差不多1000元,所以他就用每月的存款都是500元买宝宝型的货币基金理财,500元买基金定投。

他说按现在的节奏,将年化收益控制在8%-10%就很满意啦,这样毕业5年差不多可以攒下7万块钱。

另外,他还说打算工资外赚些兼职收入,争取过两年可以靠自己攒下首付钱。

再往后的故事我们也能想到啦,小B会有自己的小窝,虽然有还贷压力但是有了自己的资产,小A却还要交房租给别人。小A开始羡慕小B,也明白了这赤裸的现实,意识到理财的必要性。

同样的收入,理财与不理财的差距那么大,那么怎么理财呢?首先声明,理财≠投资,不要说起理财就觉得是有钱人的游戏。

那么要理财应该怎么做呢?

1.每月强制储蓄

每月在发工资时,拿出15%—25%的收入进行强制储蓄。

很多人对存钱的概念是:工资发下来先花,剩多少存多少,但其实真正科学的储蓄应该是:工资-储蓄=支出。

所以,各位宝贝们,赚了钱一定要先存后花,存下来的最好不要打通,这样久而久之,你就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

2.每天都记账

记账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但单记账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很多人觉得浪费时间,容易半途而废。

开始记账不需要选择太专业的记账app,有鱼记账简单快捷的记账体验,可以帮我们养成记账习惯。

做好个人的收支管理,记下每天的开销,有助于对个人收入和开支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3.买点儿贵的,更省钱

大家平时的衣服鞋子包包生活用用品最好买贵点儿的东西,不要舍不得。

普遍情况下,越贵的东西质量也会越好,使用寿命也比那些山寨版的长多了,长期下来买贵点儿的反而更划算。

省钱的同时又能享受好东西带来的品质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4.身边只留一张信用卡

信用卡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但是持有多张信用卡,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信用卡越多,我们花钱的机会和欲望也就更大了,有时候甚至因为信用卡太多而不能及时还款,负债也会增多。

所以要学会控制盲目购物,冲动消费。

5.学会科学投资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理财这件事。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像炒股、期货这样听起来高深莫测,只要留心观察 ,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投资理财方式。


有鱼记账


可以很明确的说:区别还是挺大的。

一个理财的人和不会理财的人短期内看不出差别,但是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凸显出来。

大家都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理财不仅仅是财富积少成多,还是资产增值的过程。

在银行工作的缘故,经常遇见很多储户,见得客户多了,逐渐使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要以貌取人!这可不是书面上说的客套话,真的是亲身感受得出的结论。

我要是说我们银行存款前20大户中,有一个存款百万的60岁左右的老头是卖烧饼的你信么?要是我没在银行工作过我也不信,但是这是千真万确的。

一对老两口,每天4点起床和面、生炉子,将酱料、各种馅料调好,6点准时出摊,早晚各出两次摊,一次三个小时左右。

他们卖的是比较大的油酥烧饼:里面掺上馅料,烤炉铁板底上抹上油,撒上芝麻,出炉后配上辣椒酱、甜辣酱客户自己随意添减。一个烧饼2块钱,一炉8个,两个炉箱接力烤,五分钟左右一炉,一次出摊卖200个左右,一天两次摊就是400个,一天营业额800元左右,净利润500元。无论春夏秋冬,除去春节三天,风雨无阻的出摊,近20年的时间儿子已经成家,老两口在我们银行存款超过100万元。

这件事是我们银行老员工告诉我的,他亲眼见证了老两口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发家史。每个月老两口都会固定的往银行存一个万元左右的定期存单,算好存单到期日后,会将相近的几个存单聚在一起存一个大金额的存单。老两口不偏好理财产品,怕资金有所损失,存的大多是三年期性价比高的定期存单。

敬佩一个人不需要他多伟大,只是他将一件事在默默无闻中坚持十几二十多年并做到极致。

理财,同样如此。理财不是马云、王健林这类拥有亿万财富的富豪才需要重视的财富管理和增值行为;作为普通人,更需要通过理财改变我们的消费观、财富观。只有理财才能让我们有财富增值的观念,才可以让我们在漫长的财富积累的道路上丰衣足食。


财经札记


我是一个理科男,没学过金融和财务,作为一个算是实现了半财务自由的全职奶爸、前IT公司普通中层管理人员,普通工人家庭子弟,没中过彩票,对于我这十几年来在家庭财务方面所做的一些理财的努力,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看法。


先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情况。

元宝爸1999年毕业,一直从事IT行业,作为年轻人,收入还算适中,平时在消费方面也没有什么节俭和注意的概念,所以常常是“发多少、花多少”,没有多少储备,但日子也能过下去,自然没有多少压力。
改变源于2002年的买房,当时广州一套87平30W的房子,在现在看来已经便宜的不能再便宜了,但是当时手头只有2W的存款,远远无法解决8W多的首付和税费相关的需求,只好从父母、女朋友(现在的老婆)多方筹措部分资金,同时采用一年期分四笔支付费用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此,也走上了被经济压力所驱动变革个人财务习惯之路。
当时的情况下,每个月收入4K多,月供1900,还要存1500用于接下来的分期支付的首付费用之需,能够用于生活支出的余额不足1500元,这1500要用于自己一个人的租房、水电煤气、交通、通讯、吃饭、日常生活支出等一切开支(当时和女朋友还是异地恋),为了保证财务计划不会打乱,也为了让自己了解日常生活的基本支出情况,开始了扣扣搜搜过日子、记账的生活。
当年还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可以帮助记账的任何软件工具,只能通过EXCEL表格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方式简单、实用,也非常灵活,因此,一直到今天,我所有的财务管理体系都是通过EXCEL自定义报表的方式来完成的。
最初的记账是没有任何分类的,只有日期、科目、金额、汇总,让我能够以现在看来非常模糊的方式逐步掌握到自己日常的支出总体需求情况,在当时的状态下,只想着能省就好了,没有回顾、没有反思、没有分析,也因此在追求极致节俭的情况下,曾近有过一个月只花了800多的极限记录,这里面还包括租房和水电煤气的将近400,现在想想当时也是对自己够狠的了。😂
这种极限状态持续了大约1年半的时间,最紧张的时候,连续几个月都是负现金流状态,采用网上平台A信用卡还B信用卡的方式弥补资金漏洞(当时的金融体系还没有修补这个信用卡使用漏洞),同时以最低还款额进行还款,直到2004年初,现金流才终于由负转正,开始好转了。
记账的习惯一直延续着,但因为没有更多的压力和动力,或许仅仅是出于对储备崩溃的恐惧心,所以一直采用最简单的记账方式记录着日常的支出。
这种状态大致持续到2007年女儿的出生,新的生命,给我带来新的动力、新的压力,也让我继续寻求变革。从此开启了不断完善家庭财务管理体系的进程,陆续建立了收支管理、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管理等体系(EXCEL管理表格),这些方面,以后会慢慢分享。
从这时候开始,日常的记账表开始逐步演进到按科目分类的模式,包括:交通费、通讯费、伙食费、房屋相关、生活用品、女儿、服装、家具电器、医疗、娱乐、其他交通与餐饮。(房贷已还清,没有这个科目)
之后,换房、买车、换车,变更居住的城市,老人一起共同居住,二胎元宝弟弟降临,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同样,记账表也不断演进,体现出最新的家庭支出结构的组成,以下是现在我的主要记账科目:
一、基本支出
(1)日常交通费:公共交通、打车、小车车位(小区、单位)、日常通勤的汽油和过路费等;
(2)通讯费:手机、固话、宽带;
(3)伙食费:一家人平时在家吃吃喝喝,超市、市场买菜买米买油买盐买醋打酱油;
(4)房屋相关:水、电、煤气、物业管理费;
(5)生活用品:洗衣粉、肥皂、洗手液、卫生纸、保鲜袋等各种居家消耗品,只有想不到,没有用不到;
(6)乐乐姐姐:养这只小猪的各种开支,兴趣班、学杂费、衣服、零食,就医的费用等,只有不够花,没有花不出;
(7)元宝弟弟:养这只猴子的各种费用,目前主要是奶粉、辅食、衣服啥的,就医的费用,黄金碎钞机啊啊啊;
(8)不知道怎么归类的小项支出:纯属极偶然突发的非常小额的支出,又不知道怎么归类,又强迫症,就只能放这里了;
二、非基本支出
(1)额外交通费:自驾旅行、探亲访友等非日常通勤类的公共交通、自驾所产生的各项费用;
(2)餐饮:懒得做饭出去吃大餐、外出旅行期间的餐饮等;
(3)服装:好像归入“非基”也不太妥哈,习惯了,就是辣么任性,反正衣服买的少;
(4)固定资产:家具、电器等的维修更新的费用支出,财产险等支出,因为历史的习惯,没有包括私家车的购置、养护、保险的支出部分;
(5)奢侈品:几乎没有,像元宝爸这么抠门的人,会舍得?虽然今年被元宝麻麻忽悠,让麻麻成功买了一个潘多拉的手镯作为生日礼物以外;
(6)医疗:两口子的医疗支出,不含小朋友;
(7)娱乐:出去HIGI的费用,旅行费用、门票等各种觉得属于这个类别的,统统装进来;
(8)赡养:两边老人的医疗、支持、孝顺性支出,节日红包等;
(9)又是不知道怎么归类的小项支出:强迫症、被嫌弃的费用项;
(10)其他突发:春节礼金红包、朋友婚嫁生育礼金、应酬等支出;
以上这些,足够涵盖日常的所有支出科目(还是不包括房贷、车贷、车辆保险保养),也足以掌握日常的支出组成结构的情况了。
对于一些一次性缴费、使用多个月的大额支出项,比如姐姐兴趣班的半年、一年的学费,元宝早教课程的一次性100节课的费用等,元宝爸是采用分月摊销的模式,体现出实际的支出情况,而不会一次性的计入当月的支出,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帮助自己建立更符合实际的支出预期心理模型和底线。
这种分类方式,和常规的企业日常运营的支出归类开始有点异曲同工的地方了,企业运营支出包括成本、研发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摊销计提等科目,而我的记账表也涵盖了家庭日常支出的几乎所有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每日不辍的记录,长达十几年的数据积累,能够让自己充分的了解日常家庭运转的需求情况,对基本支出了然于胸,同时对非常规的支出如应酬、旅行、赡养等方面能够知道自己的承受能力到什么水平,灵活的进行把控。

前面花了很大的篇幅讲了我在记录家庭账务方面所做的事情,看似和理财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实际上在我看来却是做好个人和家庭理财的基础。


在形成记账的习惯之后,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强制储蓄。

从04年开始,我就养成了每个月强制从工资中提取一定资金存入个人理财账户(单独开的一张银行卡,自己定义的虚拟的理财账户的概念,从来没有买过理财产品,只是用来绑定股票账户、银行外汇基金等理财账户等)。

从每个月存入500、600、700,到后来慢慢增长到一个月2000、3000,到最近几年基本上每年能够存入15-20W,十几年的时间,每个月都会定时去做,形成了一种习惯,日积月累,确实为自己存下来一笔数额不低的储备资本。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些钱不如拿去买房,这些年的房市行情都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了,可惜,我没法先知先觉,只能从传统的做法来入手了。

对于强制储蓄的资金,我自己用EXCEL记账的方式分类了几个大的资金用途类别:

1、车辆折旧和更新购置储备金,因为我喜欢车,这些年家里两口子换了4台车了,为了避免到换车的时候临时拿一大笔资金出来,便采用了每月定额存入的方式,类似于计提折旧的概念。

2、房屋设施的维修更新专用准备金,家具、电器这些大额支出的资产,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同样每月定存一定额度的方式计提折旧准备。

3、两个孩子的教育准备金,基本上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每个月每人存入500,逐步提升到每个月1000,用于孩子中学开始的教育投入,这么日积月累,我女儿现在11岁,已经为她存了20多W的准备金了,后续还会有投资收益增值,应该足够应对国内读书到大学毕业的资金需求了。

4、旅游准备金,这些年喜欢带老婆孩子出去旅行,出去玩是要花钱的,所以也一样采取每月定存的方式。

5、保险、医疗与养老准备金,这个最好理解,为我们两口子退休之后的生活做储备。


接下来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对强制储蓄的资金进行理财和增值的操作。

我从05年左右开始涉足理财投资的领域,包括股票、记账式国债、基金(开放式和封闭式)、贵金属、外汇等,到目前为止,因为我遵循分散式理财投资的方式,都会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在里面。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自己买很多金融、理财方面的书籍自己学习、实践,慢慢的形成了我自己的投资理财知识体系,这么些年来,基本上能保证每年8-10%左右的复合收益率的水平。


说了这么多,来看一下理财和不理财的对比。

通过这么些年的积累、学习和持续的理财行为,我觉得给我带来了至少以下一些收益:

1、养成了好的习惯,不会大手大脚乱花钱,支出的目标性更强,自律性更高,我有一些朋友的收入水平比我高,但是因为没有这些习惯,这么多年没存下什么钱,一旦遇到需要大额支出的时候就会很被动;

2、由于有专项储备,在需要支出的时候,我只需要看对应的储备是否足够,即可做出判断和决定,不需要过多考虑这种大额支出会不会对家庭的财务、日常支出需求带来大的冲击。

3、心态上面确实能够让自己更从容,有很多朋友拿着高薪,却总是抱怨钱不够花、存不下来,对未来的担心溢于言表,我觉得我现在真的不会太担心这些;

4、让自己在做某些重大决定的时候更从容,以我为例,对于生二胎这件事情,很多人觉得太花钱,但在我看来,抛开情感、喜欢孩子的因素,养育一个孩子已经有了前面的经验和支出数据支持,在家庭储备、两口子收入经过核算确定可行的情况下,我们真的是没有半点犹豫的,然后,现在元宝爸辞去工作在家全职带娃,也会有这方面的信心支持,我想,这是很多人所不敢想、不敢干的吧。

我是元宝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家庭教育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我,留言讨论和交流沟通。一起关注孩子成长和家庭环境建设的话题!

元宝爸爸聊育儿


理财不理财有多大的区别,我们来做一个简答的对比就知道了。

假设小王与小李,工资相同,我们不计算通货膨胀与二人的工资增长。只按照当前的资金与收益进行计算。

当二人都是工资10000元,按照每个月存款5000元计算,存款时间为30年,假设小王不理财,小李理财的话,二人的财产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小王每个月存5000元,每年存款6万元,30年不计算利息可以存180万元。

而小李每个月存5000元,每年存款6万元,按照风险极低的货币基金收益进行计算,年化收益目前维持在4%左右,很多人觉得,那么收益是不是7.2万元呢?

但其实这种收益的计算是错误的。

“复利”:理财中的重要概念

因为小李理财的钱,并非是在一年内产生收益。而是每年都会产生收益,而第二年的收益,是在第一年的本利与第二年的本金上产生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李第一年存款6万元,年化收益为4%,那么第一年所得的收益应为,6万元×4%=2400元。这2400元的收益将和两年的本金一起,计入第二年的本金之中,再次产生收益,也就是说,第二年的本金包括:①第二年的存款6万元,②第一年的存款6万元,③第一年的收益2400元。

所以第二年产生的收益为(60000+60000+2400)*4%=4896元,而这一年的本利仍然会计入第三年的理财本金之中……

这种利上得利的模式,就是投资理财领域非常神奇的“复利”效应。


所以,所以按照复利公式来进行计算,30年之后,小李的收益大约应为2019058元,比不理财的小王要多了21万元。

这仅仅为年化收益为4%的收益率,如果将年化收益率增加至6%,30年过后,小李的收益应为2846095元,比小王多了近30万元。

当年化收益率可以提高至10%的时候,30年过后,小李的收益就提高为5921785元,其收益差距一下子就显现出来。

除了货币基金外,还有什么样的理财方式

① 银行理财产品: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不高,年化收益率大致在4%-5%之间,收益较为稳定,资管新规细则出台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将由5万元降至1万,大大降低了投资门槛。投资者在购买时要看清期限以及风险等级。

② 指数基金定投:被动追踪指数的基金,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选择定投的方式,定期买入定额产品,摊低投资成本与风险,可以将止盈点设置为年定存利率的5倍,触碰止盈点后立即赎回,防止收益回吐。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与不理财的财富增长相差很多,特别是当收益率高的时候,其差距更为明显,但同时也要注意,当收益率上升的时候,投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需要与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投资理财产品。


度小满金融


中国很多人或者家庭都是只有一份收益来源,上班或者做点生意。有了闲钱就存进银行,当然存钱也是理财的一种。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这些年都是有通货膨胀存在的,而且膨胀率平均在7%左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有100元,大概每年会贬值成93元。而存进银行最好收益也不过在3%。相信都应该看出来了,我们辛苦赚来的钱在减少。所以无论个人或者家庭都应该理财。怎么理财呢,这个也不应该去盲目,要有个概念。

首先,我们应该把自己或者家庭的资产来分配下,大体分成四份吧。

1,日常消费。这个没必要说,大家都明白

2,固定应急。应对一些意外或者别的急需用钱的事情上,这部分钱可以放在银行。有事情的时候可以随时取到。

3稳定投资,用来抵消通货膨胀给自己的资产带来的贬值。这部分钱可以长期投资。比如保险,国债,基金,实业等等。稳定而且收益率也不错。

4投资一些收益高的理财。当然高收益高风险,所以这部分钱一定不要影响到自己或者家庭的正常生活。有什么可以投资的呢?比如股票,期货,等等。注意,高收益高风险,这块投资可能会给你带来想象不到的丰厚回报,也可能你会损失掉一部分钱,需要谨慎。

以上四部分具体怎么来分,要看每个人或者家庭的具体资产来判断了。

最后所有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财吧,给自己的未来增加一份收入来源。以上属于个人观点,朋友们有什么想法加我共同探讨,谢谢


竹杖芒鞋且徐行


理财与不理财的区别:

首先看下不理财,但是我们无时无刻都在遭受着通货膨胀。

说起通货膨胀,大家可能觉得有点陌生,但是说起物价上涨,应该是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的。 我们用真实的物价水平来计算,中国当前的实际物价相比1995年底上涨至5.44倍,这样算下来每年上涨8%左右。 我们用这个数据来估算, 100万资金10年后的购买力。2029年初中国的物价将上涨至目前的2.16倍,这样算下来,今天的100万元,到2029年初,大约相当于今天的46.3万元,这就是不理财的结果。

我们再来说下理财的结果:假如在 2008 年 2 月 19 日的最高价 61 元买入 1000 股,耗资 6.1 万元。到 2018 年的 7 月 13 日,经过分红复投和送股,股价变为 46.46 元,持有 9547 股,市值 44.35 万元。10 年增长了 7.27 倍,年复合收益约为 22%。如果以这个增长速度不变,100万十年后增长7.27倍将成为727万,再除以通货膨胀率2.16。等于727÷2.16=336万。

不理财十年后100万的购买力为46.3万,理财100万十年后的购买力为336万。



当然理财的结果会出现千变万化,十年后的购买力比不理财的购买力不增反减,也有可能比不理财的购买力大增几十倍。我这里也只是举个例子作为抛砖引玉,起码如果你长期持有优质个股,如恒瑞医药,腾讯控股等等,相信怎么也会比不理财的会好很多。



清风自来58913


理财和不理财的人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开销

理财的人,会把自己的收入除了用于开支之外,还有做其他理财投资,不会月月光。

第二,有一定的积蓄应对未来之需

理财的人会有一定的积蓄,应对未来一些突发事件所需要的应急只资金。比如,结婚,买房,买车,家里有变故,生病,等等一些需要大笔资金的突发事件。而不理财的人,面对未来一些我险,就会手忙脚乱,没有钱时会到处借,有时还错不到,就算借得到也会欠一屁股债。

第三,养成良好的财商

通过理财,除了学会投资理财技巧之外,还会养成良好的财富,对以后人生家庭财富管理产生重要的作用。


雪之道理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理财和财富这两个概念。

理财是指对财务(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务的保值、增值为目的。理财,通俗讲,就是管理财富。

财富是指具有价值的东西。财富,包括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在本题中,财富特指物质财富。

对于理财与不理财的差异,我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理财思维的差异;

1.理财的人对自己各类支出都会记账,会记总支出并统计日常消费、教育、医疗和旅游等各类支出的比例并进行分析判断,保证其中的必要支出,压缩其中的不需要的支出,以达到“节流”的目的;

不理财的人对各种支出从不记账,只知道花了好多钱,对各类支出根本没有任何概念,以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凭感觉花钱。

2.理财的人会理性消费,买的东西都是刚性的、必须的,都是物有所值的;

不理财的人消费不理性,特别是遇到诸如“双11”等节日,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双手而疯狂采购,事后才发现买的许多东西实际都用不上。

3.理财的人更自律,他们会为了实现财务目标而延迟满足。

不理财的人一般都即时满足,比如我想买衣服,马上就去买,不会拖到以后再去买。

4.理财的人会更有规划,会有自己的日常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投资规划、养老规划和保险规划等;

不理财的人一般没有什么规划,手头有钱,需要什么买什么?目前用不上就不买(例如保险等)。不理财的人只考虑眼前,不考虑以后。

二、理财效果的差异。

理财不是一夜暴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此以往的人生和财务计划。时间越久,理财人与不理财人的财富差异将越明显。

从长期来看:

1.理财的人比不理财的人会更有钱;

2.理财的人比不理财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会更高;

3.理财的人将比不理财的人成为人生的赢家的概率更大。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有你对它(财富)亲近,它就会对你亲近;只有你喜欢它,照顾它,与你朝夕相处,它才会离你越来越近,你才会更快地迈入“富人”的行列!


壹壹说理财


变革家,发现和投资高收益连锁品牌

我认为理财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当你有了理财的习惯之后,你会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并且我觉得理财对于你的生活来说是有正向的影响的,当你开始理财之后,你就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更好的追求,为追求升值,会追求有更好的发展,并且资产也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开始理财,那么你每一个月赚多少钱花多少钱,对于你来说未来充满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你自己的抗风险承受能力也会非常低。

所以你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人把理财和投资画了等号,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我认为理财和投资完全是两码事,理财是对你自己的资产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配置,并且对于未来的资产也有不同的期待,那么理财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投资行为,投资是理财的补充,理财不能够包含在投资阶段应该将投资包含。

所以在一开始理财的时候,有可能你没有投资任何理财产品,但是你对你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规划,这样对于你来说也是非常合适的。

认真对待理财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你能够合理地把自己的资产配置起来,然后有不同的投资区间,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回报。如果不理财,每年的通货膨胀,你的资产虽然没有减少,但是相对而言就在贬值,通过理财能够合理地规避通货膨胀,并且让自己的资产不断增值。

但是理财也要不断的学习,配置自己的投资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