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无论“屏对屏” “面对面”,都与企业心连心!

长宁:无论“屏对屏” “面对面”,都与企业心连心!

新虹桥商圈

长宁:无论“屏对屏” “面对面”,都与企业心连心!

“盒马鲜生”为市民配送生鲜食品(陈容超摄)

长宁:无论“屏对屏” “面对面”,都与企业心连心!

轨交中山公园站(陈容超 摄)


长宁:无论“屏对屏” “面对面”,都与企业心连心!

阳春三月,市民在中山公园踏青

长宁:无论“屏对屏” “面对面”,都与企业心连心!

虹桥临空经济园区


长宁区是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居住着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多名境外人士。面对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严峻挑战,长宁区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在疫情期间建立投资促进、企业服务、金融扶持、综合协调等多个工作组,以“线连线”“屏对屏”联系代替“面对面”沟通,与企业维系“心连心”纽带;一手抓重点产业、一手抓新兴产业,持续推动辖区内资、外资企业升级地区总部,为长期招商引资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3月22日,全区1730户重点企业已有1701户复工,复工率98.32%,专精特新企业实际运营复工占比亦达到100%,269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99.3%的复工率。这一成绩的背后,是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的总目标,也是长宁坚持服务全市大局、全国大局所一以贯之的城区底色。
积极落实“15条”扶持企业政策
3月13日下午2时,一场面向长宁区62户涉税专业服务机构、120余名专业涉税代理人员和代理记账公司财务人员的线上云课堂准时开讲,围绕《长宁区关于应对疫情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到的企业发展扶持资金兑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等热点税务问题,企业代表和来自长宁区税务局的干部们在线上展开了一次热热闹闹的学习探讨。
为帮扶企业顺利复工复产,长宁区税务局结合疫情前期调研中采集到的企业诉求,推出“蒲公英云课堂”,在线答疑企业迫切想要了解的税费减缓、产业扶持、退税服务、延期缴纳税款等政策,帮助企业加快申请扶持资金的兑付。
不止税务部门,长宁区早在2月初就对全区重点产业和各级相关企业可能因疫情产生的复工复产挑战“做好准备、打好前站”。2月6日发布的《长宁区关于应对疫情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政策措施》包含15条“干货”,及时出台了“1+N”项区级扶持企业政策大礼包,涵盖了金融帮扶、税费减缓和产业扶持、援企稳岗、加强企业运营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操作举措。


长宁区委主要领导表示,长宁一方面要继续全力以赴抓实精准防控,要以与国际精品城区相匹配的精细管理和精品服务,使管理举措抓到位、服务暖人心。另一方面要拿出更多硬招实招,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尤其在投资项目上实现复工一批、提早开工一批、优先储备一批。
为避免企业常常遇到的“政策眼花缭乱,操作缺乏指导”的困惑,长宁区同时配套出台了“N”项操作细则,包括关心服务人才10条举措、公共法律服务支持企业14条举措、解决劳资纠纷10个方面、促进就业补贴10条办法等若干专项政策。2月14日,相关实施细则出台后的第1天,长宁区投促办(金融办)就立即牵头对接了15家企业的金融需求,涉及航空服务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等长宁区重点产业,还有服装销售、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养老服务、教育科技、餐饮服务等领域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将企业诉求第一时间与银行服务进行匹配。
3月20日下午,日立物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木宏明与企业核心骨干召开例会后,对着办公室中两张中国地图静静思考。这家2014年正式更名的日本企业,目前为全上海的全家便利店提供重要的冷链物流服务,辐射范围达到上海10余个行政区超过950家门店。疫情期间,企业在人手不足、物流受限的情况下,仍旧全力保障申城便利店的产品供应。

2月10日,沪上第一批企业开始集中复工,但日立物流在江苏昆山的仓库因当地暂未复工,企业又因无法完成网上复工申请,而面临物流衔接不上的压力。长宁区商务委和临空经济园区办公室获悉后,着手与昆山方面展开协调。好在3月5日,昆山高新区经发局为企业带来了好消息,同意企业仓库于当天起复工。
“很高兴事情最终解决了,从更长远的方面来看,长宁区自始至终积极、热情的协调态度和反馈速度,都让我们非常感动。”高木宏明表示,长宁区政府真诚的态度让企业对今后在上海的发展更有信心。“我们要立足上海,放眼长三角甚至中国更远的地方,长宁区就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日资企业占长宁区总部企业总数约40%,这也使得长宁区成为日资企业在沪设立总部级机构的首选地。长宁区商务委主任顾耀军介绍,2月以来,长宁区已相继为亚瑟士(中国)商贸有限公司做好升级总部企业的全方位配套服务,目前企业已提交相关总部认定材料。此外,还帮助日奔纸张对接升级区域总部;帮助住友精化升级投资性公司,扩大在华投资规模;帮助永旺永乐协调办公场地装修开工,减少企业租金损失;为日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解决员工跨省通勤问题。
在防范境外输入上下功夫,是长宁区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一道重要的“必答题”。日本国内疫情出现上升趋势后,长宁区即刻启动应急机制,每天了解区内企业日籍员工返沪情况。针对语言沟通等客观挑战,第一时间翻译并推送新版健康申明卡、“随申码”使用说明、“962288”上海对外服务热线等境外人士在沪抗疫必备“知识点”,为企业日籍员工集中返沪、顺利复工复产守好“防疫关”、完善服务链。

目前,全区已经实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区内外资企业“100%走访全覆盖”。在涉外人员服务管理方面,选派155名机关干部及志愿者奔赴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在入口管控、落地管理和社区管理之间形成工作闭环,实现24小时人员连轴转、工作不间断、对接无缝隙的“全闭环”。截至3月22日24点,长宁区累计安置重点国家入境人员总计2826人。
提前兑付为企业送上“定心丸”
3月9日,长宁区29幢“亿元楼”实现全面复工。其中,兆丰世贸、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古北财富二期、SOHO中山广场、龙之梦大厦、中山国际广场等9幢亿元楼复工率均达到80%以上。因疫情受到影响的零售业亦在区商务委和街镇的指导下探索创新模式,融合线上与线下消费助力商业消费复苏。愚园路长宁段在街区运营方CREATER创邑牵头下打造“云商业街”,线上带动沿街商户以直播、微商等多元形式开拓市场,线下通过倡导无接触餐饮,在“云”状态下实现“一天逛遍愚园路”的新模式。
复工后的商务楼宇欣欣向荣,各大商场逐步恢复人气与购买力,背后离不开来自区投促办(金融办)、区财政局、区商务委等经济服务部门的“未雨绸缪”。
因受到疫情影响,春秋航空进入春节后就逐步面临业绩大幅下挫、现金流吃紧的严峻考验。春节期间,企业累计退票金额达6亿元,航班量、客座率均较去年同期下降50%,经营受到显著影响。因此在2月初,这家在长宁区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土企业就向区相关部门提出,可否将原有资金扶持力度上调,适当提前资金兑付流程。

为此,长宁区投促办(区金融办)在区级机关部门复工后第二天,就加开了一场党组会议,根据长宁扶持企业“15条”中加快产业发展兑付资金的相应操作细则,研究为春秋航空提高扶持力度的具体比例。以往企业扶持资金兑付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表、营业执照、银行开户许可、扶持协议以及租房补贴、贷款贴息、研发补贴的相关发票等等,而准备上述材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考虑到春秋航空面临的经营挑战,长宁区最终决定采用“先行兑付、材料后补”的创新方式,在方案审批过程中先行完成资金测算和兑付,待企业拿到扶持资金后,再补齐所有审批材料。2月10日,距离春秋航空向长宁区提出兑付需求不到10天,企业就收到了来自长宁区的扶持资金。从资金兑付立项,到最终确定方案,前后只用了三天。
长宁区投促办(金融办)副主任马金涛介绍,疫情发生后,区投促办(区金融办)第一时间为融资困难的企业推出专人、专线、专项、专办等“四专”服务,各金融机构提供“绿色结算通道”,实现资金划拨“全天候、零时差、零等待”。同时,积极落实“五个一”工作举措,即向各街镇和园区发出一份工作提示、推送一份温馨告知、起草一份扶持资金兑付实施细则、建立一条资金兑付绿色通道、开通一条咨询热线。

2月2日,长宁区成为疫情期间上海首个面向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布《联合倡议书》的区域,引导银行业在属地政府领导下,配合企业和社会共同打好疫情阻击战。令人欣喜的是,倡议书发布第二天,浦发银行长宁支行就完成了某企业100万美元物资款的FT账户入账业务。通过浦发银行总行集中业务系统的跨境汇款加急绿色通道,完成了日币和瑞士法郎的询价套汇,及时为企业汇出款项并全免交易费用,协助企业在境外顺利购得防护服6308套,缓解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
截至3月23日,长宁区内银行已为区内参加防疫重要医用物资生产、流通运输、生活保障等名单内企业和重点产业企业提供专项再贷款、短期融资券、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等各类融资服务42亿元。
时尚创意产业是长宁区“十三五”重点产业之一。疫情发生后,不少文创类中小微企业第一时间感受到资金链困难、业务大幅缩减等现实挑战。长宁区商务委服务业发展科科长朱虹介绍,全市首批文化金融服务工作站已经在长宁试点成立,将直接为园区、楼宇、空间内的文创企业提供驻站式、常态化、特色化的文化金融服务。“文创保”专项贷款产品、“文金惠”文创金融服务等专门针对文创企业推出的金融产品,将为缺少重资产抵押以及融资难、慢、贵的文创企业提供“及时雨”。

强化政企合作催生新技术新模式
在位于江苏路街道的兆丰世贸大厦,和位于天山路街道的老工人新村天山二村,一排干净整洁、色彩明快的“无接触配送专柜”,让两个本无关联的地点成为上海外卖无接触配送的“新窗口”。2月底,美团外卖将已经在武汉投放使用的无接触配送专柜技术首次投放至上海,居民、白领只需轻轻扫码,无需与外卖“小哥”打照面,就能完成取餐流程,拿到香喷喷、热腾腾的餐食。
疫情期间,扎根在长宁区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积极助力疫情防控,主动研发新技术、开拓新模式。在智慧零售领域,包括深兰科技、便利峰、猩便利、简24等注册在长宁区的上海本土企业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传统商业,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利用新零售的技术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餐饮服务。
便利蜂连锁便利店在上海的多数门店春节期间都坚持24小时运营,在上海、北京、南京等地陆续启动外卖“无接触配送”;猩便利利用具备鲜食生产基地的优势,推出了企业员工餐定制业务,通过定点领取团餐方式,采取全程冷链配送,保障食品配送安全;“互联网+餐饮+人工智能”企业“熙香”则利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保障餐品生产和配送,打造“在线云食堂”为医院医药单位、互联网企业、政府机构和复工企业提供配餐服务。

特殊时期,长宁通过加强政企合作,引导企业持续催生新技术、新模式。长宁区与依图智安合作,研发了智能化的新冠肺炎筛查系统,并在长宁区“一网通办”门户端口上线。
2月以来,在区科委牵头协调下,长宁多个街镇与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合作,定制智能语音外呼系统,为居家观察的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实现了基层干部力量的“减负”。北新泾街道还与遴明科技合作,定制“新冠肺炎防控居家观察大数据平台”,研制智能手环实现对居家观察人员24小时不间断的体温监测。截至3月20日,长宁区已有7家企业共计17个项目申报上海市首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项目。
疫情出现也对政府优化城市治理模式提出了新考题。记者从长宁区行政服务中心了解到,疫情期间区“一网通办”平台相继推出了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非接触式”等涉企业务,涉企审批服务事项配合双向快递,实现了100%全程网办。与此同时,审批服务事项的全程网办率、日均网上办理量均较非疫情期间提高了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