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背影》課,想到了教學常規

聽著《背影》課,想到了教學常規

——2018'全市初中優質課評選隨想與反思之四

這一組展評《背影》和《白楊禮讚》的老師較多,可能是看中了這兩篇傳統課文的情感魅力吧!

《背影》《白楊禮讚》在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單元教學目標,一是品味欣賞散文的語言,二是瞭解不同類型的散文特點。並明確列出了四種散文類型:寫人記事;託物言志;闡發哲理;寫景抒情。展評教師都側重了文章的情感魅力,甚至有位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了許多類似的情感片段,確實感動了學生和聽課的教師,但她似乎脫離了文本,讓學生感動的不是來自文本,而是輔助材料。同時,參評老師只欣賞品味語言,挖掘父親背影的情感與白楊樹的精神,而不涉及文體問題,應該是不完整的教案與課堂吧。初二年級貫穿全冊的“語文元素”是文體,這是切不可忽視的問題!

這些天我對展評老師提交的教案進行反覆的對比,不論是完整的教案還是“簡案”,都沒有提及課時的問題,按照教學常規的要求,是不是應該標明所講的這節課是第幾課時呢?如果這篇課文只用1課時,就應該考察一下教材規定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是否在一節課內完成了,即使“一課一得”,也得考察一下讓學生所得的是否是教材設定的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點呢?如果是用2課時或3課時,應該看一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是怎樣分配的,同時,若是第二節或第三節,還要看看是否有複習檢查的環節。這應該是教學常規吧!

不能否認公開課有作秀的成分;平時上課(即原生課堂)一定要看教師的教學常規的落實情況,當然有些環節不一定課課都有,應視教學內容和學情而強調或刪減,但課時即使不說也應該標註到教案上吧!對教學常規的強調可以讓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養成嚴謹的作風,提高教師處理教材文本的能力。

部編教材設計的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名著導讀、綜合性學習、課外古詩詞誦讀、補白7大板塊,按照教學設計和教法的不同,又分為6種課型即教讀課文、自讀課文、寫作課、活動·探究課、名著導讀課、綜合性學習課。這種教材變化是否也應列入教學常規,在教案中顯示出來呢、

強調教學常規應該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2018年11月5日

聽著《背影》課,想到了教學常規
聽著《背影》課,想到了教學常規
聽著《背影》課,想到了教學常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