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囚禁在哪里?有何依据?

用户4424992049925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宋徽宗被俘以后,先是被金太宗变为庶人,随后强行北上带到金国的中京,就是今天的北京市。

随后,宋徽宗又和儿子宋钦宗又在1年后,被转移到更北方的上京会宁府。

这个会宁府,是今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它的下去很大,包括松花江以南以东,牡丹江、老爷岭以西及长白山以北地区。

当时辽天祚帝,也是被俘虏后押解到这里。

这是金国女真起家的地方,然而在当年是一片不毛之地,极为寒冷。

在这里,根据金国传统,对被俘的帝国领袖,要进行“牵羊礼”。

牵羊礼就是一种表示臣服的仪式,参加的俘虏无论男女都必须坦胸赤背,身披羊皮,跪拜金太祖庙。

这对于男人尚且是奇耻大辱,何谈女性。

但宋徽宗和宋钦宗为了活命,只得带着男女俘虏,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完颜吴乞买。

金太宗非常满意,还封宋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加以侮辱。

随后,宋徽宗等2000多人,被搬迁到韩州(辽宁省昌图八面城)。

根据历史记载,金国只是负责两个皇帝的饮食,其余人“给田四十五顷,种莳自给。”

一说,这尚且算是优待,因为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娶了宋徽宗之女茂德帝姬为妻。

完颜宗望觉得不能对岳父太夸张,至少不能像对辽天祚帝那样虐待,反复求情,才有这种待遇。

然而,随着军情的变化,南宋建立,实力有所增强。

金国怕有人回来抢劫两个皇帝,又将他们搬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

不要说当年,就算解放前的依兰县也是土匪横行的偏僻地方。

在这里,不可能有人能够劫走皇帝。而此时跟着宋徽宗父子的仆人,只有140多人,其余不是折磨而死,就是自尽,或者被其他金国贵族抢走。

宋徽宗在这里苟延残喘活了5年,病死。

死了以后,虽然宋钦宗苦苦哀求土葬,然而按照当地风俗火葬。

据说当时将动物的油脂浇到宋徽宗尸体上,点火以后烧了一会就灭了,如此好几次。

宋徽宗尸体被烧的半焦,惨不忍睹。

宋钦宗大哭,跳入土坑中试图一通自焚而死,但被金兵强行拖了上来。

皇统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王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侮辱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郡望之为封号,以示尊重。

不过,宋钦宗并没有好下场。

完颜亮认为宋钦宗和还活着的辽天祚帝始终是个威胁,不如干脆除掉。

《大宋宣和遗事》则记载南宋绍兴二十六年(金朝正隆元年,1156年)六月,金朝皇帝完颜亮命令56岁的宋钦宗赵桓、81岁的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

期间,赵桓中途被人从马上撞跌下来,被马乱践而死。


辽天祚帝看出金兵是要他们的性命,决定逃走。辽天祚帝虽年牢,毕竟是契丹人,善骑术,一度纵马冲出重围逃命。完颜亮大怒,命令士兵直接下手。金国骑兵追上去,将辽天祚帝乱箭射死。


萨沙


公元1127年4月,金兵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大臣嫔妃宫女等3000多人被押往金国。中途先是被囚禁在燕京(北京),途经中京(现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住在契丹的原相国府,后到金国首都上京(哈尔滨市阿城区),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大臣嫔妃宫女等在这里住了两个月。

公元1128年10月,又开始向西来到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八面坡),到这时宋徽宗和宋钦宗一行只剩下近900人,为了安置宋朝的君臣们,金军将城里的女真人都迁出来了。后来岳飞在北伐金国的战争中是节节胜利,金太宗害怕宋朝岳家军打过来解救宋徽宗和宋钦宗,于是又向东押往内地。

途中经过有江的地方乘船,路地上就乘马车,历时近两个月,到达五国城。就是现在哈尔滨市依兰县城北的*五国头城*遗址,这里北有松花江,西有牡丹江,东有倭肯河,东西还有两山作为屏障。不仅是水陆交通要道,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1130年,宋徽宗和宋钦宗开始了他们漫长而屈辱的*坐井观天*生活,1135年、1156年,宋徽宗和宋钦宗先后死于五国城。


隐者康司马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靖康之变。金国掠走了宋朝两位皇帝,来到了金国腹地囚禁起来,那么经过将这两位皇帝囚禁哪了?原来,囚禁地就在吉林省!

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发生在1127年。

此前,金国分东西两路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后来,金兵来到了宋朝首都汴京城下,攻破汴京城。

金国掠走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此外还有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太子、宗室、百姓,不下10万人。因为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所以这次变故被称为靖康之变。

经过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押往金国腹地囚禁起来。那么,经过将他们囚禁在哪了呢?其实,囚禁地就在吉林省。

偏脸城

在很多书籍中说,宋徽宗、宋钦宗被押送的过程中,天气异常寒冷,很多皇室人员死在了途中。那么,有多冷呢?其实,就是吉林省的最低温度。

根据资料记载,宋徽宗、宋钦宗最后被关押的地方在今日梨树县白山乡岫岩村白山咀子山岗南坡,那时叫做偏脸城。这座城历史悠久,在辽代叫九百奚营,在金代叫韩州,是辽金时期的重要城镇和南北交通要道。

偏脸城距梨树县城四公里,南临昭苏太河,北依白山丘陵,全城地势不平,西北高而东南低,方向东斜,有如偏歪的人面。在这座城中,金国统治者囚禁了宋朝皇室2年多。

偏脸城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

当年的交通要道偏脸城,虽然囚禁过宋朝皇室2年多,但是时过境迁,这座城市已经废弃了,如今只能靠着石牌,人们才知道这里在古代异常繁华,历史非常悠久。

根据遗址推测,偏脸城的城墙为土墙,东墙与西墙,南墙与北墙,大体平行。每面长约千米,宽一米,高五六米左右。四墙有门,门外有瓮城,南北门与东西门,皆成对应。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墙外,高于墙顶的圆形高台。这是角楼,站在上面可以瞭望全城。西墙与北墙外,都有护城壕遗址。

偏脸城

那么,偏脸城为啥会荒废了呢?原来,金朝末年,政治腐败,蒙古军征服了偏脸城。最后,蒙古一把火烧掉了偏脸城,此后这里就荒废了,如今大多地方已经变成了农田!


零到无穷大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燕飞。

这是宋徽宗囚禁在五国城时所做的《思断肠》,充满了对故国的无限眷恋和无奈。(徽钦二帝囚禁迁徙路线图,燕京、中京、上京、韩州,最后主体战俘在韩州一分为三,五国城、临潢、咸州各一部,蓝色为主体战俘迁徙,粉红箭头为分别迁徙三处)

宋徽宗囚禁地考证。

宋徽宗在金国的囚禁之地是不断变化的,并没有固定在一个地方,根据不同史书典籍的记载,从1127年的4月徽钦二帝被押往北方到1135年宋徽宗在五国城去世的八年间,宋徽宗、宋钦宗共被囚禁了五个地方,分别是金国燕京(现在的北京市)、金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大定府)、金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

从时间段上来看宋徽宗、宋钦宗囚禁地点的变化如下:

1、1127年4月至1127年8月左右,徽钦二帝和主要被俘人员在燕京、中京囚禁,时间约为4个月;

2、1127年9月至1127年11月26日,徽钦二帝在金国的上京举办了献俘仪式,囚禁时间约为2个月;

3、1127年11月底至1130年7月15日,囚禁在韩州,时间约为2年10个月;

4、1130年9月2日至1135年宋徽宗去世,囚禁在五国城,时间约为5年。从韩州迁徙到五国城用时46日。

从历史记载来看,宋徽宗囚禁地主要在两个地方,韩州和五国城。宋钦宗活的比较长,他的囚禁地在五国城后又迁往金国上京、燕京,于1156年去世。(黑龙江依兰县五国城遗址,有争议,因为囚禁徽钦二帝而闻名于世)

为何金国不断迁徙徽钦二帝的囚禁地?

从各种不同的史书记载,金人囚禁徽钦二帝的初期是不断变换囚禁地点的,在1127年这一年更换了四个囚禁地点,最后在韩州稳定下来,徽钦二帝在韩州居住了将近3年的时间。

这四个囚禁地点除了在金国上京期间是为了举办献俘仪式外,徽钦二帝一直处于流动囚禁状态。金国能够攻破东京汴梁,俘获徽钦二帝有很大的偶然性,一些地方上的北宋军队并没有被击垮,是有能力派遣小股部队营救徽钦二帝的,因此金国人不敢将徽钦二帝的囚禁地固定下来,不断的变化囚禁地也是在试探北宋是否有营救措施出台。

在金国将北宋君臣押往北方的时候,不断有一些北宋的大臣逃离金军的控制,逃亡到南宋境内,这些人会将囚禁地点泄露出去,金国不得不防。

比较著名北宋大臣曹勋,带着宋徽宗的诏书逃脱,千辛万苦最终于1127年7月到达南京,将宋徽宗用衣服写成的诏书递交给了宋高宗赵构。曹勋知道宋徽宗大概的囚禁位置,于是建议宋高宗招募死士,由海路出发到金国几个都城寻找宋徽宗的下落,主要集中在燕京、东京等地寻找,营救出来后再由海路接应到南方。不过宋高宗并没有打算营救徽钦二帝,将曹勋罢黜,9年时间不能随意迁徙。到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之后,曹勋出任副使出使金国。

曹勋的建议只是营救徽钦二帝的一个实例,其实很多地方上的军队也有比较多的将领希望迎接二帝回归,譬如岳飞等,金国不得不防,因此在初期时常变换囚禁徽钦二帝的囚禁地。

1130年7月15日,金国将囚禁在韩州的2200多北宋主要战俘迁徙,迁徙地分为三路:徽钦二帝及其主要随从人员140多人迁徙到五国城;一路一千人左右迁徙到临潢,现在内蒙古的巴林左旗;一路一千多人迁往咸州,现在的辽宁开原。

如此以来,徽钦二帝只有140多人陪伴,他们都是金国重要的战俘,主要以徽钦二帝的后宫人员和女儿女婿等。五国城是金国的腹地,南宋要想营救也比较困难,同时也断掉了徽钦二帝可能的消息来源和助力,毕竟2200多人的战俘生活在一个地方,难免有逃脱的,泄露了囚禁的信息。(金军押送徽钦二帝北返绘画)

徽钦二帝被俘后的主要历史记载依据有哪些?

现在我们几乎可以了解徽钦二帝被俘后的很多囚禁时的点点滴滴,这主要来源于不同的历史记载,然后将徽钦二帝的囚禁生活串联起来了,展现了徽钦二帝真实的囚禁生活。具体的史书有如下几个:

1、《金史》和《大金国志》

《金史》是元代编纂的,主要由投降元朝的金人撰写;而《大金国志》则是由宇文懋昭撰写,他先是金人,然后又投奔了南宋,身份比较特殊。

这两部史书记载了徽钦二帝在五国城囚禁的历史事实,如下:

丁卯、上如东京温汤,徙昏德公、重昏侯于鹘里改路。(《金史》)

宋二帝自韩州如五国城。(《大金国志》)

这里宇文懋昭记载徽钦二帝由韩州迁徙到五国城,而《金史》则记载囚禁在鹘里改路,看似好像不对头,这是鹘里改路和五国城其实就是一个地方,现在的黑龙江依兰县。(部分靖康之难的史书)

2、《大金吊伐录》和《北狩行录》

《大金吊伐录》看书名就知道是金人所写,具体作者不详,但记载了金太祖、金太宗攻伐北宋的一些历史事实,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金太宗完颜晟生于1075,病逝于1135年,正好和宋徽宗同一年去世。他在1123年即位,灭亡北宋正是他在位期间的功绩,这一段历史记载徽钦二帝被俘的记载非常详细。

《北狩行录》的作者是蔡京的第五子蔡鞗,他娶了宋徽宗的女儿茂德帝姬赵福金,茂德帝姬在1126年就改嫁给完颜宗望,完颜宗望是完颜阿骨打的次子,于1127年去世。蔡鞗被俘之后一直跟随徽钦二帝,因此他的记载比较详实,但其中的曲笔也比较多。

根据这两部史书,可以将徽钦二帝囚禁地点的变换和时间节点、具体的囚禁生活能够对照得到真相。

庚戌中元徙居五国城,乘舟而行,凡四十六日至。(《北狩行录》)

赴和啰噶(鹘里改)路安置,今月二日到。(《大金吊伐录》)

《北狩行录》记载1130年7月15日从韩州迁徙到五国城,乘坐的是船,经过46天到达;而《大金吊伐录》则记载9月2日(7月15日到9月2日正好46天)到达五国城,这两者正好是吻合的,可以对照两本史书的真实性。

尤其是《北狩行录》,这是作者和徽钦二帝共同关押是所写,对照无误真实性非常高。

3、《同愤录》和《靖康稗史》。

1142年,金国统一遣返宋高宗的母亲韦氏,宋徽宗、郑皇后、邢皇后的棺椁南返,也有一批官员被遣返。其中有一个跟随徽钦二帝被俘的官员李浩,他将自己的见闻写成了《同愤录》一书。详细的记载了被俘的生活,因为太真实,宋高宗看过这本是书后想杀了李浩,并将他所做的《同愤录》焚毁,幸亏韦皇后劝阻,李浩才得以幸免。

不知何故,李浩还遗留下了《同愤录》的副本,在南宋末年被保存了下来,被名为确庵、耐庵所获得,重新编著成《靖康稗史》,实际上只是《同愤录》的下编,上编已经遗失了。

《靖康稗史》记载了徽钦二帝后宫及其子女遭受的苦难,其中还记载了徽钦二帝及其主要俘虏在金国上京献俘仪式中的种种记载,让我们详细了解了徽钦二帝的俘虏生涯。

《靖康稗史》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

《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瓮中人语》、《开封府状》、《南征录汇》、《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

这是作者亲历、亲见、亲闻的记载,是笔记本类型的史书。

4、《北狩见闻录》。

这是曹勋所编写的史书,记载了自己被俘和徽钦二帝共同押往北方的见闻,只不过曹勋在押送北方的途中就逃脱了,他做俘虏的生涯很短,从东京汴梁开始到逃跑只走了十几天,记载见闻只限于金国破城到燕山逃脱的时间段。(曹勋像,做《北狩见闻录》)

有关徽钦二帝记载的史书主要是以上几种,其他史书的零星记载也有不少,将这些记载考证串联起来之后,我们得以了解徽钦二帝被俘后详细信息。

徽钦二帝被囚禁时是不是坐井观天?

在传统演义《说岳全传》中,徽钦二帝被囚禁在五国城的一个枯井中,坐井观天,每天要有人递给他们食物生活。根据历史记载,徽钦二帝的生活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韩州囚禁期间,金国将韩州城中的住户全部迁出,将几千俘虏全部安置到城中生活,军队负责看管,宋徽宗、宋钦宗获得了45顷的土地,供给自己生活;到达五国城中后按照韩州的惯例,徽钦二帝也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耕种,他们的囚禁生活在一定范围内,不得离开,根本没有囚禁在枯井之中。


穿越再现彼岸


1、宋徽宗最后被囚禁在五国城,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西北部。


(依兰县位置)


五国城位于依兰县城西北部,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1127年金灭北宋后,将徽宗、钦宗二帝押解北归,于1130年7月抵达五国城,并囚禁于城内。


这个正史有明文记载:

《宋史·徽宗本纪》:「二年二月丁卯,金人胁帝(指徽宗)北行。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

另外,金人可恭的《宋俘记》、宋代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等笔记也能印证。



(宋徽宗)


我们不难想象,宋徽宗、宋钦宗一行俘虏几千人,队伍庞大,被时人看到记录行踪:


他们一路从汴京→燕京→上京→囚禁在上京洗衣院→最后转到五国城,受尽屈辱。


二帝及男女宋俘均坦胸赤背,身披羊皮,跪拜金太祖廟,行「牽羊禮」;然后宋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公主、妃嫔受辱蹂躏,被霸占不说,甚至为娼为奴……


后来金国态度松动,送还宋徽宗灵柩、放回韦皇后等人,南宋自然更能得知徽、钦二弟的去向。只可惜赵构并无收复北方的雄心壮志。


再后来,金国打不过蒙古,完颜氏们对死去宋徽宗、宋钦宗的态度好转(侮辱完了装装样子),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金朝史书也有记载。


2、额外争议:宋徽宗被囚禁五国城,但今天具体位置有三种说法。


900多年前,宋徽宗最后被囚、死在五国城无疑。


但史家关于五国城的具体位置说法有三:


  • 一是主流的“黑龙江依兰县说”,见清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五国城考》、清魏源《圣武记》;

  • 二是“黑龙江宁安县东北”,见清《嘉庆一统志》卷六八;

  • 三是吉林扶余县,见清昭梿《啸亭杂录.五国城》。


无论五国城在哪里,都因囚禁晚年的徽、钦二帝而著名。


我给历史话导图


五国城。它是生女真五部的头城。哪五部?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和越里吉部。

契丹人为了方便管理,将它们的会盟之城定在离黄龙府最近的越里吉,也就是五国城。

所以后来,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将从宋朝俘虏来的赵氏皇族迁往五国城居住,就是为了让他们多受点儿苦,体验一下北国风光,同时方便监视。

宋徽宗被封了“昏德公”,宋钦宗被封了“重昏侯”,但这只是从精神上的一种侮辱。实际上,“昏德公”属于正二品,级别相当于左右丞、副元帅,俸禄为:“钱粟各一百五十贯石,曲米麦各二十二称石,春罗秋绫各二十二匹,绢各八十匹,绵三百五十两”;“重昏侯”属于正三品,级别相当于大将军,待遇也不低。几年后,宋钦宗还被加封为“天水郡公”,级别又上升一级。

而五国城,则成了赵氏皇族最后的伤心之地。宋徽宗和宋钦宗天天都盼望着能逃出牢笼、重归故土,但这一愿望伴随着他们生命的消逝而永远地长眠地下。





戴老师讲历史


据史料考证宋徽宗被金帝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靖康二年(1127年)七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快来援救父母。”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康王赵构“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金天会八年(宋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金朝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140余人。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

宋徽宗被囚禁了九年。金天会十三年(宋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甲子日,宋徽宗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胡里改路的五国城,享年54岁。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洛阳附近)。南宋遥上尊谥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

金皇统元年(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是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天水郡王,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天水郡公,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侮辱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以示尊重。




钿车宝马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这是一段汉民族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那么宋徽宗最终被囚禁在哪里?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让我来告诉你答案吧!

一、辽、金、北宋的形势概览

公元1005年1月,北宋与辽国订立和约: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故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此时的金国前身“女真族”生活在中国东北三省,还是一个十分弱小部落,依附于辽国。

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

公元1115年在上京会宁府立国,建立“大金”。

公元1125年灭辽朝,公元1127年又发动“靖康之变”灭亡北宋。

二、辽国和金朝的五京制度

辽国实行五京制度,详见下图:西京大同、南京析津(今北京)、东京辽阳、中京大定、上京临潢。

金国在灭亡辽国、北宋之后,也有五个京城,详见下图:上京会宁府、西京大同府、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南京开封府、东京辽阳府。

三、“靖康之难”后,宋徽宗、宋钦宗“北狩路线”

据《宋史》卷二十三《钦宗纪》和《北狩行录》记载:公元1127年,金军攻陷汴京(今开封)后,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及王公大臣、后宫嫔妃共计一万余人,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北上。从汴京到上京会宁府,现在我用导航地图预估了一下,1900多公里,在当时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史书上记载他们总共走了3000多公里。

《北狩行录》作者蔡鞗,他是宋徽宗朝丞相蔡京的儿子,驸马都尉,其妻为徽宗第四女,“靖康之变”后,一直奉陪徽、钦二帝到五国城。“北狩”,皇帝被掳到北方区的婉词。该文集主要记述二帝被俘后生活状况较具体的史料,对研究宋史、金史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个庞大的押囚队伍先后途经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行程超过了3000多公里,历时整整一年,路上死伤无数,大约于公元1128年夏,到达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市)。到达上京会宁府后,宋徽宗和宋钦宗跪拜了金太祖和金太宗陵寝,之后二人分别被封为“昏德公”,宋钦宗封为“重昏侯”。

金人为了防止二帝与宋人取得联系,没把他们留在离中原较近的西京(今大同)、燕京(今北京)、中京(今内蒙宁城县)等,而是把他们两人囚禁到更为偏远的胡里改路。二帝到了那里后,开始过上了与世隔绝的囚禁生涯。

公元1135年,宋徽宗过了屈辱的8年的俘虏生活,病故。公元1156年,可怜的宋钦宗苦苦等待了29年,也没有等到重回中原大地的机会,两人至死都没有离开金人的囚禁范围。

自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地方藩镇军事割据难题,一直是困扰中央政权的棘手问题。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建立大宋伊始,就“杯酒释兵权”,建立了一套“重文抑武”的制度,这样虽然一举解决了地方军事割据问题,但也导致了“靖康之难”的发生。

这套制度在巩固中央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实力的壮大,这套制度在面临外部势力干预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整个两宋期间,虽然经济上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的朝代,但正是由于“重文抑武”这个制度,导致军事实力太弱,很容易出现被别人吊打的情况。

一个国家究竟建立一套怎样的制度,既能对外的时候硬的起来,又能对内解决地方军事割据难题呢?不得不让人反思!


小梁说历史2019


宋徽宗被囚禁之后,日子过得凄惨不说,显然还是有更多的难言之隐

无人分担内心的折磨与痛苦,只有自己内心默默承受,前后极端的对比反差,实际上也算是对这位皇帝尊严最后的践踏,关于这个问题的解读,我们要明白宋徽宗被囚禁之地,实际上只要搞清楚两个关键点就可以,除了明白囚禁宋徽宗是何缘故?其次也要搞清楚宋徽宗被囚禁之后的故事,这个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公元1127年,时值三月末,北宋正式宣告灭亡,随着金人入驻中原,宋徽宗和宋钦宗自然也就成为被整治清理的对象

除了将这父子二人赶下皇位,接下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即使再昏庸的皇帝,终究还是整个北宋王朝的精神领袖,手下自然也少不了忠臣为其痛哭流涕。

今人在整个北宋的烧杀抢掠持续了一个月之久,最终于同年4月20号,才扛着胜利的果实,晃晃悠悠的离开中原,当然金人在临走之前还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张邦昌, 也可能是由于金人觉得中原始终没有自己家乡的归属感,所以打算把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记忆都带到自己的家乡,而在当时就不乏众多技艺高超的工匠、乐师。

作为曾经北宋的统治者,金人尽管没有将他们诛杀,但也注定要让他们的日子不会好过

毕竟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的,以他们作为俘虏,许多北宋的子民也会乖乖跟着前行,而且之前通过掠夺得来的宝物,也需要很大的人力,将他们运回自己的家乡,而在当时,宋徽宗和宋钦宗实际上是被分别押送的,据不完全统计,当时被押送的战俘高达10万人左右。在当时为了抵押战事赔款,最终失去自由的女子大约有11,635人。

在整个靖康之耻后续故事当中,宋徽宗和宋钦宗作为主角

自然他们行踪也是受到严格保密的,经过数数次周转,从1127年4月20号出发开始,历经三个月,最终迁移至中京城,也就是现如今的北京市,在这里的囚禁时间长达一年左右,最终于1128年10月底,这两位落败的帝王最终被转移到了当时的韩州,你就是在现如今的辽宁省境内的昌图,而在当时甚至为所有的战俘,开辟了一大块的集中场所,相当于战俘集中营。

公元1130年7月份,宋徽宗和宋钦宗又被转移了五国城

此地为现如今的黑龙江依兰县所属管辖区,然而宋徽宗和宋钦宗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里的5年时光也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后的岁月,从开始的10万余众,到韩州时,与宋徽宗宋钦宗随行的只有2000余人,直到最后的五国城,当时陪伴在这两位帝王身边的也仅仅只有数百人而已。

历史上有关于这次靖康之变的史书记载也相当之多,毕竟这是一段屈辱的岁月与历史,其中主比较出名的史书典籍,除了《靖康稗史》、在《金史》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身为帝王,享受了常人享受不了的待遇,但是如若不能承担起应有的权利与义务,遭人唾弃,也就在片刻之间,宋徽宗与宋钦宗就是最鲜明的例证,其实对于这两位帝王而言,如若不能解脱,或许死才是最好的归宿。


科技历史说


一般人对宋徽宗的了解,多是通过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在评书里,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虏后,关押在五国城的枯井中,每天只能数星星玩。

在历史上,靖难之役后,徽钦二帝被俘,其余被俘的有后妃3000余人,贵戚5000余人,工匠3000余人,教坊3000余人,民间美女3000余人,以及大臣、宗室家属数千人。这些人被金兵先后押解到金国。1130年九月初二,徽钦二帝被迁徙到金国的大后方五国城。五国城在今天的依兰县城西北部。

1135年徽宗病死在五国城。1141年宋金讲和,钦宗待遇有所提高,被迁徙到上京,他在五国城囚禁了11年。

01.徽钦二帝在五国城没有坐井观天

“徽钦二帝在五国城坐井观天”的这种说法,流传于文学作品里。《宣和遗事》最早记载了徽、钦二帝在五国城的囚禁生活,却没有坐井观天的情节。

清代小说家钱彩的《说岳全传》,第一次出现了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情形。在第十九回《李侍郎拼命骂番王崔总兵进衣传血诏》中写到,李若水为了使徽钦二帝免于老狼主的侮辱,将老狼主的耳朵咬掉。那老狼主叫太医用药敷了耳朵,传旨:“将徽、钦二帝发下五国城,拘在陷阱之内,令他坐井观天!”

这是在古代小说中首次出现的“坐井观天”之说。这一传说故事,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的热播二流传开来来。

五国城位于今天黑龙江依兰县,冬季非常冷,古时没有温室效应,比现在更冷,冬季可达-40℃。徽、钦二帝如果被关在井中,估计数天后就冻成冰棍了。因此,二帝囚禁在井中是无法生存的。

02.他们囚禁之余读书、写诗、讨论人生,

宋徽宗本质是一位文人,在诗、画和书法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如自创的“瘦金体”,在我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被囚禁在五国城后,这里闭塞落后,书极少,他对臣下抱怨说:“被俘以来,无书可读。”有一天,听到墙外有人喊卖书,他“以衣易之”。

徽宗经过亡国的惨痛,对人生和为政应该是有了全新的理解。从他与群臣与王子们议论可以看出,在蔡鞗的《北狩行录》记载,徽宗经常与他讨论古代为政的得失。

徽宗一行,不乏有犯了错误的,他也能耐心的教育,如厨师薛安时常克扣别人的饭菜,徽宗知后说:

“羁旅他邦,不欲口腹,罪人不取戒励亦可儆众。”《北狩行录》

大意是说,我们被敌人俘虏了,不要贪图口腹之欲,我们即使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对众人也要恭敬才是。

徽宗平生爱写诗,被俘以来,为了抒发亡国的伤感,他写了很多的诗。据《北狩行录》所说,流放期间他写诗千余首,可惜的是,1132年,徽宗十五子沂王赵愕与驸马都尉刘文彦,诬告徽宗谋反,徽宗为了自保,忍痛把这些诗烧了,仅剩下十几首。

“太上喜为篇章,自北狩以来伤时感事形于歌咏者千有余首,以二逆告变之后举畀炎火,以今所灰烬之余者仅有数十篇,类之为集”——《北狩行录》

在留下的十余首诗中,以下面这首诗最为流传:

彻夜西风撼破扉,

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

目断天南无雁飞。

诗中反映了作者凄凉、伤感之情。诗中点出了“破扉”应是破旧的房门,道出了徽宗住在有破门的房子里,而不是枯井里。

此外还有:

国破山河在,

人非殿宇空,

中兴何日是?

搔首赋车攻。

国破山河在,

宫廷荆棘春,

衣冠今左衽,

忍作北朝臣。

这首诗是两阙五言诗,第一阙写出对山河破碎感慨,复兴无期的失望感情。第二阙描写国破之后,忍痛作败臣的内心苦痛。

徽钦二帝及其随行人员,在囚禁的日子里,日夜企望能够回到中原,可惜的是,康王赵构并不积极,最后二帝先后丧命于他乡。

03.徽钦二帝是怎么死的呢?

徽宗在离开汴京八年之后,病死于五国城。《宋史》徽宗本纪载:

“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年五十有四”。

关于徽宗之死有很多的野史传闻,如《南烬纪闻》记载,1138年,徽宗由五国城改为西筠从州,有一天早晨,钦宗从居住的土坑里出来看望徽宗,发现他已经死了。当地的习俗是,在埋葬死者前要,用火烧一下,灭火的水用作灯油,尸体然后扔入土坑里。

“此间无葬埋事,凡死者必烧其尸,及半即弃之州北石坑中。由是此水可以作灯也。”

《南烬纪闻》认为,徽宗由五国城又改发西筠从州,是不可信的。因为宋金史料均记载徽宗死在五国城,没有徽宗到五国城又徒别处的记载。

关于宋钦宗的死亡也有很多种说法。

  • 1.完颜亮命钦宗骑马狂奔,钦宗因体力不支掉下马来,被马践踏而死;

  • 2.在和辽朝末帝耶律延禧打马球时,钦宗,从马上掉下来,被马踩死;

  • 3.金人将钦宗当箭靶,被乱箭射死。

这三种说法均是查无实据。

根据正式记载,钦宗1156年死于中风。《金史·海陵王本纪》记载,

“正隆元年(1156年)六月庚辰(九日)天水郡公薨。”

《大金诏会释注》记载,海陵王在给南宋的圣旨中,提到了钦宗死亡的原因。

“其所言亲属中,今则惟天水郡公昨以风疾身故外,所请事,后因熟虑,似不可以。”

天水郡公是指的宋钦宗。在刚刚被俘虏的时候,徽钦二帝被金帝吴乞买封为昏德公、重昏侯,后来该封为天水郡王和天水郡公。根据海陵王这一谕旨可知,钦宗是因中风在金国而死的。

《续资治通鉴》记载的记载可以佐证这一说法,金使王全到临安向宋高宗奉报海陵王谕旨时,也提到了宋钦宗是因中风而死的。

那么钦宗是不是也死在了五国城呢?不是的,他应该死在了上京。根据《呻吟语笺证》可知,1141年,完颜亮将钦宗迁到了上京。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二月,虏主赠太上天水郡王,复靖康帝天水郡公,赐第上京。”

以此可知,金国将钦宗该封为天水郡公后,在上京赐给钦宗一处府邸,将钦宗及身边的妃嫔、子女迁到了上京城居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