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囚禁在哪裡?有何依據?

用戶4424992049925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宋徽宗被俘以後,先是被金太宗變為庶人,隨後強行北上帶到金國的中京,就是今天的北京市。

隨後,宋徽宗又和兒子宋欽宗又在1年後,被轉移到更北方的上京會寧府。

這個會寧府,是今天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它的下去很大,包括松花江以南以東,牡丹江、老爺嶺以西及長白山以北地區。

當時遼天祚帝,也是被俘虜後押解到這裡。

這是金國女真起家的地方,然而在當年是一片不毛之地,極為寒冷。

在這裡,根據金國傳統,對被俘的帝國領袖,要進行“牽羊禮”。

牽羊禮就是一種表示臣服的儀式,參加的俘虜無論男女都必須坦胸赤背,身披羊皮,跪拜金太祖廟。

這對於男人尚且是奇恥大辱,何談女性。

但宋徽宗和宋欽宗為了活命,只得帶著男女俘虜,在乾元殿拜謁金太宗完顏吳乞買。

金太宗非常滿意,還封宋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加以侮辱。

隨後,宋徽宗等2000多人,被搬遷到韓州(遼寧省昌圖八面城)。

根據歷史記載,金國只是負責兩個皇帝的飲食,其餘人“給田四十五頃,種蒔自給。”

一說,這尚且算是優待,因為金國二太子完顏宗望,娶了宋徽宗之女茂德帝姬為妻。

完顏宗望覺得不能對岳父太誇張,至少不能像對遼天祚帝那樣虐待,反覆求情,才有這種待遇。

然而,隨著軍情的變化,南宋建立,實力有所增強。

金國怕有人回來搶劫兩個皇帝,又將他們搬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

不要說當年,就算解放前的依蘭縣也是土匪橫行的偏僻地方。

在這裡,不可能有人能夠劫走皇帝。而此時跟著宋徽宗父子的僕人,只有140多人,其餘不是折磨而死,就是自盡,或者被其他金國貴族搶走。

宋徽宗在這裡苟延殘喘活了5年,病死。

死了以後,雖然宋欽宗苦苦哀求土葬,然而按照當地風俗火葬。

據說當時將動物的油脂澆到宋徽宗屍體上,點火以後燒了一會就滅了,如此好幾次。

宋徽宗屍體被燒的半焦,慘不忍睹。

宋欽宗大哭,跳入土坑中試圖一通自焚而死,但被金兵強行拖了上來。

皇統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為改善與南宋的關係,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王升為一品,原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為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侮辱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郡望之為封號,以示尊重。

不過,宋欽宗並沒有好下場。

完顏亮認為宋欽宗和還活著的遼天祚帝始終是個威脅,不如干脆除掉。

《大宋宣和遺事》則記載南宋紹興二十六年(金朝正隆元年,1156年)六月,金朝皇帝完顏亮命令56歲的宋欽宗趙桓、81歲的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賽馬球。

期間,趙桓中途被人從馬上撞跌下來,被馬亂踐而死。


遼天祚帝看出金兵是要他們的性命,決定逃走。遼天祚帝雖年牢,畢竟是契丹人,善騎術,一度縱馬衝出重圍逃命。完顏亮大怒,命令士兵直接下手。金國騎兵追上去,將遼天祚帝亂箭射死。


薩沙


公元1127年4月,金兵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和宋欽宗及大臣嬪妃宮女等3000多人被押往金國。中途先是被囚禁在燕京(北京),途經中京(現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住在契丹的原相國府,後到金國首都上京(哈爾濱市阿城區),宋徽宗和宋欽宗及大臣嬪妃宮女等在這裡住了兩個月。

公元1128年10月,又開始向西來到韓州(今遼寧省昌圖八面坡),到這時宋徽宗和宋欽宗一行只剩下近900人,為了安置宋朝的君臣們,金軍將城裡的女真人都遷出來了。後來岳飛在北伐金國的戰爭中是節節勝利,金太宗害怕宋朝岳家軍打過來解救宋徽宗和宋欽宗,於是又向東押往內地。

途中經過有江的地方乘船,路地上就乘馬車,歷時近兩個月,到達五國城。就是現在哈爾濱市依蘭縣城北的*五國頭城*遺址,這裡北有松花江,西有牡丹江,東有倭肯河,東西還有兩山作為屏障。不僅是水陸交通要道,也是一個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

1130年,宋徽宗和宋欽宗開始了他們漫長而屈辱的*坐井觀天*生活,1135年、1156年,宋徽宗和宋欽宗先後死於五國城。


隱者康司馬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靖康之變。金國掠走了宋朝兩位皇帝,來到了金國腹地囚禁起來,那麼經過將這兩位皇帝囚禁哪了?原來,囚禁地就在吉林省!

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發生在1127年。

此前,金國分東西兩路攻打宋朝,東路由完顏幹離不領軍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領軍直撲太原。後來,金兵來到了宋朝首都汴京城下,攻破汴京城。

金國掠走了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此外還有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太子、宗室、百姓,不下10萬人。因為靖康是宋欽宗的第一個年號,所以這次變故被稱為靖康之變。

經過將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押往金國腹地囚禁起來。那麼,經過將他們囚禁在哪了呢?其實,囚禁地就在吉林省。

偏臉城

在很多書籍中說,宋徽宗、宋欽宗被押送的過程中,天氣異常寒冷,很多皇室人員死在了途中。那麼,有多冷呢?其實,就是吉林省的最低溫度。

根據資料記載,宋徽宗、宋欽宗最後被關押的地方在今日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白山咀子山崗南坡,那時叫做偏臉城。這座城歷史悠久,在遼代叫九百奚營,在金代叫韓州,是遼金時期的重要城鎮和南北交通要道。

偏臉城距梨樹縣城四公里,南臨昭蘇太河,北依白山丘陵,全城地勢不平,西北高而東南低,方向東斜,有如偏歪的人面。在這座城中,金國統治者囚禁了宋朝皇室2年多。

偏臉城

滄海桑田,世事多變。

當年的交通要道偏臉城,雖然囚禁過宋朝皇室2年多,但是時過境遷,這座城市已經廢棄了,如今只能靠著石牌,人們才知道這裡在古代異常繁華,歷史非常悠久。

根據遺址推測,偏臉城的城牆為土牆,東牆與西牆,南牆與北牆,大體平行。每面長約千米,寬一米,高五六米左右。四牆有門,門外有甕城,南北門與東西門,皆成對應。城牆四角,都有突出牆外,高於牆頂的圓形高臺。這是角樓,站在上面可以瞭望全城。西牆與北牆外,都有護城壕遺址。

偏臉城

那麼,偏臉城為啥會荒廢了呢?原來,金朝末年,政治腐敗,蒙古軍征服了偏臉城。最後,蒙古一把火燒掉了偏臉城,此後這裡就荒廢了,如今大多地方已經變成了農田!


零到無窮大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燕飛。

這是宋徽宗囚禁在五國城時所做的《思斷腸》,充滿了對故國的無限眷戀和無奈。(徽欽二帝囚禁遷徙路線圖,燕京、中京、上京、韓州,最後主體戰俘在韓州一分為三,五國城、臨潢、鹹州各一部,藍色為主體戰俘遷徙,粉紅箭頭為分別遷徙三處)

宋徽宗囚禁地考證。

宋徽宗在金國的囚禁之地是不斷變化的,並沒有固定在一個地方,根據不同史書典籍的記載,從1127年的4月徽欽二帝被押往北方到1135年宋徽宗在五國城去世的八年間,宋徽宗、宋欽宗共被囚禁了五個地方,分別是金國燕京(現在的北京市)、金國中京(今內蒙古寧城縣,大定府)、金國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縣)、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

從時間段上來看宋徽宗、宋欽宗囚禁地點的變化如下:

1、1127年4月至1127年8月左右,徽欽二帝和主要被俘人員在燕京、中京囚禁,時間約為4個月;

2、1127年9月至1127年11月26日,徽欽二帝在金國的上京舉辦了獻俘儀式,囚禁時間約為2個月;

3、1127年11月底至1130年7月15日,囚禁在韓州,時間約為2年10個月;

4、1130年9月2日至1135年宋徽宗去世,囚禁在五國城,時間約為5年。從韓州遷徙到五國城用時46日。

從歷史記載來看,宋徽宗囚禁地主要在兩個地方,韓州和五國城。宋欽宗活的比較長,他的囚禁地在五國城後又遷往金國上京、燕京,於1156年去世。(黑龍江依蘭縣五國城遺址,有爭議,因為囚禁徽欽二帝而聞名於世)

為何金國不斷遷徙徽欽二帝的囚禁地?

從各種不同的史書記載,金人囚禁徽欽二帝的初期是不斷變換囚禁地點的,在1127年這一年更換了四個囚禁地點,最後在韓州穩定下來,徽欽二帝在韓州居住了將近3年的時間。

這四個囚禁地點除了在金國上京期間是為了舉辦獻俘儀式外,徽欽二帝一直處於流動囚禁狀態。金國能夠攻破東京汴梁,俘獲徽欽二帝有很大的偶然性,一些地方上的北宋軍隊並沒有被擊垮,是有能力派遣小股部隊營救徽欽二帝的,因此金國人不敢將徽欽二帝的囚禁地固定下來,不斷的變化囚禁地也是在試探北宋是否有營救措施出臺。

在金國將北宋君臣押往北方的時候,不斷有一些北宋的大臣逃離金軍的控制,逃亡到南宋境內,這些人會將囚禁地點洩露出去,金國不得不防。

比較著名北宋大臣曹勳,帶著宋徽宗的詔書逃脫,千辛萬苦最終於1127年7月到達南京,將宋徽宗用衣服寫成的詔書遞交給了宋高宗趙構。曹勳知道宋徽宗大概的囚禁位置,於是建議宋高宗招募死士,由海路出發到金國幾個都城尋找宋徽宗的下落,主要集中在燕京、東京等地尋找,營救出來後再由海路接應到南方。不過宋高宗並沒有打算營救徽欽二帝,將曹勳罷黜,9年時間不能隨意遷徙。到1141年宋金達成和議之後,曹勳出任副使出使金國。

曹勳的建議只是營救徽欽二帝的一個實例,其實很多地方上的軍隊也有比較多的將領希望迎接二帝迴歸,譬如岳飛等,金國不得不防,因此在初期時常變換囚禁徽欽二帝的囚禁地。

1130年7月15日,金國將囚禁在韓州的2200多北宋主要戰俘遷徙,遷徙地分為三路:徽欽二帝及其主要隨從人員140多人遷徙到五國城;一路一千人左右遷徙到臨潢,現在內蒙古的巴林左旗;一路一千多人遷往鹹州,現在的遼寧開原。

如此以來,徽欽二帝只有140多人陪伴,他們都是金國重要的戰俘,主要以徽欽二帝的後宮人員和女兒女婿等。五國城是金國的腹地,南宋要想營救也比較困難,同時也斷掉了徽欽二帝可能的消息來源和助力,畢竟2200多人的戰俘生活在一個地方,難免有逃脫的,洩露了囚禁的信息。(金軍押送徽欽二帝北返繪畫)

徽欽二帝被俘後的主要歷史記載依據有哪些?

現在我們幾乎可以瞭解徽欽二帝被俘後的很多囚禁時的點點滴滴,這主要來源於不同的歷史記載,然後將徽欽二帝的囚禁生活串聯起來了,展現了徽欽二帝真實的囚禁生活。具體的史書有如下幾個:

1、《金史》和《大金國志》

《金史》是元代編纂的,主要由投降元朝的金人撰寫;而《大金國志》則是由宇文懋昭撰寫,他先是金人,然後又投奔了南宋,身份比較特殊。

這兩部史書記載了徽欽二帝在五國城囚禁的歷史事實,如下:

丁卯、上如東京溫湯,徙昏德公、重昏侯於鶻裡改路。(《金史》)

宋二帝自韓州如五國城。(《大金國志》)

這裡宇文懋昭記載徽欽二帝由韓州遷徙到五國城,而《金史》則記載囚禁在鶻裡改路,看似好像不對頭,這是鶻裡改路和五國城其實就是一個地方,現在的黑龍江依蘭縣。(部分靖康之難的史書)

2、《大金吊伐錄》和《北狩行錄》

《大金吊伐錄》看書名就知道是金人所寫,具體作者不詳,但記載了金太祖、金太宗攻伐北宋的一些歷史事實,可以作為正史的補充。金太宗完顏晟生於1075,病逝於1135年,正好和宋徽宗同一年去世。他在1123年即位,滅亡北宋正是他在位期間的功績,這一段歷史記載徽欽二帝被俘的記載非常詳細。

《北狩行錄》的作者是蔡京的第五子蔡鞗,他娶了宋徽宗的女兒茂德帝姬趙福金,茂德帝姬在1126年就改嫁給完顏宗望,完顏宗望是完顏阿骨打的次子,於1127年去世。蔡鞗被俘之後一直跟隨徽欽二帝,因此他的記載比較詳實,但其中的曲筆也比較多。

根據這兩部史書,可以將徽欽二帝囚禁地點的變換和時間節點、具體的囚禁生活能夠對照得到真相。

庚戌中元徙居五國城,乘舟而行,凡四十六日至。(《北狩行錄》)

赴和囉噶(鶻裡改)路安置,今月二日到。(《大金吊伐錄》)

《北狩行錄》記載1130年7月15日從韓州遷徙到五國城,乘坐的是船,經過46天到達;而《大金吊伐錄》則記載9月2日(7月15日到9月2日正好46天)到達五國城,這兩者正好是吻合的,可以對照兩本史書的真實性。

尤其是《北狩行錄》,這是作者和徽欽二帝共同關押是所寫,對照無誤真實性非常高。

3、《同憤錄》和《靖康稗史》。

1142年,金國統一遣返宋高宗的母親韋氏,宋徽宗、鄭皇后、邢皇后的棺槨南返,也有一批官員被遣返。其中有一個跟隨徽欽二帝被俘的官員李浩,他將自己的見聞寫成了《同憤錄》一書。詳細的記載了被俘的生活,因為太真實,宋高宗看過這本是書後想殺了李浩,並將他所做的《同憤錄》焚燬,幸虧韋皇后勸阻,李浩才得以倖免。

不知何故,李浩還遺留下了《同憤錄》的副本,在南宋末年被保存了下來,被名為確庵、耐庵所獲得,重新編著成《靖康稗史》,實際上只是《同憤錄》的下編,上編已經遺失了。

《靖康稗史》記載了徽欽二帝后宮及其子女遭受的苦難,其中還記載了徽欽二帝及其主要俘虜在金國上京獻俘儀式中的種種記載,讓我們詳細瞭解了徽欽二帝的俘虜生涯。

《靖康稗史》全書分為七個部分,分別是:

《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甕中人語》、《開封府狀》、《南征錄匯》、《青宮譯語》、《呻吟語》、《宋俘記》。

這是作者親歷、親見、親聞的記載,是筆記本類型的史書。

4、《北狩見聞錄》。

這是曹勳所編寫的史書,記載了自己被俘和徽欽二帝共同押往北方的見聞,只不過曹勳在押送北方的途中就逃脫了,他做俘虜的生涯很短,從東京汴梁開始到逃跑只走了十幾天,記載見聞只限於金國破城到燕山逃脫的時間段。(曹勳像,做《北狩見聞錄》)

有關徽欽二帝記載的史書主要是以上幾種,其他史書的零星記載也有不少,將這些記載考證串聯起來之後,我們得以瞭解徽欽二帝被俘後詳細信息。

徽欽二帝被囚禁時是不是坐井觀天?

在傳統演義《說岳全傳》中,徽欽二帝被囚禁在五國城的一個枯井中,坐井觀天,每天要有人遞給他們食物生活。根據歷史記載,徽欽二帝的生活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韓州囚禁期間,金國將韓州城中的住戶全部遷出,將幾千俘虜全部安置到城中生活,軍隊負責看管,宋徽宗、宋欽宗獲得了45頃的土地,供給自己生活;到達五國城中後按照韓州的慣例,徽欽二帝也有一定數量的土地耕種,他們的囚禁生活在一定範圍內,不得離開,根本沒有囚禁在枯井之中。


穿越再現彼岸


1、宋徽宗最後被囚禁在五國城,在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西北部。


(依蘭縣位置)


五國城位於依蘭縣城西北部,佔地面積3.8萬平方米,1127年金滅北宋後,將徽宗、欽宗二帝押解北歸,於1130年7月抵達五國城,並囚禁於城內。


這個正史有明文記載:

《宋史·徽宗本紀》:「二年二月丁卯,金人脅帝(指徽宗)北行。紹興五年四月甲子,崩於五國城。」

另外,金人可恭的《宋俘記》、宋代無名氏的《大宋宣和遺事》等筆記也能印證。



(宋徽宗)


我們不難想象,宋徽宗、宋欽宗一行俘虜幾千人,隊伍龐大,被時人看到記錄行蹤:


他們一路從汴京→燕京→上京→囚禁在上京洗衣院→最後轉到五國城,受盡屈辱。


二帝及男女宋俘均坦胸赤背,身披羊皮,跪拜金太祖廟,行「牽羊禮」;然後宋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公主、妃嬪受辱蹂躪,被霸佔不說,甚至為娼為奴……


後來金國態度鬆動,送還宋徽宗靈柩、放回韋皇后等人,南宋自然更能得知徽、欽二弟的去向。只可惜趙構並無收復北方的雄心壯志。


再後來,金國打不過蒙古,完顏氏們對死去宋徽宗、宋欽宗的態度好轉(侮辱完了裝裝樣子),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金朝史書也有記載。


2、額外爭議:宋徽宗被囚禁五國城,但今天具體位置有三種說法。


900多年前,宋徽宗最後被囚、死在五國城無疑。


但史家關於五國城的具體位置說法有三:


  • 一是主流的“黑龍江依蘭縣說”,見清曹廷傑《東三省輿地圖說.五國城考》、清魏源《聖武記》;

  • 二是“黑龍江寧安縣東北”,見清《嘉慶一統志》卷六八;

  • 三是吉林扶余縣,見清昭槤《嘯亭雜錄.五國城》。


無論五國城在哪裡,都因囚禁晚年的徽、欽二帝而著名。


我給歷史話導圖


五國城。它是生女真五部的頭城。哪五部?剖阿里、盆奴裡、奧裡米、越裡篤和越裡吉部。

契丹人為了方便管理,將它們的會盟之城定在離黃龍府最近的越裡吉,也就是五國城。

所以後來,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將從宋朝俘虜來的趙氏皇族遷往五國城居住,就是為了讓他們多受點兒苦,體驗一下北國風光,同時方便監視。

宋徽宗被封了“昏德公”,宋欽宗被封了“重昏侯”,但這只是從精神上的一種侮辱。實際上,“昏德公”屬於正二品,級別相當於左右丞、副元帥,俸祿為:“錢粟各一百五十貫石,曲米麥各二十二稱石,春羅秋綾各二十二匹,絹各八十匹,綿三百五十兩”;“重昏侯”屬於正三品,級別相當於大將軍,待遇也不低。幾年後,宋欽宗還被加封為“天水郡公”,級別又上升一級。

而五國城,則成了趙氏皇族最後的傷心之地。宋徽宗和宋欽宗天天都盼望著能逃出牢籠、重歸故土,但這一願望伴隨著他們生命的消逝而永遠地長眠地下。





戴老師講歷史


據史料考證宋徽宗被金帝關押於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後又被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囚禁。

囚禁期間,宋徽宗受盡精神折磨,寫下了許多悔恨、哀怨、淒涼的詩句,如:“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 靖康二年(1127年)七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勳從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給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寫著“你快來援救父母。”宋徽宗將這幾個字出示給周圍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著叮嚀曹勳,切記要轉告康王趙構“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說著取出白紗手帕拭淚,爾後將手帕也交給曹勳說:“讓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國而哀痛淚下的情景。”

金天會八年(宋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金朝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到達五國城時,隨行男女僅140餘人。流放期間徽宗仍雅好寫詩,讀唐代李泌傳,感觸頗深。

宋徽宗被囚禁了九年。金天會十三年(宋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甲子日,宋徽宗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於胡裡改路的五國城,享年54歲。金熙宗將他葬於河南廣寧(今河南洛陽附近)。南宋遙上尊諡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廟號徽宗。

金皇統元年(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為改善與南宋的關係,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是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天水郡王,升為一品,原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為天水郡公,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侮辱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




鈿車寶馬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難”。這是一段漢民族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那麼宋徽宗最終被囚禁在哪裡?筆者查閱相關文獻,讓我來告訴你答案吧!

一、遼、金、北宋的形勢概覽

公元1005年1月,北宋與遼國訂立和約: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故史稱“澶淵之盟”。此後宋、遼之間百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

此時的金國前身“女真族”生活在中國東北三省,還是一個十分弱小部落,依附於遼國。

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

公元1115年在上京會寧府立國,建立“大金”。

公元1125年滅遼朝,公元1127年又發動“靖康之變”滅亡北宋。

二、遼國和金朝的五京制度

遼國實行五京制度,詳見下圖:西京大同、南京析津(今北京)、東京遼陽、中京大定、上京臨潢。

金國在滅亡遼國、北宋之後,也有五個京城,詳見下圖:上京會寧府、西京大同府、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南京開封府、東京遼陽府。

三、“靖康之難”後,宋徽宗、宋欽宗“北狩路線”

據《宋史》卷二十三《欽宗紀》和《北狩行錄》記載:公元1127年,金軍攻陷汴京(今開封)後,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及王公大臣、後宮嬪妃共計一萬餘人,攜帶大量金銀財寶北上。從汴京到上京會寧府,現在我用導航地圖預估了一下,1900多公里,在當時那個年代,交通不便,史書上記載他們總共走了3000多公里。

《北狩行錄》作者蔡鞗,他是宋徽宗朝丞相蔡京的兒子,駙馬都尉,其妻為徽宗第四女,“靖康之變”後,一直奉陪徽、欽二帝到五國城。“北狩”,皇帝被擄到北方區的婉詞。該文集主要記述二帝被俘後生活狀況較具體的史料,對研究宋史、金史有較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個龐大的押囚隊伍先後途經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北京大定府(今內蒙寧城縣)、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市)、行程超過了3000多公里,歷時整整一年,路上死傷無數,大約於公元1128年夏,到達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市)。到達上京會寧府後,宋徽宗和宋欽宗跪拜了金太祖和金太宗陵寢,之後二人分別被封為“昏德公”,宋欽宗封為“重昏侯”。

金人為了防止二帝與宋人取得聯繫,沒把他們留在離中原較近的西京(今大同)、燕京(今北京)、中京(今內蒙寧城縣)等,而是把他們兩人囚禁到更為偏遠的胡裡改路。二帝到了那裡後,開始過上了與世隔絕的囚禁生涯。

公元1135年,宋徽宗過了屈辱的8年的俘虜生活,病故。公元1156年,可憐的宋欽宗苦苦等待了29年,也沒有等到重回中原大地的機會,兩人至死都沒有離開金人的囚禁範圍。

自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國時期,地方藩鎮軍事割據難題,一直是困擾中央政權的棘手問題。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他建立大宋伊始,就“杯酒釋兵權”,建立了一套“重文抑武”的制度,這樣雖然一舉解決了地方軍事割據問題,但也導致了“靖康之難”的發生。

這套制度在鞏固中央政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實力的壯大,這套制度在面臨外部勢力干預的情況下,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整個兩宋期間,雖然經濟上遠遠超過了之前所有的朝代,但正是由於“重文抑武”這個制度,導致軍事實力太弱,很容易出現被別人吊打的情況。

一個國家究竟建立一套怎樣的制度,既能對外的時候硬的起來,又能對內解決地方軍事割據難題呢?不得不讓人反思!


小梁說歷史2019


宋徽宗被囚禁之後,日子過得悽慘不說,顯然還是有更多的難言之隱

無人分擔內心的折磨與痛苦,只有自己內心默默承受,前後極端的對比反差,實際上也算是對這位皇帝尊嚴最後的踐踏,關於這個問題的解讀,我們要明白宋徽宗被囚禁之地,實際上只要搞清楚兩個關鍵點就可以,除了明白囚禁宋徽宗是何緣故?其次也要搞清楚宋徽宗被囚禁之後的故事,這個問題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公元1127年,時值三月末,北宋正式宣告滅亡,隨著金人入駐中原,宋徽宗和宋欽宗自然也就成為被整治清理的對象

除了將這父子二人趕下皇位,接下來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而即使再昏庸的皇帝,終究還是整個北宋王朝的精神領袖,手下自然也少不了忠臣為其痛哭流涕。

今人在整個北宋的燒殺搶掠持續了一個月之久,最終於同年4月20號,才扛著勝利的果實,晃晃悠悠的離開中原,當然金人在臨走之前還立了一個傀儡皇帝張邦昌, 也可能是由於金人覺得中原始終沒有自己家鄉的歸屬感,所以打算把當時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記憶都帶到自己的家鄉,而在當時就不乏眾多技藝高超的工匠、樂師。

作為曾經北宋的統治者,金人儘管沒有將他們誅殺,但也註定要讓他們的日子不會好過

畢竟他們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的,以他們作為俘虜,許多北宋的子民也會乖乖跟著前行,而且之前通過掠奪得來的寶物,也需要很大的人力,將他們運回自己的家鄉,而在當時,宋徽宗和宋欽宗實際上是被分別押送的,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被押送的戰俘高達10萬人左右。在當時為了抵押戰事賠款,最終失去自由的女子大約有11,635人。

在整個靖康之恥後續故事當中,宋徽宗和宋欽宗作為主角

自然他們行蹤也是受到嚴格保密的,經過數數次週轉,從1127年4月20號出發開始,歷經三個月,最終遷移至中京城,也就是現如今的北京市,在這裡的囚禁時間長達一年左右,最終於1128年10月底,這兩位落敗的帝王最終被轉移到了當時的韓州,你就是在現如今的遼寧省境內的昌圖,而在當時甚至為所有的戰俘,開闢了一大塊的集中場所,相當於戰俘集中營。

公元1130年7月份,宋徽宗和宋欽宗又被轉移了五國城

此地為現如今的黑龍江依蘭縣所屬管轄區,然而宋徽宗和宋欽宗怎麼也沒有想到,這裡的5年時光也成為他們人生中最後的歲月,從開始的10萬餘眾,到韓州時,與宋徽宗宋欽宗隨行的只有2000餘人,直到最後的五國城,當時陪伴在這兩位帝王身邊的也僅僅只有數百人而已。

歷史上有關於這次靖康之變的史書記載也相當之多,畢竟這是一段屈辱的歲月與歷史,其中主比較出名的史書典籍,除了《靖康稗史》、在《金史》中也有較為詳細的記載,身為帝王,享受了常人享受不了的待遇,但是如若不能承擔起應有的權利與義務,遭人唾棄,也就在片刻之間,宋徽宗與宋欽宗就是最鮮明的例證,其實對於這兩位帝王而言,如若不能解脫,或許死才是最好的歸宿。


科技歷史說


一般人對宋徽宗的瞭解,多是通過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在評書裡,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被金兵俘虜後,關押在五國城的枯井中,每天只能數星星玩。

在歷史上,靖難之役後,徽欽二帝被俘,其餘被俘的有後妃3000餘人,貴戚5000餘人,工匠3000餘人,教坊3000餘人,民間美女3000餘人,以及大臣、宗室家屬數千人。這些人被金兵先後押解到金國。1130年九月初二,徽欽二帝被遷徙到金國的大後方五國城。五國城在今天的依蘭縣城西北部。

1135年徽宗病死在五國城。1141年宋金講和,欽宗待遇有所提高,被遷徙到上京,他在五國城囚禁了11年。

01.徽欽二帝在五國城沒有坐井觀天

“徽欽二帝在五國城坐井觀天”的這種說法,流傳於文學作品裡。《宣和遺事》最早記載了徽、欽二帝在五國城的囚禁生活,卻沒有坐井觀天的情節。

清代小說家錢彩的《說岳全傳》,第一次出現了徽欽二帝坐井觀天的情形。在第十九回《李侍郎拼命罵番王崔總兵進衣傳血詔》中寫到,李若水為了使徽欽二帝免於老狼主的侮辱,將老狼主的耳朵咬掉。那老狼主叫太醫用藥敷了耳朵,傳旨:“將徽、欽二帝發下五國城,拘在陷阱之內,令他坐井觀天!”

這是在古代小說中首次出現的“坐井觀天”之說。這一傳說故事,隨著上個世紀80年代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的熱播二流傳開來來。

五國城位於今天黑龍江依蘭縣,冬季非常冷,古時沒有溫室效應,比現在更冷,冬季可達-40℃。徽、欽二帝如果被關在井中,估計數天後就凍成冰棍了。因此,二帝囚禁在井中是無法生存的。

02.他們囚禁之餘讀書、寫詩、討論人生,

宋徽宗本質是一位文人,在詩、畫和書法上有較高的藝術成就。如自創的“瘦金體”,在我國書法史上獨樹一幟。

被囚禁在五國城後,這裡閉塞落後,書極少,他對臣下抱怨說:“被俘以來,無書可讀。”有一天,聽到牆外有人喊賣書,他“以衣易之”。

徽宗經過亡國的慘痛,對人生和為政應該是有了全新的理解。從他與群臣與王子們議論可以看出,在蔡鞗的《北狩行錄》記載,徽宗經常與他討論古代為政的得失。

徽宗一行,不乏有犯了錯誤的,他也能耐心的教育,如廚師薛安時常剋扣別人的飯菜,徽宗知後說:

“羈旅他邦,不欲口腹,罪人不取戒勵亦可儆眾。”《北狩行錄》

大意是說,我們被敵人俘虜了,不要貪圖口腹之慾,我們即使不能從中吸取教訓,對眾人也要恭敬才是。

徽宗平生愛寫詩,被俘以來,為了抒發亡國的傷感,他寫了很多的詩。據《北狩行錄》所說,流放期間他寫詩千餘首,可惜的是,1132年,徽宗十五子沂王趙愕與駙馬都尉劉文彥,誣告徽宗謀反,徽宗為了自保,忍痛把這些詩燒了,僅剩下十幾首。

“太上喜為篇章,自北狩以來傷時感事形於歌詠者千有餘首,以二逆告變之後舉畀炎火,以今所灰燼之餘者僅有數十篇,類之為集”——《北狩行錄》

在留下的十餘首詩中,以下面這首詩最為流傳:

徹夜西風撼破扉,

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

目斷天南無雁飛。

詩中反映了作者淒涼、傷感之情。詩中點出了“破扉”應是破舊的房門,道出了徽宗住在有破門的房子裡,而不是枯井裡。

此外還有:

國破山河在,

人非殿宇空,

中興何日是?

搔首賦車攻。

國破山河在,

宮廷荊棘春,

衣冠今左衽,

忍作北朝臣。

這首詩是兩闕五言詩,第一闕寫出對山河破碎感慨,復興無期的失望感情。第二闕描寫國破之後,忍痛作敗臣的內心苦痛。

徽欽二帝及其隨行人員,在囚禁的日子裡,日夜企望能夠回到中原,可惜的是,康王趙構並不積極,最後二帝先後喪命於他鄉。

03.徽欽二帝是怎麼死的呢?

徽宗在離開汴京八年之後,病死於五國城。《宋史》徽宗本紀載:

“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甲子,崩於五國城,年五十有四”。

關於徽宗之死有很多的野史傳聞,如《南燼紀聞》記載,1138年,徽宗由五國城改為西筠從州,有一天早晨,欽宗從居住的土坑裡出來看望徽宗,發現他已經死了。當地的習俗是,在埋葬死者前要,用火燒一下,滅火的水用作燈油,屍體然後扔入土坑裡。

“此間無葬埋事,凡死者必燒其屍,及半即棄之州北石坑中。由是此水可以作燈也。”

《南燼紀聞》認為,徽宗由五國城又改發西筠從州,是不可信的。因為宋金史料均記載徽宗死在五國城,沒有徽宗到五國城又徒別處的記載。

關於宋欽宗的死亡也有很多種說法。

  • 1.完顏亮命欽宗騎馬狂奔,欽宗因體力不支掉下馬來,被馬踐踏而死;

  • 2.在和遼朝末帝耶律延禧打馬球時,欽宗,從馬上掉下來,被馬踩死;

  • 3.金人將欽宗當箭靶,被亂箭射死。

這三種說法均是查無實據。

根據正式記載,欽宗1156年死於中風。《金史·海陵王本紀》記載,

“正隆元年(1156年)六月庚辰(九日)天水郡公薨。”

《大金詔會釋注》記載,海陵王在給南宋的聖旨中,提到了欽宗死亡的原因。

“其所言親屬中,今則惟天水郡公昨以風疾身故外,所請事,後因熟慮,似不可以。”

天水郡公是指的宋欽宗。在剛剛被俘虜的時候,徽欽二帝被金帝吳乞買封為昏德公、重昏侯,後來該封為天水郡王和天水郡公。根據海陵王這一諭旨可知,欽宗是因中風在金國而死的。

《續資治通鑑》記載的記載可以佐證這一說法,金使王全到臨安向宋高宗奉報海陵王諭旨時,也提到了宋欽宗是因中風而死的。

那麼欽宗是不是也死在了五國城呢?不是的,他應該死在了上京。根據《呻吟語箋證》可知,1141年,完顏亮將欽宗遷到了上京。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虜主贈太上天水郡王,復靖康帝天水郡公,賜第上京。”

以此可知,金國將欽宗該封為天水郡公後,在上京賜給欽宗一處府邸,將欽宗及身邊的妃嬪、子女遷到了上京城居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