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的九十五年

大家平時在生活中經常會被其他人問到:在做什麼?

自己的回答可能會是:在思考人生。

帶點自嘲、帶點詼諧、帶點意趣、帶點哲思,而從小就對人生問題若有所思的是梁漱溟。而父親梁濟是光緒間舉人,後來綽號“梁瘋子”,在一九一八年,也就是民國七年,寫下了《敬告世人書》,在六十歲生日前夕投湖自盡,以死亡來昭示後人。“國性不存,國將不國。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後讓國人共知國性乃立國之必要”,“我之死,非僅眷戀舊也,並將喚起新也。”

梁漱溟,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的九十五年

父親梁濟是一個守舊的人,但也是一個愛國的人,是清人,經歷清末的衰敗和屈辱,又看到民國初年袁世凱的稱帝、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實際掌權北洋政府、張勳復辟上演12天、徐世昌當選民國總統等等政局變動,看不到國家的前途與希望。在六十歲自盡前,曾問過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回答道“我相信世界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


梁漱溟,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的九十五年

梁漱溟在家庭和時局,以及求學的思考中,想了很多,在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就想過自盡,後來轉向佛學,一輩子吃素,更是不婚,直到父親突然離世,也沒有結婚,後來才結。出家未能如願,在北大教書,為了實現他的教學理念,離職北大,到山東菏澤教中學。梁漱溟的後半生,更是對鄉治有很大關注,曾數次辦理村治學院,對於中國農民甚是同情和理解。在這期間轉向儒學,出版了《中國文化要義》、《中國人》、《讀書與做人》、《人心與人生》。

梁漱溟,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的九十五年

探究無盡,思考無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