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首描写女人的词,流传千年,男人读了叫好,女人读了却大骂

苏轼一首描写女人的词,流传千年,男人读了叫好,女人读了却大骂

苏轼一首描写女人的词,流传千年,男人读了叫好,女人读了却大骂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风流人物,后世评价其词风也逃不过"豪放"二字,宋人胡寅提出:"词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垢之外。"堪称新酿旧坛之古酒,开一代浪漫之先河。相信没有人会对这个论点提出异议,但倘若认为苏轼笔下只有豪放,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苏轼初学词时,写下的都是些"绮罗香泽"之篇,即便后来步入豪放派的行列,也是芳香柔媚占据了大多数。这与苏轼平时怜香惜玉的习惯不无关系,不管走到哪儿身边都得有侍妾一二,这似乎成了东坡挥毫笔墨不可或缺的条件。苏轼为女人写下了不少作品,而其中争议最大的当属下面这首。

苏轼一首描写女人的词,流传千年,男人读了叫好,女人读了却大骂

《菩萨蛮·咏足》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学者孙机曾说,苏轼和他的那帮子学生,"欠下了从北宋末到民初汉族妇女一笔还不清的债"。这罪过可不小,苏轼是罪魁祸首,秦观、黄庭坚等名流皆成了帮凶,究其原因,就是与苏轼的这首词有关。而孙机口中的"债"就是指妇女缠足。

缠足始于五代,兴于宋朝,盛于明清,苏轼这首歌咏之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光从题目来看,苏轼这罪名就难以逃脱。当时苏轼任职杭州通守,不知谁组了个局,喊上了美女,恰恰这美女就缠了足,因此才诞生这一篇章。

苏轼一首描写女人的词,流传千年,男人读了叫好,女人读了却大骂

或许是苏轼咖位太大,评论家称这是苏轼为古代缠足妇女发声的一首词,意在揭露她们的痛苦,表示了对这一社会陋习的不满。可是,苏轼到底哪里不满了?

"涂香莫惜莲承步",走过的道路都留下了香味,美女啊你可不要怜惜你的脚步!"莲承步"出自《南史》:"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后世这才用三寸金莲来称呼妇女的小脚丫子。苏轼说美妓步步生莲华,显然是赞美之语。

"长愁罗袜凌波去",她穿着罗袜如在水面上行走。三国大拿曹植在《洛神赋》中写下:"体迅飞亮,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用以歌咏洛神体态之曼妙,苏轼借花献佛,以之赞美歌妓行走时迷人的状态。

苏轼一首描写女人的词,流传千年,男人读了叫好,女人读了却大骂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她的舞步迅如旋风,来来去去全无踪迹,这说明了女子体态之轻盈,而轻盈的原因便得益于她那一双小脚。至此,我们似乎都未曾看出苏轼究竟对小脚有何不满,明明都是赞誉之言啊?终于,下片首句,苏轼才表露出反对的声音:"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

假如她穿上宫廷特制的鞋子,走路应该稳健,但却不能并立而行,因此走路更困难。这里倒是有点不满的意思了,苏轼好像在为小脚鸣不平,什么鞋都不能轻松地穿。紧接着下一句,他的不满似乎更浓烈了:"纤妙说应难。"到底有多纤妙,很难用语言去表达。纤妙是缠足审美观下的形容词,看来苏轼真反对缠足?且看最后一句!

苏轼一首描写女人的词,流传千年,男人读了叫好,女人读了却大骂

"须从掌上看",这是对前一句的回答,女子小脚的纤妙很难用语言去形容,必须要放到手上去细细赏看!这一反转真是妙啊,苏轼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先贬低其走路困难,然后再赞其纤其妙,营造了一种令人怜惜的感受。而之所以要放在手上看,那是因为小脚太过纤妙,需仔细辨认。言外之意,越是纤妙,越是迷人,越是需要好好赏玩。

缠足这一流传一千多年的畸形审美观,害苦了很多女人,未成年就要放弃童年的奔跑,转而给双脚上了一辈子无法打开的枷锁,挤压血管,脚掌变形,以至无法正常行走。苏轼虽然伟大,却终究难以脱掉时代局限性,他的《咏足》,获得了活在缠足审美观里的男人的叫好,但却被活在缠足审美观里的女人痛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