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作者,一道菜杀300只鸡,沦为贪官,受百姓唾骂

唐朝是个诗歌盛行的年代,在思想解放的社会背景下,诞生了无数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

这些诗人写下了很多的诗词歌赋,流传千古,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锄禾日当午”作者,一道菜杀300只鸡,沦为贪官,受百姓唾骂

有些人是专职诗人,他们就喜欢写诗,如李白,他就非常喜欢写诗,尤其是喝醉酒之后。还有一些人是“兼职诗人”,他们的主要工作不是写诗,而是其他的。

尽管他们写的诗很少,但是都是精品,同样也能流传千古。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大家都学过一首诗叫做《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作者,一道菜杀300只鸡,沦为贪官,受百姓唾骂

作者看到农民在烈日下种地,心中是感慨万千,于是便写了这首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这首诗的主要意思就是百姓种地收粮食不容易,大家一定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结合现代思想就是“光盘行动”。

勤俭节约,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并继续发扬。

作者写这首诗也是提倡百姓节约粮食,这是一种正能量的行为。当读者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会为农民种地的辛苦而感到心酸,也会为诗人这种博爱的精神而感动。

“锄禾日当午”作者,一道菜杀300只鸡,沦为贪官,受百姓唾骂

可是令大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作者写的诗,和他自己做的事情根本不一样。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绅,唐朝人,他在少年的时候看到农民种地的辛苦,于是感慨万千写了一首诗,表达农民的不容易。

可是李绅长大之后,他就变了样子,不在节约,反而是铺张浪费,奢侈无度。李绅有个癖好,那就是喜欢吃鸡舌头,每顿饭都要吃。

“锄禾日当午”作者,一道菜杀300只鸡,沦为贪官,受百姓唾骂

鸡舌头非常小,几个或者是十几个都不能满足李绅,他要吃鸡舌头这道菜,只能杀了三百只鸡,他把这三百个鸡舌头做成一道菜,专门供他享用。

当时的百姓连鸡都吃不起,李绅却吃了三百只鸡,简直是浪费奢侈。李绅也不是清官,而是一位贪官,贪财无数,满足一己私欲,对百姓是横征暴敛。

百姓对他是怨声载道,唾骂不已。谁也没有想到,当初写下“粒粒皆辛苦”这样诗句的人,如今变成了大贪官。李绅少年时也立下了鸿鹄之志,想要实现人生理想,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初心已经不在。一个人最难得的就是不忘初心!

“锄禾日当午”作者,一道菜杀300只鸡,沦为贪官,受百姓唾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