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作者的奢侈生活

李绅的《悯农》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中的“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千古佳句。每每读到这首诗,大家都觉得李绅这个人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是一个同情穷苦百姓的人。

但实际上,李绅虽做到了尚书左仆射同平章政事(即宰相),但其人品之卑劣远远配不上宰相的身份。

“锄禾日当午”作者的奢侈生活

李绅家几代为官,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育成人。因此,李绅年轻时写出《悯农》这样反映农民艰辛的诗作,是有生活基础的。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李绅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从国子助教做起,晚年官至宰相,封赵国公,逐渐蜕变。野史记载,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

“锄禾日当午”作者的奢侈生活

穷奢极欲

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300多只,后院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只是生活奢侈倒无可指责,但他发迹后爱耍权威,无情无义就是人品低劣了。

为友不义

《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锄禾日当午”作者的奢侈生活

为友不良

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崔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李绅听说后,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

为官不仁

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有下属告知此事时,猜李大官人怎么说?李绅说,“你用手捧过麦子吗?麦粒都在下面,只有麦糠才被风吹跑。都是一帮贱民,理他作甚?

“锄禾日当午”作者的奢侈生活

认识一个人是残酷的,尤其是当你发现认识的这个人与平日里表现出的完全是两个人的时候。是的,能不害怕吗?一面为民请命,一面作威作福,这还算人吗?尽管他蜕化成一个大奸人,但世人还是更多的记住了他的诗,记住了他曾经为底层百姓用心呐喊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