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话诗词3:李绅一句“锄禾日当午”,就被断定为宰相之才

​常言道: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成为元帅,也不是所有的县官都能成为宰相。但是,大凡有成就之人,大都了解社情民意,一定是接地气、掌实情之人。这样的人,即便是官位不大,也能够留名千古。譬如:郑板桥,虽然官不大,但凭借“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就树立了高大的历史形象。

五一节话诗词3:李绅一句“锄禾日当午”,就被断定为宰相之才

在农耕社会,最接地气的,莫过于了解农民和农事。古代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不算多,唐朝大诗人李绅算是一个。李绅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青少年时代生活比较艰难,看惯了农夫的艰辛,激发了深刻的同情和愤懑。在进京赶考时,写下了《悯农诗》。

五一节话诗词3:李绅一句“锄禾日当午”,就被断定为宰相之才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

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五一节话诗词3:李绅一句“锄禾日当午”,就被断定为宰相之才

这两首诗广为流传和称颂。语言浅显,老少咸宜,非常好理解。而且颇有意境和气魄,读来,对农民的艰辛都会有切身的体会。李绅拿着这些诗,去拜见当时革新派王叔文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吕温。吕温年纪只比李绅大一岁,但早已考中进士,并成为改革派的重要人物。

五一节话诗词3:李绅一句“锄禾日当午”,就被断定为宰相之才

吕温见了李绅的诗,非常赞赏,并将其推荐给了齐煦等好友,并说,这个人将来必为宰相之才。果不其然,李绅后来成为了宰相。李绅与白居易同年出生,同年去世,也是与元稹、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

五一节话诗词3:李绅一句“锄禾日当午”,就被断定为宰相之才

李绅的诗风,善于从底层百姓生活入手,运用通俗的语言,揭露社会制度不合理的一面。上面这两首《悯农》就是这样的代表作。根据近年来的发现,敦煌石窟中的唐诗中,还有一首李绅的《悯农》,这应该是第三首: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如果说上面的两首,仅仅是悯农的话,那么这一首就不仅仅是悯农了,而是对社会制度的无情鞭挞。李绅运用强烈的对比,来表现农民的困顿。田上耕种的男人,手上在种田,自己却吃不饱肚子。屋里织布的女人,手上在织衣,身上却缺少衣物。这是多么不合理的现象啊。宋代诗人张俞也化用这个意思,写出了“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名句。

五一节话诗词3:李绅一句“锄禾日当午”,就被断定为宰相之才

后两联指出了这种现象的原因。我希望燕赵的女子们,都像嫫女一样就好了。嫫女是黄帝的妃子,相貌十分丑陋,但品德十分高尚。这里是说,希望天下的女人都变丑,这样就不会一笑倾城。而那些达官贵人,也不会为了讨美女的欢心,而一掷千金来买笑了。这样的话,钱财能够用于正道上,国家的日子自然就好过了。看来,当时骄奢淫逸之风,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太大了。

五一节话诗词3:李绅一句“锄禾日当午”,就被断定为宰相之才

当时,朝廷党争比较激烈。李绅属于李德裕、元稹这一拨的。所以,相互之间倾轧的很厉害。于是,就有人把李绅的这几首诗递给了皇帝,告他诽谤朝廷。不料,皇帝看完以后,不但没有治李绅的罪,反而认为他反映了实际情况,并给他升了官。这为李绅后来拜相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