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捧紅的十大名嘴學者

央視是一個造星的舞臺。


作為國家的主流媒體,影響力自然不言而喻,這些年央視通過自己的節目影響力也確實捧紅了很多的學者教授。特別是一個以文化人、歷史專家、教師為主的《百家講壇》在娛樂當道的年月裡成為熱門節目,這些人在上“講壇”前,影響力只限於小圈子裡,但在央視走了一遭,他們名氣爆增,成為公眾眼中的明星。他們能走紅,除了他們所具有的學術功力之外,離不開央視這個造星平臺的強大助推。


央視捧紅的十大名嘴學者

最大牌——餘秋雨


餘秋雨是最熟知電視傳播的文化學者。有一次曹可凡採訪朱軍,這麼多年做對話節目,有沒有特別難搞定的嘉賓?朱軍說,有,是餘秋雨。


餘秋雨的“名滿天下”有三個重要事件,其中在央視青歌賽做點評嘉賓無疑對他的知名度的提升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到今天為止,國內影響力最大、出場費最高的文化名人,一定非餘秋雨莫屬。


當然名氣越來越大的餘秋雨後來是央視的常客,還上過馬東的《文化訪談錄》,李詠的《詠樂匯》等節目,不過後來餘秋雨自己也說了,他要參加的節目一定要收視率大,不然他沒有這個時間。


央視捧紅的十大名嘴學者


最人氣——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2005年,開始在CCTV-10百家講壇節目裡講解歷史,因其白話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易中天在《百家講壇》開講《品三國》。以人講事,以事說人,從中透析歷史事件的本質並點說普遍的人性。首期《品三國》播出後,讚賞和質疑聲不絕。


易中天在登上央視《百家講壇》之前也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教師。但那時候的影響力只在大學校園和學術界。但是百家講壇直接塑造了他,造就了他後來的品牌影響力。讓他成了大家口中的“學術超男”。他在《百家講壇》用一種平民化的方式在電視上講起了歷史故事,讓他迅速成了“超級教授”,並已有了龐大的“易粉”群。


央視捧紅的十大名嘴學者

最學術——王立群


王立群,1945年3月14日生於安徽省霍山縣,祖籍山東省新泰市 ,著名文化學者。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河南省省管專家,河南省文史館館員,河南省教學名師。


王立群是一位從小學老師做起代課一直帶到博士生的傳奇老師。在上《百家講壇》名氣只在學術界。


2006年,王立群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講述“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人物並出版相關圖書,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是十年來連續在《百家講壇》擔任主講人的學者。2013年,擔任青歌賽評委。2015年參加安徽衛視《中華百家姓》節目,與錢文忠、蔣方舟共同擔任分享嘉賓。


王立群和易中天都講過漢代人物,而作為河南大學教授的王立群所講內容更有史學家風範。他在節目中顯得內斂,所講內容考據嚴謹,每堂課結束後都令人感覺回味無窮。


央視捧紅的十大名嘴學者

最尷尬于丹


于丹很早就是央視多檔電視欄目的總策劃。憑藉出色的口才和文采完成了在圈內人對他的原始認可。


先後擔綱《在共和國史冊上》、《太陽照常升起》、《香港滄桑》等20餘部大型電視專題片撰稿人;《正大綜藝》、《環球》等電視欄目撰稿人;大型專題節目《非凡抗擊》總撰稿,2001年中國申奧片策劃。


她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論語感悟》等系列講座產生廣泛影響。其中《于丹〈論語〉心得》一書國內累計銷量已達600餘萬冊,多次再版。


火了之後的于丹也出現了一些尷尬事件。一則“于丹倫敦撒潑”的新聞,將她拉下了神壇,其一三天換三個房間,就是高級酒店也滿足不了這個文化大師,即便提供了酒店最好的房間,還是各種挑剔。


更被爆出耍大牌。在她最火的時候,聽說小崔都連喊“太難請了”,可見她已經膨脹到了怎樣的程度。


但是成名後的于丹也成了百家講壇歷史上最尷尬的嘉賓。如今也是名氣一去不復返。


央視捧紅的十大名嘴學者

最年輕錢文忠


錢文忠在登上百家講壇之前是復旦大學的老師,他身上有著最大的光環是季羨林的入室弟子,季羨林為了招他進北大,重開了一個專業。


自從41歲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的講臺,錢文忠成了繼易中天、于丹之後的“學術明星"。起初,他講的內容還和自己所學的梵文領域有點關係,講得是《玄奘西遊記》,一個與《西遊記》裡的唐僧判若兩人的玄奘大師,一個捨生取義、信念頑強的歷史人物。錢文忠坦言,他最初選擇講《玄奘西遊記》是想叩開民族信仰的大門,“我就是想讓大家知道,一個人憑藉信仰能做多少事情。


漸漸地,錢文忠的名字更多地出現在媒體的文娛板塊,人們不自覺地在他的名字前面冠以“教育專家"、“國學大師”等頭銜,越來越多的人忘記了他本來的身份一一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他所精通的領域是梵文、巴利文。


央視捧紅的十大名嘴學者

最瀟灑康震


康震師從師從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家、文藝理論家、書法家、詩人霍松林先生,學習古代文學,並獲得博士學位。到北師大任教後,康震特別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把古詩詞講得妙趣橫生。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


有學生在網上評論說,康震的課總是爆滿,他的課堂魅力大,常常讓大家不想下課。他們親切地稱呼康震為“康師傅”,學生們則自稱“康乃馨”。


康震作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和易中天,于丹他們一樣,影響力僅限於學術界和校園內。要是沒有央視就沒有今天火遍全國的康震。


康震之前曾在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主講過《唐宋八大家》《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李清照》等多檔講座。反映程度不溫不火,與《百家講壇》而走紅的錢文忠,易中天,王立群等人受到的關注度有些差距。隨著連續三季的《詩詞大會》熱播,這位北師大教授也迅速走紅,成為了大家的關注熱點。


無論是央視《百家講壇》還是《中國詩詞大會》,他總是神采飛揚、妙語連珠,憑著知識淵博,治學嚴謹,幽默風趣,他被全國觀眾漸漸熟知,也得到業界人士認可和好評,“圈粉”無數。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他借詩詞出鏡,在《開心辭典》與王小丫解釋對聯平仄,在《漢語橋》為外國學子指點迷津,在《子午書簡》順長江而下暢談蘇東坡,在《向上吧!詩詞》裡與劉震雲“鬥智”,頻出金句······


他的《唐詩選讀》公選課,350人的教室能擠進去400人,還有不少未選上課的學生站在過道里聽。他的學生助教甚至不願意透露上課的具體時間,“怕來的人太多搶不到座”。


康震現在擔任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 《朗讀者》 等欄目文學顧問、鑑賞嘉賓。


央視捧紅的十大名嘴學者

最才情酈波


酈波、康震,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嘉賓,也都是大家心目中的男神。確實如此,酈波和康震兩人都是如今教育界的知名教授,而且說起來小兩歲的酈波還要叫康震一聲師兄。當年康震曾在南京師範大學工作和學習過,酈波那時在南師大任教,總是親切地稱康震為師兄,可見兩人是頗有交情的。


從《百家講壇》到《成語大會》,再到《詩詞大會》,各類文化節目層出不窮,而我們始終能看到一個人——酈波。


他是學識淵博的“江南才子”,不僅能夠評詩、品詩、甚至可以出口成詩;他還是最愛上綜藝的“網紅學者”,有人說他不安心做學術,只專心這些無意義的事。酈波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博士,漢語言文學博士後,現任南京師範大學的碩士生導師。


在2009年,酈波就參加了《百家講壇》,向大家主要講述明代人物歷史,如《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當時反響頗為激烈,讓很多人成為了“國學粉絲”。隨後,酈波相續續參加了《中國成語大會第一季》、《最愛是中華第三季》等文化類綜藝節目,中華文化之美在他的表達中變得更加生動,更入人心。


央視捧紅的十大名嘴學者

最知性楊雨


從《百家講壇》到《中國詩詞大會》,她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最美女教授,她是穿越的“古典女神”,淡妝、盤發,外形不算驚豔,卻把一身旗袍駕馭得大氣優雅、韻味十足。


她是風靡大學校園的“楊姐姐”。她的課一反常規,不點名、不簽到,提前半小時旁聽的學生就擠滿了過道。即使在偏重理工的中南大學,搶她的詩詞選修課比搶春節火車票還難。


既能深情款款,出口成章,興之所至也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從不掩飾,灑脫自在。


而正如名字透露的詩意一樣,她的一生,似乎註定跟詩詞分不開。


央視捧紅的十大名嘴學者


無論是在《百家講壇》、《見字如面》,還是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無論是當主講人,還是當評委,只要有她在,一定場場爆滿。


2011年起楊雨在《百家講壇》主講從詩詞出發,投入地闡釋情感,她的講述迥異於之前諸多的百家(講壇)“故事體”,“以情動人”成為她打動觀眾的“殺手鐧”。網友親切地稱她為“洋芋”。


央視捧紅的十大名嘴學者


最爭議劉心武


劉心武,四川成都人,當代作家。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進行系列講座,對紅學在民間的普及與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一出,“紅學家”一片譁然,認為他創出的“秦學”屬於歪門別道,但在爭議聲中,劉心武主講節目的收視率卻節節高升。其長篇小說《鐘鼓樓》曾獲得茅盾文學獎。


央視捧紅的十大名嘴學者


最另類紀連海


紀連海是北師大二附中的高級教師、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歷史教學工作,算是一位“教書先生”。在央視節目《百家講壇》上說清史。


紀連海的另類首先是身份,他不是專家、教授,而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歷史老師,而他的講座風格也另類,看他的節目,跺腳、拍桌子、雙手顫抖是常見的事情。


其主講“正說清代名臣”系列(和珅、紀曉嵐、劉墉等)激情澎湃、詼諧幽默、設問解疑、鞭辟入裡,極受歡迎,收視率屢創新高,成為億萬觀眾熱捧的超級學術明星,被譽為《百家講壇》“十大名嘴”中的“最另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