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谈谈:教师做课题研究是否影响他的正常教学?

新洲文苑


正常情况下,教师做科研是不会影响教学的。科研的目的是提升学术造诣,丰富学科内容,服务社会和经济建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科研成果可以服务于教学,教学成果可以巩固科研。

我认识的很多教授都是科研和教学两手抓的。他们的科研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然后还可以从教学过程中吸取营养,收集材料,反馈科研。并且正常情况下,没有教授会因为科研耽误正常的教学计划,科研都是在课余时间来做。大学现在基本都是选课制了,老师报课,学生选课,教务处排课,老师学生双向选择。老师科研任务重就少排课,从根本上杜绝耽误教学的情况。

以上是正常状态下大学教师的情况,而且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这种情况。当然也不排除个别教师因为科研任务繁重而偶尔耽误教学的情况。例如医学院的教授因为大手术偶尔耽误教学的情况时有发生。总体而言,教学是为师之本,一个合格的老师绝不会耽误份内的教学任务。

那些为晋升,为待遇,为沽名钓誉而搞科研耽误教学的极少数老师视为不合格老师,不再讨论。


关键时刻习惯性消失


我是义务段的老师,从义务段的角度,谈你的这个问题。

从课题、论文本身的出发点来看,肯定是为了教师们教育教学上能有进步。而且,从写作来看,多写,这肯定是有好处的。

所以,一个老师如果有做课题的心态、有写论文的习惯、亦或者就是写日志的习惯,这对于他来讲,都会是有所收获的。

如果不是别的其他什么原因的干扰,就这么发展下去,一个老师是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慢慢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优秀的老师的。

但现实是,我们强加给课题、论文太多不必要的重托,让他成了老师们巨大的负担。

比如,我们总喜欢给老师的课题评个奖、给老师的论文评个等级。最后根据课题、论文来判定老师优秀与否。

有课题、有论文的优秀;没有课题、没有论文的不优秀。

然后一切职称、评奖,全与课题、论文挂钩。

我们说,一个一线老师的优秀与否,绝非一朝一夕、一次评比、一项大比武,给你敲个章,就可以盖棺定论的。

这种形式主义、激励性过强的东西,只是加重了教育里的浮躁气氛。这种气氛一旦铺张开来,就影响到老师们的正常教育教学了。

课题、论文是怎么影响一线教学的?

我是向来很反对将教师论文强行纳入职称、纳入绩效考评、甚至纳入各类先进的评审的。因为这样一来,爱写的不爱写的,会写的不会写的,适合的不适合的老师,全都加入到了写作课题、论文的大军中来。

会写的、爱写的,写一点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往往导致的结果是,不会写的、不爱写的,但是见了荣誉,他也不想放弃啊,于是抄一点、拼一点、甚至是买一点,弄到最后比会的“写”的,写得还好,荣誉拿得还多。

这下好,弄得会写的、爱写的老师,最后也不会写了、不爱写了,教育里就剩下拼拼抄抄的,而且抄的不亦乐乎;不会抄的则成了另类。

前段时间很火的胡红梅,不就是这样的例子么?不会写,但是荣誉想要。那就整本整本的抄呗。甚至连标题都没有能力改,最后却抄成了国家级名师。这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教育就应该安静一些!

教育,其实是最容不得浮躁的一个行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你一定要让教育里突然拔地而起一片“名师”、“专家”,那就是在害了教育。

普通老师,只有安于普通,那样他才能安于一线的躬耕,安于同他最爱的学生在一起,否则,一旦荣誉加身,他就会觉得学生远没有“荣誉”可爱,学生立马就成了他往上爬的阶梯了。

让甘为人梯的教师,喜于拿学生做梯。这是教育里的大丑闻。

总结一下我要讲的内容。

课题也好、论文也罢,其实并不是洪水猛兽,用得好那自然是可以促进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成长的。

但是,评价一个老师,我们不能把课题、论文成为一种硬杠杠。会写课题、论文的老师,他可能很优秀,但是,不会写课题、论文的老师,他可能在教育教学上也很优秀啊。

一种是理论上的优秀,一种是实践上的优秀。两种优秀,我认为并无差别!

就像是这个社会要有科学家,当然也需要一线的农民啊。我们不能强制农民也想科学家一样,一定要拿出科研成果。人家拿出粮食来,不也一样么?

强制农民搞科研,很多时候,农民就无暇种地。没了收成,再好的研究成果,也改变不了大家都要饿死的结局。


你好,我是君山,一线教师,爱谈一点教育,如果你也喜欢,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


君山老师


【教师做课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师作为研究者存在的基本存在。教师做课题不仅不会影响正常教学,而且还会促进正常教学,这里的正常教学说的是不耽误课时量。而且大学教师做课题和基础教育教师做课题还不一样,我主要从大学教师来说说!】

  • 课题有哪些?大学的课题包括三类型,一般是国家级别的,比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会有指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这是非常具有含量的,还有一种是省里面的社科项目、厅局级课题或者校级别的课题,与国家课题相比分量少了一些,最后一种是那种公司或者企业委托的项目。

  1. 首先,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做课题是必备技能,不仅有助于提升正常教学的质量,而且也能够不断促进教师的自我学术发展和水平提高。教学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增长知识的过程,教师做课题一方面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问题,从而带着问题进入研究之中,在研究中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发现更多更有益于教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做课题也不是不断提升自己学术素养的过程,科研成果是大学教师必须有的,需要相关课题来做支撑。


  2. 其次,如果要真的说到影响,我认为利大于弊。我们不否认一些教师由于忙自己的课题,在正常教学上花费的心思变少,俗话说科研是自家地,教学时公家田,还是自己的地重要,这样的情况也有存在。但是整体而言,教师做课题从宏观方面来讲就是为了提高教学实践的发展水平和指导教学实践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还是利大于弊。

  3. 最后,想说的是,大学教师做课题已经是一种常态,大学精神就是在于创新和发展理论并解决实践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在提升着大学生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做课题研究的确影响他的正常教学,总体而言利大于弊,积极影响是主流是主要矛盾。


尚未了凡


关键要看他搞的是何种类型的课题研究。如果教师围绕改进自身教学而研究,这样做课题研究不但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反而对他正常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课题,大多来源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困惑教师教学的问题解决了,他正常的教学水平会上一个台阶。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问题即课题,思考即研究,解决即成果”。

教师做课题研究还有利于他对日常教学工作的反思。教师要认真做好一项教研课题,必然要围绕着他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有心人,不断对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反思和改进,这本身就是一个提高个人教学水平的过程。

大量教师成功的案例说明,教师只有把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结合在一起,才能走出一条专家型教师成长之路。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就是先通过做课题研究,提高了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后来又继续通过课程研究,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师。

当然,教师做课题研究不能有功利思想,不能脱离教学实际而搞研究,不能为了发论文、出专著而搞“空中楼阁”式的研究,这样的研究不仅影响正常教学工作,而且给人以不务正业之嫌。教师应把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写在课堂上,写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王营评教育


教师做课题是教学教研的一部分,对于教师的成长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实践,教师的教研是理论和实践相联系起来的总结和反思。对于年轻教师的来说,要善于把教学和教研结合起来,因为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这就好比人的两只手,两手都要会使才行。

做课题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广泛地研究,研究教学的可行性,功效性,操作性,思想性等,最后要形成成果。这与平时写一篇论文的差别是很大的。

深入广泛研究必定要收集资料,通过观察和实践去印证,这就需要时间和精力。这就看个人自己的安排了,一般说,是不影响正常教学的。

再说正常教学也是研究的一部分嘛!只是说有时候需要参加校内外交流总结活动,但那是占用不了正常教学时间的,既便有,那也是很少的,那又何来影响正常教学?


宏石


中小学教师做课题那是必会影响教学的,从立题到审批、开题、实践、结题,一系列工作多如牛毛,而不少课题是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的,是为完成硬任务而做,当课题完成,教师已精疲力尽了,能不影响教学工作吗?!学校是教学单位,不是科研单位,不要定位错误,因而中小学教师不合适做课题,而合适写总结性、教法研究的论文。


手机用户59055281070


怎么不影响?我见好多老师参加一个课题研究,有真研究的也有假研究的,腐败透顶,上课布置了作业就开始了自己的课题论文等等,都是在为晋级备战


用户53618180897


当然不会,相反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不是体力活,是劳心劳智,是科学教法的运用,只有用科学方法指导教学活动,才会事半功倍,才会得心应手。老师的科研,不仅研究理论知识,还要研究科学施教的方法段,更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态度,引导他自觉总结学习规律和方法。另外科研绝没有占用教学时间,和出题改作业一样,都是人们看不见的业余时间完成的。


曾锐教授


普通初高中,“课题”90%以上是形式,就是为“写总结”充实材料,再就是拿着职称来钓鱼!

至于“影响教学”,纯属扯淡!本身就是搞形式何来“影响教学”之说??


赑屃680820


课题靠买卖,为的是买证件职称。祖国的学校会卖证件职称,外国的学校为什么不会?局外人看教师,我认为职称定工资应该取消,有些老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但是学校教师队伍庞大或者那什么什么吧……进职称很难。相反有的天天潇洒玩,心思没用在研究教育上反而因为人少竞争小而进了职称,为买卖证件职称提供了方便,这样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成长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