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筑梦的地方

遇见筑梦的地方

——援疆有感

“悦”读新疆 | 遇见筑梦的地方

■来到新疆才会懂得新疆之大、新疆之美,才会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新闻人的责任之重大、使命之艰巨。

□马健龙

一转眼,去年一年的援疆时光结束了。一年中,我踏过“两盆”,登过“三山”,经过了四季,收纳了五蕴。认识了大美新疆,也渐渐读懂了时代中国。

进疆伊始,我便随调研组赶赴阿勒泰,在那里发现冰天雪地正在变成“金山银山”。现代化的滑雪场里滑雪客人如织;高山峡谷里的野狼在厚厚的积雪中蹦跳狂奔;冬捕的鱼儿在乌伦古湖的冰面上跃起……而最令我沉迷的是望着额尔齐斯河上的雪蘑菇,静静地听雪落下的声音。

一年美景始于春。在吐鲁番的托克逊,我们等来了天山的第一缕春风,望见“满眼杏花醉游人”的景象。在苏力坦·都尕木1985年种下的第一棵杏树下,与这位年逾古稀的维吾尔族老汉促膝而谈,听他讲述从困苦到幸福的人生经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在和田的于田县,我去祭奠了牺牲在那里的援疆战友席世明;在库尔班大叔的家里,感受到乡亲们的热情,倾听乡亲们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与感恩。

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采访中,我在可可托海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通过一堂生动的党课,我听懂了可贵的可可托海精神,以至于一头扎在那里挖掘可可托海三代人接力奋斗的“秘密”,不愿放过这座小镇里每一个动人的故事。在极寒的额河第一村,我用沸腾的热血写出《无名的小草永远的丰碑》,落笔时已是泪流满面。那一刻起,我开始进一步认知共产主义信仰,思考共产党人的使命。唯有心怀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砥砺奋斗,才能负起新时代的责任。

在伊犁昭苏,晚霞与彩虹映照着万亩油菜花海。如果不在莽莽草原亲历万马奔腾的场景,便不会懂得波澜壮阔的气势如虹;如果没有目睹饮马河畔的悠然景象,不深入了解昭苏“龙须沟”的变迁,便不会如此深刻地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至真至切。

在雄伟的慕士塔格峰下,一群跨马架鹰的柯尔克孜族勇士唱着英雄史诗《玛纳斯》向我们走来,我耳畔重新定义了雄壮之声;在有着“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之誉的赛里木湖,我眼中重新定义了至纯之蓝;站在阿拉山口我伸展双臂,在随时都可能飞起来的感受中,我重新定义了风的力量;在自然保护区里,艾比湖的守望者们用他们最淳朴的经历,讲述着默默守护大自然的寂寞故事,我重新定义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难忘南疆秋日的金色胡杨,胡杨是一种树,也是一种美,还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

在新疆,还有一种树不得不说,那便是白杨,因为白杨是新疆防风固沙的“英雄”。在祖国西陲第一哨所,边防战士的睫毛上挂着白霜,毅然挺立风雪中,陪伴身后的是一棵棵笔直的白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沙尘暴袭来时,战士们毅然挺立狂沙暴风中,矗立在他们身旁的是一排排笔直的白杨;在马兰基地,逝去英雄们的陵园周围长满了白杨,视线穿透白杨的缝隙,仿佛望到罗布泊荒漠深处传来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破的声音,看到蘑菇云腾空而起。那一刻,我多想依偎着白杨,在英雄们的墓前朗读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

在这一年里,我们行走在践行“四力”的征途上。

回想这个四季,经历了太多,一帧帧一幕幕画面不停映射在脑海。比起在新疆经历的无限美好和饱满收获,一年来所付出的辛苦,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新疆日报一位杰出新闻人的教诲令我共鸣于心:来到新疆才会懂得新疆之大、新疆之美,才会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新闻人的责任之重大、使命之艰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