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真的是暴君?用現代的思維看待焚書坑儒這件事

在我們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個暴君,異常的殘忍。不僅做出焚書坑儒這種事,還勞民傷財,建長城、修驪山墓,秦國百姓苦不堪言。

但其實我們都知道,歷史是由勝利者改寫的。顛覆一個朝代之後,總喜歡故意抹黑前朝,以證明自己是順應天意、順應民意。其實通過史料記載分析,秦始皇並不是一位暴君。

秦始皇被人罵的最多的就是。殺了一群儒家學者,還燒了一些他們愛看的書。但是實際上這兩件事實際上另有隱情。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用現代的思維看待焚書坑儒這件事

焚書跟坑儒是兩件事。

首先說說焚書。我們知道在春秋時期百家爭鳴,諸子百家各顯其能。各個國家採用相應的思想進行治國。直到後續秦國一統天下。出臺各種統一的政策如我們熟知的: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尺寸等等。而焚書時間始於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時,召集大臣完善郡縣制弊端。這時由於秦國剛剛統一,各類思想正處於不融合階段。就郡縣制這件事上個人爭論不休。有人推崇郡縣制,有人建議延續周朝採用分封制。

激烈討論後,李斯向秦始皇建議:目前國家剛剛統一,也應該統一的思想,將一些沒有必要言論的書籍全部給燒了。但實際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雖然民間的書被燒了。但秦朝的皇宮都留存有副本。實際上真正的文化並沒有丟失,可惜的是這些書籍最終讓項羽給燒了。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用現代的思維看待焚書坑儒這件事

按照現代的思維來看這件事。秦始皇焚書這件事做錯了嗎?仔細分析一下,個人認為沒錯,可以說這是一個帝王為了鞏固國家政權應該做的事情。 可能說秦始皇沒錯,大家很難理解。那就用公司管理理論大家舉例一下。

將秦國比作一個公司。秦國通過各種手段吞併了其他六個公司。在準備好好發展整個公司時,發現每個公司的管理制度都不同。比如:公司的考勤制度,公司績效,考核內容,用人標準,晉升制度等等,嚴重點來說,各個公司使用的語言還不一樣,有人使用中文,有人使用韓文,英語,日語等等。

那麼換做現在的管理者遇到這種情況,想要把各個公司整個成一個整體那麼要做第一件事就是:統一整個公司的管理制度。

不一樣的是,秦朝那時候跟現在吞併收購可不一樣。並不是說統一就統一。存在各類隨時想復國的人。各種人因為種種的原因提出反對。

你可以理解為那些被吞併的公司的高管,對著整個公司,拿著原本的員工管理手冊到處散播反對言論。說我們應該沿襲我們之前的制度,現在的管理制度根本不適合我們。而這時候的秦始皇做的就是把這些以前其他公司的《員工手冊》給收起來。確保後續入職的員工不知道之前其他公司的管理理念。

第二件事:坑儒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用現代的思維看待焚書坑儒這件事

其實與我們瞭解的秦始皇不一樣,秦始皇是一個禮賢下士,並且擁有寬廣胸襟的一個人。

原本的秦始皇也是非常善待儒家學者的。

在《史記·封禪書》中記錄到:“始皇之上泰山,中途遇暴風雨,休於大樹下。諸儒生既絀,不得用於封事之禮,聞始皇遇風雨,則譏之。”

可以這樣理解:秦始皇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表示自己是順應天命,獲得上天認可的。於是決定在泰山上舉行封禪儀式。

為這一隆重的儀式,秦始皇召集齊魯儒生博士70多人,為自己商議封禪大典的具體細節。但最後不知是何原因,諸位儒生被罷免不得參加封禪。

我們不妨猜測儒生被罷免的原因:古代的文人一般都有一些傲骨,這群儒生博士原本就不算秦國之人,自己國家被滅了,心中難免有所不快。所以並不想讓秦始皇順利進行封禪,提出的建議並沒有實際上的建設作用。惹得秦始皇不悅,最終不採納他們的建議,秦始皇自己帶著大臣祭祀。但不巧的是,中途遇到暴風雨。這件事被幾位儒生知道了,於是嘲笑起了秦始皇。

如果按照史記中並未記載秦始皇因此動怒怎麼處理這群儒生的。但如果按照我們目前的推理,秦始皇真的是一位暴君的話,這群人敢這樣嘲笑秦始皇嗎?嘲笑了不被處刑嗎?

其中事實只能靠自己分析理解了。

那麼回到坑儒這件事情上。

實際上秦始皇坑殺的不是儒家學者,而是一群術士。

秦始皇統一國家之後,開始追求長生之道。尋求仙丹以獲取長生不老。這時有人投其所好,說可以為秦始皇尋來長生之道。世上本無長生之道,久而久之秦始皇發現自己被騙了,一怒之下,坑殺四百餘位術士。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演化成焚書坑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