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喜欢正史的条友?读史给你带来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菲菲轴


史海钩沉,个人认为读正史的大有人在的,因为真正的历史可以让你身临其境,感受朝代更迭的动荡,带你进去一个不一样的社会背景。

正是可以让一位位鲜活的历史人物展现在人们年前,让我们与古对话,与史作答。领略历史名人的家国情怀,或励志,或豪迈,或屈辱,或霸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读史会让我们就是与古人为伴,学习他们的优秀品格,这是多么难得机会呢?

中华名族的五千年历史,正是由一位位历史人物塑造的,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奋发图强,各领风骚。才能让中华名族屹立于世界之巅。


大宋遥想


我喜欢读正史,读正史给我带来最大的快乐是可以客观的回看历史,正确的指导未来!

吴起说,学历史是为了,以往察来。只有了解正真的事实,才能客观的正确的知道未来!


江都小颜


几年前,买得一套《二十五史》,如获至宝,闲即读之,偶有所思,整理于下。

读史偶感1

1、管仲相齐,齐霸诸侯;乐毅事燕,燕有齐地。此二人皆为良才,故孔明自比管、乐。

2、汉有萧何,轻金帛重图籍而佐高祖(刘邦);唐有魏征,远财货亲律令而助太宗(世民)。明君遇贤臣,盛世载史册。

3、淮阴侯受胯下之辱而后统百万大军,司马迁遭宫刑之罚而谱就无韵《离骚》。

4、商汤代夏,武王伐纣,嬴政灭周。自古贤者立不肖废,乃历史趋势。商纣剖比干囚箕子忠言难进,夏桀失德政崇刑辟百姓不堪,胡亥用小人施残虐江山土崩!!

读史偶感2

1、卓文君私奔,当炉卖酒成佳话;班大家入宫,补《表》作《戒》为美谈。

2、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

3、萧、曹、房、杜,两朝名相辅圣君;蔡、张、秦、贾,一代奸雄误国事。

4、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因获色马之献,(商)纣王赐钺赦西伯。

读史偶感3

1、秦并天下,建一统江山,虽万世冀,终不免短命;鞅斯用事,立盖世奇功,纵王佐才,也难逃一诛。亡秦者五:暴,骄,奢,愚,急。

2、魏有三曹,治国赋诗全内行;宋有三苏,理政属文皆榜样。

3、水清无大鱼,政察下不和。治人者宜于“宽小过而总大纲”。

4、前汉三班,善能著文,一家史才,书刘汉故事;北宋四杨,长于将兵,满门忠烈,保赵宋江山。


菲菲轴


历史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领域,我们可以在史书上看到前人走过的路,进过的坑,可是后人还是不断的走那些前人的坑。

学习历史,能让自己多维角度看待这个世界。

我一直相信一个人要做什么事,应该基本是在自身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指导下完成的,因为无论他做什么,他第一个要面对的人都将是他自己,他首先要为自己的行为给自己一个交代,说服自己这样做是合理的,哪怕是自欺欺人,也要编出个理由来让自己接受。而要提供一个合理的理由,就需要一个完整的、能自洽的体系,这个体系或简朴或复杂,但无论如何,这肯定是个能自洽的体系。

中国之史以及治史,经常一个时期一个时期地为意识形态所左右,时或缺乏治史应有的客观态度,很多时候治史者往往观点先行,然后再去寻找合适的材料来证明自己观点。

当然,这原本也没什么大错,人不可能没有观点,也不可能不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思潮影响。但即便这样,在动手时也应先遵循不破不立的基本态度,在碰到与自己观点相悖又破之不去的问题时,更需要冷静客观地去看待,而不是采取诸如避而不谈、曲解史料,甚至篡改史料等等手法来维持、支持自己的观点。

客气地说,这是一种不客观的“唯心”态度,不客气地说,这是学风问题。

我在看书时,更多地是在关注那些短暂而动荡剧烈的历史时期中的一些细小的人和事,尤其感兴趣的是在这种大动荡环境中,支持那些士人、朝臣们个人行为的基础,也就是支持他们行为的内在因素和思想。这可能比较接近历史心理学的范畴。

在这点上,最具矛盾又最有代表性之一的问题,便是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问题。中国历史上对这种在历史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的最著名的解释性理论,便是那个相当神奇的“天命说”。

在没有这个理论前,每当一个旧君、旧皇朝被推翻,一位新君建立了一个新皇朝君临天下时,那些旧君手下的大臣和子民们就将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选择:想要尽忠保全名节,那大伙儿都得以死殉国,你不死就是不忠,最少也得象不食周黍的伯夷那样吧?不过可惜的是,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越往后,这条路走通的可能就越小,伯夷就是这样被饿死的。

所以无论是当官的还是小老百姓,真要尽忠尽孝的话,只怕最后就剩不了几个活人了,这显然是不能被接受的,于是,“天命说”就顺理成章地出炉了。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讲究天人合一,讲究不可逆天而行、倒行逆施等等,因此一旦当新旧政权的更替是所谓的天命、天意时,那么效忠故主固然是忠孝之道,但顺应天命为新君效力,也同样是一种无比正确且非常光荣的行为。

正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款绝对天才构思的天命理论的出现,顿时使大家豁然开朗,一起摆脱了那种不死便是不忠不孝的尴尬困境,不但身家性命都得以保全,还可以继续兴高采烈地当官,继续为新朝新君尽忠效力。当然了,也要顺便为一下百姓的生计而忙碌,尽管每个末代皇朝大部分当官的死活似乎和老百姓的关系不是很大,甚至他们死了也许更好点。

然而,当我们真正面对那么多由前人记叙构成的历史时,却最终还是会发现,我们看见的依然只仅仅是一小部分历史的残砖碎瓦而已,大多时候甚至想拼出一幅完整的画面都很困难。譬如,我们基本上再也无法确切知道,当时当地的那些人,他们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不过,我想我们至少还可以从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符号的角度,去设身处地地体会一下,这些人当时都在想些什么,那会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虽然因为有思想才导致了人是世界上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物这一现状,但我相信,也正是因为有思想,才所以每个人的行为会有其合理的逻辑基础存在,这多少可以帮助我们对他们行为的动机,做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推演。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也都是亲历史。

我们可以尝试自己去触摸历史。


大魚吞舟


历史是前人的经验,历史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天文,地理,人文思想的总汇。历史是人类发展史的作标。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


用户46401212138824大


有人会用李世民的话来告诉我们,读史可以知兴替。但其实并不只是这样。

上古的三皇五帝,后来的经史子集。以及就近的考古发掘,无一不告诉我们历史的神秘和不可琢磨。其中有商汤讨伐夏桀,武王诛灭商纣;春秋五霸争雄,战国七雄并立;始皇统一统天下,汉承秦志;其后争雄天下者,不可胜数。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大亦WIN


正史都是记录官方的事迹。从那里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各类文化,还能从里边悟出道理,知史明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