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還擊,坦克駕駛員“死而復生”,獨自駕車戰鬥,爬回祖國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我軍參戰的坦克部隊中,共有12位指戰員獲榮譽稱號。其中,被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的李德貴烈士、授予“英雄坦克手”榮譽稱號的許森,出自同一輛705號坦克,倆人的故事殊為傳奇。

對越還擊,坦克駕駛員“死而復生”,獨自駕車戰鬥,爬回祖國

李德貴是55軍坦克團3營7連連長,許森是他的駕駛員。1979年2月17日,55軍坦克團3營奉命配屬給163師,進攻越北重要支撐點探某。

當時,該坦克團裝備的是國產62式輕型坦克。該型坦克是59式中型坦克的簡化版、縮小版。在坦克三大主要性能中,62式的機動性較59式有明顯提高,但火力和防護性能明顯降低。其中尤以防護性能削弱得厲害,莫說越軍廣泛裝備的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就連越軍繳獲的美軍M79型40毫米榴彈槍,都能對其造成致命威脅。這也是62式輕型坦克在1979年損失較大的主要原因所在。不過,即便如此,我坦克部隊指戰員仍憑藉赤膽忠誠,義無反顧地受領任務,以“雖千萬人而吾往矣”的英雄氣概勇往直前,沉重打擊了越軍的囂張氣焰,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當然,除了裝備上存在的弱點,幾十年來我軍未經大仗,在異域陌生環境下,與久戰成精的越軍對戰,還有其他一些困難。比如戰前對地形偵察不充分,對守軍資料掌握不齊全,這都讓我軍在還擊戰之初的進展嚴重滯後於戰前計劃。以探某為例,戰前我軍預計半天拿下,實際上直打了三天五夜才真正全面控制。

在這場空前激烈的血戰中,無論是我步兵還是坦克兵,都打得相當頑強,湧現出許許多多英雄人物。

對越還擊,坦克駕駛員“死而復生”,獨自駕車戰鬥,爬回祖國

李德貴烈士被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具體到李德貴,其實開戰前他正發著燒。但他卻拒絕了衛生員要求他打針休息的好意,並“以勢壓人”,嚴令禁止衛生員將這一情況向上級反映。2月17日一早,他便率領坦克7連奉命出境參戰。

令人沒想到的是,由於戰前過於強調隱蔽作戰企圖,導致部隊對越南境內的兵要地誌資料收集得並不充分,加上越南境內公路質量遠比我軍預想的糟糕,因此坦克7連12輛62式坦克出境後不久,就悉數陷入了稻田、河溝裡。李德貴一邊組織大家想辦法自救,一面請求上級增派拖救力量。

17日15時10分,163師師長邊貴祥命令坦克7連配屬步兵487團2營,向探某攻擊前進。命令傳來時,7連只搶救出了4輛坦克。李德貴二話不說,留下指導員繼續組織搶救其他8輛坦克,自己坐進710號坦克裡,率705號、702號、709號前往487團2營接受步兵營長指揮。


對越還擊,坦克駕駛員“死而復生”,獨自駕車戰鬥,爬回祖國

當天17時,步兵487團2營開始進攻,李德貴所乘坐的710號坦克一馬當先,其他3輛坦克在後面跟進,一齊沿公路推進。一開始,他們用炮火支援步兵躍進進攻。後來,這4輛坦克超越步兵戰鬥隊形,一路橫掃越軍火力點、汽車、摩托車和炮兵陣地。李德貴指揮3輛坦克集火壓制越軍炮兵,自己率領710號坦克高速衝進那敏西北側越軍炮兵陣地,衝撞碾壓,先後撞毀37高炮2門、高射機槍2挺、汽車5輛,徹底搗毀了越軍炮兵陣地。

2月19日17時40分,李德貴率7連4輛坦克,再次配合步兵487團2營,向探某陣地群發起第二次攻擊。戰鬥開始後不久,因710號坦克電臺信號不佳,李德貴率710號坦克乘員組與705號坦克乘員組對換了坐騎。接下來這4輛坦克如猛虎下山般直衝敵陣,相繼摧毀越軍暗堡、火力點6個和彈藥所1座。但702號坦克也被敵火箭筒擊毀。因天色已晚,710號坦克與本隊走散了,孤軍奮戰至彈藥將盡,只好順原路返回。

此時,戰場上只剩705號、709號這兩輛坦克了。因地處山區信號很差,李德貴冒險從坦克炮塔艙門探出身來,一邊觀察戰場,指揮705號坦克作戰,一邊用手勢指揮後面的709號坦克跟進。2輛坦克雖孤軍冒進,深陷敵陣,但仍無所畏懼,一路上接連消滅了不少越軍火力點。

對越還擊,坦克駕駛員“死而復生”,獨自駕車戰鬥,爬回祖國

當它們行至18號高地北側時,709號坦克被敵火箭彈擊傷,一時動彈不得。該坦克乘員組立即下車,用輕武器堅持戰鬥。李德貴連長指揮的705號坦克徹底成了孤軍。在炮彈用盡的情況下,李德貴指揮駕駛員許森開足馬力衝入敵陣地,用履帶碾壓敵工事,埋葬躲在裡面瘋狂射擊的越軍。

當705號坦克衝到14號、15號高地東側山腳時,遇到約1米多高的陡壁。705號坦克連衝了3次不上去,反而向下滑陷入稻田中,動彈不得。越軍見狀,遂集中火力射擊705號坦克。李德貴等人關閉了炮塔門、指揮塔門和駕駛窗。炮長何國獻、二炮手周創標卸下並列機槍,駕駛員許森卸下航向機槍,李德貴收集手榴彈,準備下車戰鬥。

由於705號坦克陷在稻田裡,他們無法從車底安全門出去。情急之下,二炮手周創標猛地掀開炮塔門,探出身體操縱高射機槍向敵人猛烈掃射。當他換取彈鏈時,不幸頭部中彈,摔倒在戰鬥室裡。許森趕快為他包紮,周創標已經說不出話,只是舉起手指著高射機槍,示意戰友繼續打擊敵人。炮長何國獻探出炮塔,架上並列機槍繼續向敵人射擊。不久,何國獻也被敵彈擊中摔了下來。他不顧傷口鮮血直流,艱難地再次爬上去用機槍射擊敵人,直到第二次中彈摔入戰鬥室。

對越還擊,坦克駕駛員“死而復生”,獨自駕車戰鬥,爬回祖國

看到周創標、何國獻均身負重傷,李德貴悲痛地說:“同志們,我們幾個人,活要活在一起,死要死在一起,只要還有一個人就要堅持到底!”他將上半身探出炮塔艙門,接過許森遞來的手榴彈連續向外猛甩,炸得企圖接近坦克的越軍血肉橫飛。他還通過坦克電臺向上級大聲呼喊:“敵人把我們包圍了,向我開炮!向我開炮……”許森也提起航向機槍,準備打開駕駛窗向敵人射擊。就在這時,敵人1發炮彈在炮塔左側爆炸,一塊彈片擊中李德貴左胸,英雄連長當場壯烈犧牲。另1發炮彈炸飛了駕駛窗,許森身負重傷,倒在車內失去知覺。

如果事情就此完結,那麼705號坦克全體乘員組只能說英勇悲壯,並不算“傳奇”。但戰場上神奇的一幕,就在705號坦克喪失戰鬥力一天半後發生了。

對越還擊,坦克駕駛員“死而復生”,獨自駕車戰鬥,爬回祖國

當時是2月21日晨,越軍在探某地區發起了反衝擊。戰場上槍炮齊鳴,居然將705號坦克裡重傷暈迷一天兩夜的許森給震醒了!他在坦克裡找到些乾糧和水,先補充了體能,接下來試圖重新啟動坦克發動機。當他發現發動機已經徹底損壞時,聽到有人在坦克外部試圖撬開隨車工具箱所發出的聲響,便立即拿起了機槍。過了一會兒,3名試圖“發洋財”“撿洋落”而未得逞的越軍從駕駛窗旁走過。許森將航向機槍架在駕駛窗上,連打兩個點射,擊斃2名越軍,另1人倉皇逃竄。

705號坦克裡仍有我軍戰士倖存這一事實既已暴露,那坦克裡絕非能久留之地。許森觀察了四周情況,見被擊傷放棄的709號坦克就停在後面不遠的公路邊,於是他不顧敵軍火力威脅,忍著劇痛爬出駕駛窗,一路飛奔,鑽進了709號坦克駕駛室。許森的駕駛和維修技術在全連是數得著的,不然也不會成為連長李德貴的搭檔。他憑藉平日裡練就的本領,很快便排除了故障,成功啟動了709號坦克的發動機。

對越還擊,坦克駕駛員“死而復生”,獨自駕車戰鬥,爬回祖國

此時,先前從許森槍口漏網的那名越軍,已悄然爬上709號坦克,從未關嚴實的炮塔艙門縫裡塞進來1枚冒險的手榴彈。一聲巨響之後,許森的頭部、臉部、背部、右臂中了20多塊小彈片,鮮血直流。最要命的是,坦克發動機冷卻水箱的外露水管被炸裂了,水嘩嘩地往外流。水箱裡的水要是漏光了,發動機必定會因過熱而燒燬。情急之下,許森忍痛脫下襯衣簡單包紮了一下傷口,然後駕駛坦克向來時的道路疾馳。

一路上,越軍射來的槍彈、炮彈、火箭彈不斷在709號坦克的前後左右騰起陣陣煙霧,薄薄的坦克裝甲被槍彈打得叮噹作響。62式坦克繼承了59式坦克操縱困難的缺點,許森用負傷的右臂拉操縱桿,每次用力,傷口都鮮血流淌,痛得他渾身打顫。他強忍劇痛,用左右兩隻手輪流拉操縱桿,頑強地駕駛坦克向己方陣地奔馳。

對越還擊,坦克駕駛員“死而復生”,獨自駕車戰鬥,爬回祖國

當709號坦克行駛到我軍佔領的386高地附近時,坦克水箱裡的水已快流盡了。許森只好放棄坦克,

帶上4枚手榴彈,忍著滿身傷痛,頑強地向祖國的方向爬行。不久,他被兄弟部隊發現,被緊急送往後方醫院搶救,終於轉危為安。

戰後,李德貴烈士和許森成了英模人物,同車的周創標烈士、何國獻烈士被追記一等功。由這4人組成的戰鬥集體榮立集體一等功。在榮譽背後,是他們對祖國的無限忠誠,是他們過硬的軍事素質和英勇頑強、永不言棄的戰鬥作風。歲月荏苒,南疆的硝煙雖已散去,但指戰員們用熱血和青春建立的功勳與世長存。他們永遠不會被忘,他們永遠都是最可愛的人!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