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冰雪奇緣》的女主是Anna,最後火的卻是Elsa?

用戶68736147


這個問題,我認為有這樣幾種原因:

1、人物性格和故事設定

Elsa是女王,Anna是天真爛漫的小公主。

在Elsa的加冕禮那天,Anna就要和剛剛認識的王子結婚,這種衝動、任性的性格,不會圈粉。這個王子最終被證明,根本不是Anna的真愛,只是想利用Anna,得到王位。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個妹妹有點傻。Anna後面不顧一切的去找回姐姐,還是很勇敢的,但與姐姐的光芒相比,顯得不夠強大。

相反,Elsa因為還不能控制自己的魔法,誤傷了妹妹之後,選擇了封閉自己,這點最初就很令人感動。後來,她害怕自己的魔法會傷人,逃走之後,變出了冰雪的世界,什麼也不再害怕,這種成長經歷,非常吸引人。再加上,Elsa強大的氣場加持,那首深入人心的《Let It Go》,再加上非常精美的冰雪女王裝,就那麼一場鏡頭,就足夠俘獲全球觀眾的人。

2、這部電影的觀眾

這部電影的觀眾,應該還是以小孩子為主,雖然大人一般會陪著去看,但Elsa之所以會火,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全世界的小女孩都在效仿Elsa。幼兒園一旦舉辦變裝舞會,十個有九個會扮演Elsa。一問孩子喜歡姐姐還是妹妹,就會聽到喜歡姐姐,為什麼呢?因為姐姐有很多漂亮裙子,還有高跟鞋。小孩子喜歡魔法,喜歡漂亮衣服,也喜歡那首好聽的音樂。


夏天成長記


主角無疑是艾沙。《冰雪奇緣》改編自安徒生童話故事:TheSnowQueen(冰雪女王),主要講述的與影片所表達的大相徑庭。其童話故事主要講述邪惡的鏡子碎片分割了青梅竹馬,男孩卡伊受到詛咒,美感變為厭惡。後來冰雪女王將卡伊帶走,而女孩格爾達聽說卡伊還活著,艱辛地到達了女王的宮殿。格爾達用眼淚融化了冰凍,卡伊用眼淚洗滌了詛咒。永恆是破解詛咒的關鍵。童話故事經過了迪斯尼編輯之手,需要改編。但“永恆”與“真愛”永遠是主題,在影片中,雪寶,也稱奧拉夫,是“永恆”與“真愛”的表現,表現為姐姐對妹妹的愛。最後一刻,女王艾莎也賦予了雪寶的永恆的生命。這是主線。另外,千篇一律的王子吻公主的劇情不再出現而是需要一位山民的吻,但最後安娜的詛咒也被艾沙化解了。一切劇情的起因都是艾沙的冰凍能力無法控制。

Frozen譯為冰凍,指的是艾沙的魔法。



李陽娃電影影薦


《冰雪奇緣》第一部很好看,我帶兩個女兒看了好多遍,個人覺得《冰雪奇緣》應該算是雙女主動畫片。而不是單純的大女主電影。所以安娜和艾莎都是主角,而且戲份也相當。之所以讓人感覺艾莎更火、更像主角,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安娜的人物設定過於“傻白甜”!

可以說安娜公主單純到爆表,除了片頭與剛認識一天的王子就要私定終身,展現出來的單純、叛逆個性讓人印象深刻之外,後續追尋拯救姐姐的過程中,就沒有任何亮點了。

只能說傻白甜公主模式屬於最保守的模式,已經過時了,這麼設定的好處就是不會出錯,穩妥的照顧到了喜歡傻白甜公主的受眾,但也註定了不會有什麼驚喜。

2. 艾莎的人物設定更加飽滿,更具有成長性!

和安娜不同的是,艾莎整個故事下來,始終處於劇情矛盾衝突的核心位置。如幼兒時期艾莎的天真活潑、少女時代發現自己與眾不同時的自我封閉、當上女王后的堅強、被百姓不理解後的自我驅逐、在外獨立時的追尋自我、以及重返王國後的終極拯救……整個過程,艾莎都在不斷成長,都在自我蛻變。很契合女孩兒的不同階段的成長經歷。

而且,現在是強調獨立個性的時代,艾莎的出代表了新時代獨立女孩、獨立女性的群體,完全符合人們的預期。所以,艾莎更受歡迎,更火,是合情合理的。

3. 為了市場,純粹劇情設計需要。

最後一個原因,完全從製片的角度去看,這麼設計,不是說安娜不好,而是這麼設計角色,更能互補、更利於圈粉,成功幾率更大。

因為人和人的不同,註定了,肯定會有人有人喜歡安娜,有人會喜歡艾莎。所以,這樣雙女主、不同個性的設計,更容易將所有受眾一網打盡!說白了,賺的錢更多!事實證明,這的確是非常成功的。


頭號剪影


Elsa就是這麼一個悲情的角色,她是故事的主角,可是她卻是灰色調的。她站在權力的巔峰,卻活的如此卑微;她有強大的外在(魔法),內心卻極度壓抑與痛苦。可以這麼說,她是迪士尼童話王國裡面,在人設上最接近“人”的角色。人是複雜又矛盾的動物,而Elsa的人設,恰恰也是複雜又矛盾的。她跟迪士尼以往的公主(包括anna)所擁有的“樂觀、堅強、勇敢”等充滿教育意義的完美人設不同,Elsa既不完美,也不那麼充滿教育意義(對小孩而言)。她不樂觀,她很壓抑;她不堅強,她會崩潰;她也不勇敢,她會逃避……你能在她身上看到的正能量,可能就只有克己的善良。

這不就是“人”嗎?人無完人,沒有人能夠保證永遠積極樂觀堅強勇敢的。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堅強要勇敢,可是長大了才發現,痛苦在所難免,消極避世崩潰逃避都是人正常的生理反應啊!我們也想像迪士尼的公主們一樣樂觀堅強勇敢樂觀面對,可有時候就是“臣妾做不到啊”!而Elsa恰恰反其道而行來告訴你:你有權利不堅強不勇敢,但也不需要悲觀,你改變不了環境、甚至改變不了自身,至少你可以試著接受你自己,試著跟不完美的自己和解。逃跑可恥但有用,so,just let it go。

至於很多人提到的Elsa女王獨立、靠自己、不需要王子等等之類的,當然也是她受歡迎的因素,但我覺得這些都不是主要的。一個角色受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如此廣泛的青睞,一定是因為什麼東西戳中了人們的內心而引發了廣泛的共鳴。所以,我個人覺得,Elsa身上帶著的“人”味兒,才是讓她爆紅的最主要因素。

至於Anna,她是典型的童話角色,樂觀、堅強、勇敢,即使遭遇痛苦,她不僅可以迅速自我恢復去Do the next right thing,還能開導Elsa(你是上天的恩賜)。這才是小朋友們學習的榜樣,這也是為什麼當年還沒踏入社會的我會先喜歡上Anna的原因(不過有一點我覺得有點迷的是:我以為Anna是for kids的,Elsa是for grown ups的,但反而小朋友們都很喜歡Elsa)。Anna的外在品格十分耀眼,觀眾一看就會喜歡上的那種,她是一個完美的角色。但完美的角色,往往趨於平面單一,像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神,缺少“人”的共鳴點。而Elsa,她的品格是內在的,需要一定閱歷才能讀懂。她不完美,也不耀眼,她雖然是個“紙片人”,卻更像是一個真實的“人”,許多人能在Elsa身上找到自己,大家憐惜Elsa其實也在憐惜自己。

這兩個角色戲裡戲外的結果也恰恰印證了我的觀點:作為完美的童話角色,anna獲得了童話式的大團圓結局——愛情事業王位三豐收,什麼都有;而Elsa在戲裡除了所謂的“自由”外一無所有(據說本來還要被寫死的),但在戲外她卻得到了全世界的愛。






小鳳看電影


看到這個問題,我驚訝地發現Elsa居然不是女主,但不管網絡怎樣評判,她就是我心中的女主。至於她為什麼會火,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美得精緻,優雅有靈氣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第一印象美好與否,外貌長相真的很大關係。迪士尼的動漫設計都很精緻。Anna和Elsa也各有各的特色,但相比妹妹的活潑好動,一頭銀髮,身穿或藍或綠裙子的ELas真的是高冷精緻,優雅有靈氣,尤其在唱“let it go”的時候,將一個女王的美、女王的傲氣、女王的霸氣全然展現。而這個從《冰雪奇緣》上線之後,大人小孩都爭相模仿就可以看得出,畢竟美好的事物,誰會抗拒呢!

二、善良有擔當的性格

小時候的Elsa和妹妹Anna一樣,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她利用冰封的魔力,為妹妹提供了很多玩耍的樂趣,但因為無意傷害了妹妹,她把自己孤立了起來,因為怕再次失控,而傷害到妹妹或者更多無辜的人。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Elsa對Anna的愛護無處不在,她把一個國家撐了起來,讓妹妹享受公主的無憂無慮。相信誰都希望擁有這樣一位天使姐姐吧!

因為姐妹的爭吵,Elsa在登基大典上,意外導致她的魔法失控,使得王國被冰天雪地所覆蓋。她害怕自己會再次傷害他人,孤身逃進了雪山。由此至終,我們都能看到Elsa的善良之心。最終Anna找到破解魔咒的方法,但試問,如果一個沒有善良之心的人,又怎麼輕易被感化呢?

三、獵奇心作祟,對超能力的嚮往

其實,人具有很強的獵奇心,Elsa的與眾不同自然而然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另外,電影裡只是介紹Elsa生來就擁有呼風喚雪的魔力,但真的是生來如此嗎?反正我看完之後,自己就腦補了幾個原因。這不《冰雪奇緣2》 就講述了艾莎為了破解自己的身世之謎而開始了一段奇妙的冒險之旅。

生活總會有很多的不如意,小時候,我們經常說:代表月亮消滅你,其實這就是對超能力的嚮往,前期Elsa雖受到魔法的限制,但最終破解了不是嗎。芸芸眾生,在生活的壓力之下,在快要喘息不過的時候,何嘗不希望有這種超能力讓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可能性、選擇性呢!


以上就是我認為Elsa大火的原因,歡迎來分享交流,希望我請關注“老張家生活談”


老張家生活談


你們好,我是一個影視愛好者,最喜歡的就是劇情片跟科幻片,影視能帶給人們輕鬆愉悅的情緒,也能帶給人們傷心悲傷的感覺,每一種劇情都會引發人們無窮的遐想,每種影視都有不同的享受視感,影視在豐富著人們的生活,在影視領域方面,我有很多特別的觀點,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在Elsa的加冕禮那天,Anna就要和剛剛認識的王子結婚,這種衝動、任性的性格,不會圈粉。這個王子最終被證明,根本不是Anna的真愛,只是想利用Anna,得到王位。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個妹妹有點傻。Anna後面不顧一切的去找回姐姐,還是很勇敢的,但與姐姐的光芒相比,顯得不夠強大。

相反,Elsa因為還不能控制自己的魔法,誤傷了妹妹之後,選擇了封閉自己,這點最初就很令人感動。後來,她害怕自己的魔法會傷人,逃走之後,變出了冰雪的世界,什麼也不再害怕,這種成長經歷,非常吸引人。

並不是Anna不好,只是,人們往往只對自己沒有的東西產生羨慕與追捧。

就像《機器貓》中,主角是大雄,火的卻是小叮噹。如果給你一次機會,你也會選擇嘗試當有魔法的Elsa女王,而不是相對普通的Anna公主。


大世界電影


我們身上都有Anna的影子,但不是每個人都有Elsa的魔法。

看電影時,每個小女孩都覺得Anna就像自己的朋友,與自己一般無二。但Elsa這位擁有魔法的姐姐,就像仙女一樣,滿足我們更多美好的幻想與期待。

並不是Anna不好,只是,人們往往只對自己沒有的東西產生羨慕與追捧。

就像《機器貓》中,主角是大雄,火的卻是小叮噹。

如果給你一次機會,你也會選擇嘗試當有魔法的Elsa女王,而不是相對普通的Anna公主。


狐小唯


六年前第一次看《冰雪奇緣》的時候我也有同樣的疑惑。

當時我還在讀書,是跟同學一起去電影院看的,當時也沒覺得Let it go有多震撼,就是覺得這是美國電影的正常操作而已啊。電影看完,喜歡anna,畢竟陽光可愛。然鵝發現,elsa更受歡迎,當時也很不解,不過冰雪這部電影在我心中也沒有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記,所以也沒有去深究。

六年後,出來工作了。聽說《冰雪奇緣2》上映了,上網找來資源再複習了一次《冰雪奇緣1》,這下終於解開了六年前的疑惑。這次,我終於get到了Elsa!我get到了她的痛苦。有些東西,還真的是長大了才懂,尤其是出來社會被社會教著做人之後才能理解。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人活著終究還是會痛苦的。雖然我跟Elsa痛苦的原由不一樣,但就是“痛苦”這個點,就足以讓我對她產生共鳴。

好死不死,然後去看了《冰雪奇緣2》,這下好了,徹底掉進Elsa的坑裡了……

Elsa就是這麼一個悲情的角色,她是故事的主角,可是她卻是灰色調的。她站在權力的巔峰,卻活的如此卑微;她有強大的外在(魔法),內心卻極度壓抑與痛苦。可以這麼說,她是迪士尼童話王國裡面,在人設上最接近“人”的角色。人是複雜又矛盾的動物,而Elsa的人設,恰恰也是複雜又矛盾的。她跟迪士尼以往的公主(包括anna)所擁有的“樂觀、堅強、勇敢”等充滿教育意義的完美人設不同,Elsa既不完美,也不那麼充滿教育意義(對小孩而言)。她不樂觀,她很壓抑;她不堅強,她會崩潰;她也不勇敢,她會逃避……你能在她身上看到的正能量,可能就只有克己的善良。

這不就是“人”嗎?人無完人,沒有人能夠保證永遠積極樂觀堅強勇敢的。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堅強要勇敢,可是長大了才發現,痛苦在所難免,消極避世崩潰逃避都是人正常的生理反應啊!我們也想像迪士尼的公主們一樣樂觀堅強勇敢樂觀面對,可有時候就是“臣妾做不到啊”!而Elsa恰恰反其道而行來告訴你:你有權利不堅強不勇敢,但也不需要悲觀,你改變不了環境、甚至改變不了自身,至少你可以試著接受你自己,試著跟不完美的自己和解。逃跑可恥但有用,so,just let it go。

至於很多人提到的Elsa女王獨立、靠自己、不需要王子等等之類的,當然也是她受歡迎的因素,但我覺得這些都不是主要的。一個角色受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如此廣泛的青睞,一定是因為什麼東西戳中了人們的內心而引發了廣泛的共鳴。所以,我個人覺得,Elsa身上帶著的“人”味兒,才是讓她爆紅的最主要因素。

至於Anna,她是典型的童話角色,樂觀、堅強、勇敢,即使遭遇痛苦,她不僅可以迅速自我恢復去Do the next right thing,還能開導Elsa(你是上天的恩賜)。這才是小朋友們學習的榜樣,這也是為什麼當年還沒踏入社會的我會先喜歡上Anna的原因(不過有一點我覺得有點迷的是:我以為Anna是for kids的,Elsa是for grown ups的,但反而小朋友們都很喜歡Elsa)。Anna的外在品格十分耀眼,觀眾一看就會喜歡上的那種,她是一個完美的角色。但完美的角色,往往趨於平面單一,像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神,缺少“人”的共鳴點。而Elsa,她的品格是內在的,需要一定閱歷才能讀懂。她不完美,也不耀眼,她雖然是個“紙片人”,卻更像是一個真實的“人”,許多人能在Elsa身上找到自己,大家憐惜Elsa其實也在憐惜自己。

這兩個角色戲裡戲外的結果也恰恰印證了我的觀點:作為完美的童話角色,anna獲得了童話式的大團圓結局——愛情事業王位三豐收,什麼都有;而Elsa在戲裡除了所謂的“自由”外一無所有(據說本來還要被寫死的),但在戲外她卻得到了全世界的愛。


火狐說電影


六年前第一次看《冰雪奇緣》的時候我也有同樣的疑惑。

當時我還在讀書,是跟同學一起去電影院看的,當時也沒覺得Let it go有多震撼,就是覺得這是美國電影的正常操作而已啊。電影看完,喜歡anna,畢竟陽光可愛。然鵝發現,elsa更受歡迎,當時也很不解,不過冰雪這部電影在我心中也沒有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記,所以也沒有去深究。

六年後,出來工作了。聽說《冰雪奇緣2》上映了,上網找來資源再複習了一次《冰雪奇緣1》,這下終於解開了六年前的疑惑。這次,我終於get到了Elsa!我get到了她的痛苦。有些東西,還真的是長大了才懂,尤其是出來社會被社會教著做人之後才能理解。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人活著終究還是會痛苦的。雖然我跟Elsa痛苦的原由不一樣,但就是“痛苦”這個點,就足以讓我對她產生共鳴。

好死不死,然後去看了《冰雪奇緣2》,這下好了,徹底掉進Elsa的坑裡了……

Elsa就是這麼一個悲情的角色,她是故事的主角,可是她卻是灰色調的。她站在權力的巔峰,卻活的如此卑微;她有強大的外在(魔法),內心卻極度壓抑與痛苦。可以這麼說,她是迪士尼童話王國裡面,在人設上最接近“人”的角色。人是複雜又矛盾的動物,而Elsa的人設,恰恰也是複雜又矛盾的。她跟迪士尼以往的公主(包括anna)所擁有的“樂觀、堅強、勇敢”等充滿教育意義的完美人設不同,Elsa既不完美,也不那麼充滿教育意義(對小孩而言)。她不樂觀,她很壓抑;她不堅強,她會崩潰;她也不勇敢,她會逃避……你能在她身上看到的正能量,可能就只有克己的善良。

這不就是“人”嗎?人無完人,沒有人能夠保證永遠積極樂觀堅強勇敢的。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堅強要勇敢,可是長大了才發現,痛苦在所難免,消極避世崩潰逃避都是人正常的生理反應啊!我們也想像迪士尼的公主們一樣樂觀堅強勇敢樂觀面對,可有時候就是“臣妾做不到啊”!而Elsa恰恰反其道而行來告訴你:你有權利不堅強不勇敢,但也不需要悲觀,你改變不了環境、甚至改變不了自身,至少你可以試著接受你自己,試著跟不完美的自己和解。逃跑可恥但有用,so,just let it go。

至於很多人提到的Elsa女王獨立、靠自己、不需要王子等等之類的,當然也是她受歡迎的因素,但我覺得這些都不是主要的。一個角色受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如此廣泛的青睞,一定是因為什麼東西戳中了人們的內心而引發了廣泛的共鳴。所以,我個人覺得,Elsa身上帶著的“人”味兒,才是讓她爆紅的最主要因素。

至於Anna,她是典型的童話角色,樂觀、堅強、勇敢,即使遭遇痛苦,她不僅可以迅速自我恢復去Do the next right thing,還能開導Elsa(你是上天的恩賜)。這才是小朋友們學習的榜樣,這也是為什麼當年還沒踏入社會的我會先喜歡上Anna的原因(不過有一點我覺得有點迷的是:我以為Anna是for kids的,Elsa是for grown ups的,但反而小朋友們都很喜歡Elsa)。Anna的外在品格十分耀眼,觀眾一看就會喜歡上的那種,她是一個完美的角色。但完美的角色,往往趨於平面單一,像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神,缺少“人”的共鳴點。而Elsa,她的品格是內在的,需要一定閱歷才能讀懂。她不完美,也不耀眼,她雖然是個“紙片人”,卻更像是一個真實的“人”,許多人能在Elsa身上找到自己,大家憐惜Elsa其實也在憐惜自己。

這兩個角色戲裡戲外的結果也恰恰印證了我的觀點:作為完美的童話角色,anna獲得了童話式的大團圓結局——愛情事業王位三豐收,什麼都有;而Elsa在戲裡除了所謂的“自由”外一無所有(據說本來還要被寫死的),但在戲外她卻得到了全世界的愛。


城市獵人331


人物性格和故事設定。Elsa是女王,Anna是天真爛漫的小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