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2000億打工王國—出走富士康,依託蘋果創業成功

以下文章來源於華商韜略 ,作者華商韜略

邦哥推薦:從出走富士康,到隻身撐起2000億帝國,她的胃口越來越大。蘋果更成了立訊精密的搖錢樹,體現在財報數字上,那就是:從2018年6月至今,立訊精密所有季報的扣非淨利潤,全部以60%以上的增速狂漲。蘋果為何一直選擇立訊精密,庫克為什麼厚愛王來春?

做一個主帥

如果王來春掉進人群,你並不能迅速找到她。

從來不知道她的人,如果被告知她是個老闆,大多數人能想到的,可能是一間社區超市,一家規模不大的餐館,或者是一家路邊洗車場。

但,她是以580億身家跑進《胡潤全球富豪榜》的世界女富豪。

王來春的傳奇,從遇到郭臺銘開始。

霸道總裁郭臺銘常以成吉思汗自比,這個在金門炮兵團當過排長的天秤座男人,用最嚴苛的軍事化管理,打造出全球無敵的代工帝國。

第一次見到郭總時,王來春還是一名不起眼的流水線工人。21歲,初中學歷,很土,剛從農村趕到大城市打工。但很快,這個小角色開始大爆發。

她對工作一直是公認的熱情澎湃。工友下班後,選擇去休息,她卻繼續留在廠裡幹活。領導經常表揚她,她卻怕因此和同事產生隔閡,就在別人睡覺時,偷偷去加班……

憑著“拼命三娘”的勁頭和優異的業績,王來春獲得了領導乃至郭臺銘的認同。到1998年,她已是富士康在大陸的頭號領導,管理著幾千工人。

這一年,比爾蓋茨發佈了Win98,馬雲創業剛失敗,馬化騰和同學註冊了騰訊,劉強東從光碟攤煉出了京東新媒體……

31歲的王來春,選擇離開富士康。

她跟哥哥掏光了積蓄,又找郭臺銘借到一筆錢,得以把香港立訊收入囊中。起初,這是一家只能做連接線、連接器的小企業。但靠著它,王來春一邊接國際訂單,一邊做來料代工。

從此,王來春開始像郭臺銘那樣統領三軍。

2004年的股東大會上,郭臺銘對著所有股東提了一個嚴肅的問題:“產品價格跌了30%,為什麼我們的收入還能漲30%?因為訂單數量增加了60%。但問題是,我們不可能增加30%的人力!”

那一年,王來春決定替郭臺銘來增加這個人力。

她回到深圳創辦立訊精密,緊緊圍繞富士康,為其做貼身配套服務。老東家漸成第一大客戶,長期以來,富士康的訂單佔據立訊精密營收的半壁江山。

人們總是猜不透王來春與郭臺銘的關係,但事實可能並不複雜:

郭臺銘為別人代工,她為郭臺銘代工。

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交所上市,王來春身家達23億,躋身中國富豪榜。郭臺銘說:“富士康在中國大陸創造了很多億萬富翁,王來春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也許,在郭臺銘看來,他們還有一層關係,創造與被創造:立訊精密是富士康創造的,王來春是郭臺銘創造的。

但上市後的立訊精密,早就不甘做富士康的附庸。它開始和蘋果頻頻接觸,然後一路擴張、深度捆綁,一如郭臺銘當年把富士康變成“紫禁城”。

2020年2月27日,立訊精密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9年實現營收623.80億元,同比增長74%。兩天後,A股遭遇3%以上大跌,科技股重挫,立訊精密卻成萬綠叢中一點紅,上漲2.22%。

與之伴隨的,是立訊精密2000億的市值。自2010年上市以來,它的股價漲了30倍。

蘋果中國區公關總監顧蔚如此評價王來春:“她是我最佩服的女性科技領袖之一。”

面對讚譽,王來春只是微微一笑:“運氣好罷了。”

但低調的言辭,掩蓋不住她的堅韌與魄力,就像郭臺銘所說:“做一個主帥,用行動表現,勝過一百篇演講。”

與蘋果不期而遇

2009年的一個下午,庫克起身從屋子中離開,他有些低落。

剛驗完血型的庫克發現,他和喬布斯有著同種非常罕見的血型,翻過的醫學資料上說,這可能允許他將自己的一部分肝臟移植到喬布斯身上。他試著說服喬布斯接受自己的移植,但被喬布斯幾乎吼叫著拒絕:

“不,我不會接受的!”

兩年後,也就是立訊精密上市第二年,喬布斯去世。

面對消費者溫文爾雅的庫克,卻以霸道整合供應鏈聞名。早在1997年,蘋果深陷虧損泥潭,庫克就以巨大魄力逆轉其局,主要措施包括:

將主要供應商,從100家猛砍到24家;19個庫房,關閉10個;生產週期,從4個月壓縮到2個月;庫存週期,從1個月縮短到6天……

在庫克的霹靂手段下,蘋果一舉扭虧為盈,並逐步關閉自有工廠,打造出一條重研發、輕製造的“黃金供應鏈”。

待到“喬幫主”去世、正式執掌蘋果,庫克的蘿蔔加大棒,更一併向代工廠砍去。

根據獨立分析師Horace Dediu的統計,蘋果在2010年就為供應鏈投資了數十億美元,而彭博社更指出,蘋果2013年在供應鏈的機器與激光設備上投入了105億美元之多。

在產能方面,雖然不少科技巨頭也有投資、甚至買斷供應鏈來保證產能的經驗。但是由於資金鍊充裕,蘋果手法更為激進。

庫克帶領著蘋果通過少款多量的優勢,在不為庫存帶來壓力的情況下,用訂單控制全球產業鏈產能。

2011年,蘋果花了39億美元,買斷LG的高分辨率屏幕,使市場嚴重缺貨;2014年,它又花了大錢買了全球23%的閃存產能,使閃存市場出現大幅降價……

與此同時,原來只能做連接器的立訊精密,開始了一連串的收購:

併購江西博碩,完成對連接器、線纜製造上游產業鏈的整合;

併購崑山聯滔、深圳科爾通,從而擁有高頻信號連接線、精密連接器、新一代天線等技術,成為蘋果、華為供應商;

三次增持臺灣宣德,成為中國大陸USB Type-C連接器唯一主力供應商;

……

強力的技術併購,讓立訊精密打入蘋果供應鏈,逐步建立核心優勢:

2014年,拿下蘋果Lightning數據線業務;

2015年,攻克Apple Watch無線充電模組,成為核心供應商;

2016年,代工第一代Watch組件;

2017年,為iPhone8提供連接器、AirPods供應微型揚聲器,成為AirPower無線充電Tx線圈的獨家供應商;

2018年,開始為蘋果供應線性馬達;

……

就這樣,消費電子成為立訊精密的主力業務:2014~2018年,這一業務四年營收復合增速為78.3%。

蘋果更成了立訊精密的搖錢樹,體現在財報數字上,那就是:從2018年6月至今,立訊精密所有季報的扣非淨利潤,全部以60%以上的增速狂漲。

制勝三寶:短週期、高優良、低成本

2017年12月4日,和王興在上海吃完生煎的庫克,來到崑山訪問立訊精密。

除了在車間和工人們談笑風生,庫克對立訊更讚不絕口:“他們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細思融入AirPods的製造。董事長王來春女士打造了以人為本的卓越文化。我們很高興可以跟他們合作!”

▲王來春(中)與庫克(右)在一起

溫和又精明的庫克,為何一直選擇立訊精密?

機會不會從天降。

起初,臺灣英業達才是蘋果AirPods的獨家代工廠。但蘋果發現,英業達的良品率一直不理想。

在這款火爆全球的無線耳機裡,要塞入幾百個精密元器件。工人們要像繡花一樣,細緻耐心地小心組裝。趕進度似乎不可能,良品率更要碰運氣。

但王來春把不可能變為了可能。立訊精密發現了內部連接線產品的關鍵瓶頸,用自動化方式解決,大幅縮短髮貨週期,良品率也接近100%。

庫克到崑山時,立訊精密剛將11條AirPods生產線拓展為15條,從此超越英業達,成為蘋果在中國的最大連接器供應商。

在外人看來,王來春最擅長的套路,似乎就是技術併購,彷彿完成了併購,蘋果的訂單便會從天而降。實際上,她更擅長把一個不起眼的物件做到極致,再通過整合產業鏈、提高核心研發能力,最終把小物件打造成超級單品。

比如,蘋果充電器上的圓形貼膜,就要求附著在產品上沒有氣泡。為此,立訊精密做了23次試驗,讓蘋果的偏執設計得償所願。

從不起眼的連接器,到精細的AirPods、線性馬達,立訊精密莫不如此。

庫克對立訊精密的細節掌控,也相當滿意,“這並不是一間普通的工廠,需要有很高的技術含量。”

2018年財報顯示,立訊精密研發費用高達25.15億,當年獲得授權專利238項,研發人員超過7200多人。

很難相信,這是一家代工廠的投入和配置。

當然,重要的問題,依然是成本。喜歡問員工“尿尿黃不黃”的郭臺銘,最懂得如何調動員工責任心、提高效率並降低人力成本。“經常把郭總裁的名言講解給員工聽,讓員工感受富士康文化”的王來春,自然也深諳此道。

為此,立訊精密2016年就在越南新設子公司,2019年又增資17億元以擴充海外產能。眾所周知,越南的勞動力便宜,差不多是中國的三分之一。

事實上,不止蘋果,全球手機前六強的華為、OPPO、vivo和小米等中國手機主流品牌,全是立訊精密的客戶。

如今,5G換機潮來臨,立訊精密迎來長期利好。

但王來春還有更大的野望——進軍汽車產業鏈,並重復了同樣的併購套路。

2012年,併購福建源光,進入汽車線束組裝領域,承接日本住友的訂單;2013年,收購德國公司SuK,切入寶馬、奔馳供應鏈……

在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的當下,立訊精密的汽車線束、汽車連接器,又一次站在時代的風口,並拿下日產、英菲尼迪、蔚來、眾泰等一眾汽車客戶。

2019年最後一天,當投資者問及立訊精密是否打入“特斯拉產業鏈”,董秘卻“基於契約精神”,對此不置可否。

結果,在32個交易日內,立訊精密股價暴漲40%。

蘋果副總裁喬斯維亞克評價庫克,他擁有一種特殊本領:

他知道什麼東西最後一定會成功。

也許,立訊今天的成功,從王來春決定出走富士康的那天就註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