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不学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如果朱棣学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明朝历史会怎样发展?

三国英雄曹操


这个问题,我觉得同时低估了三个人,一是低估了朱元璋对明帝国的控制力,二是低估了朱棣作为一个成熟的军事家、政治家,成功的封建帝王的判断和分析力,三是低估了李世民作为一个杰出军事将领和优秀帝王的水准,将他和朱棣等同。这话朱棣同志也许很不服气,但是先别急,我们后面慢慢再说。至于李渊同志,虽然成为太上皇在一定意义上有被迫的成分,但鉴于江山大部分不是他亲自打的,既然坐享其成,难免要付出点代价,所以这里就不给他申诉的机会了。

好,下面进入正题,朱棣为什么不学李世民。通俗点说,他既不蠢,也不傻,这事摆明毫无号召力。简单而言,叫名不正言不顺,在古代,儿子造老子的反,至少在合法性上,几乎完全站不住脚。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对杀兄屠弟并不遮掩,但对李渊的处置,史官记载多少还是有些暧昧,就是出于合法性的考虑。当然,厚颜无耻到底,彻底抛开合法性,讲究成王败寇行不行呢?当然可以。那么这就回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朱棣有可能成功吗?我想这一点没有人有疑问,朱元璋作为历史上起点最低的开国帝王,开局一个碗,江山全靠打。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唯一一次成功由南向北完成北伐,统一全国,收回沦陷数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对朱元璋,可以说他残忍、严苛、滥杀功臣,但要说他不能打,被自己儿子带着几万人给掀翻了,守不住自己的江山,恐怕朱棣同志自己都不会信(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表示:附议!)。

(朱元璋 难道是我老了,提不动刀了?)

事实上,历史上朱棣打败建文帝,有很多偶然性,自身水平占一半,对手太菜太蠢占一半。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是因为他本来就是唐朝开国功臣集团的总代表,江山是他一手打下来的。二就是他掌握着唐朝武装力量的实权,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颠扑不破,三是他自己就是一代名将,自古能军者,无出其右,这句话还有一句,其次为朱元璋。朱棣同这两位相比,实在不够资本。明朝开国,朱棣最多只能算是参与,不能说毫无功劳,也不能说有太多功劳。即便到了洪武晚期,他也只是一个实力较为强大的藩王,不占有绝对的优势。

(朱棣 胡子可以飘,人不能飘啊)

最后说说低估李世民这一点。唐太宗与明成祖都是历史上比较成功的帝王,但就我个人来看,朱棣至少有一点是比不上李世民的,那就是心胸。忠于李建成的魏征能够得到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忠于建文帝的方孝孺,只在历史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诛十族的记录,就凭此一点,朱棣同志不配与李世民相比较。

万一的万一,朱棣真的学了,会怎么样呢。大概朱元璋会给他一道圣旨,翻译过来就是:但凡有一颗花生米,你也不会喝成这样,赐花生米一盘。这里要说的是,朱元璋虽然残忍,但对自家的儿子,应该还不至于手刃,所以花生米应该是没毒的,朱棣可以放心下酒。朱棣和他的子孙,下场大概就是会被终身囚禁,类似历史上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儿子,直到明英宗时方被释放,行为痴傻,几乎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至于朱棣的属下,朱元璋的屠刀是不会客气的,如道衍之流,那肯定是骨灰都给扬了。明朝会继续在建文帝一系传承,但看建文帝治国的水平,就皇帝这项职业而言,他的成就不会超过朱棣,明帝国的盛世或许要晚一些,或许根本就不会来到了。


树新古


第一,朱棣不敢,朱棣虽说也是有为之主,但是面对朱元璋还是差的很远,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领导才能!第二,根本不可能成功,朱元璋是个权利欲望极强的人,这跟他年少时经历很多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有关,他深知权利的重要性,牢牢的将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明朝的天下是朱元璋打下来的,他的战略眼光与战术思想都经历过乱世的考验。在军队以及文官士大夫阶层的威望也非标高,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篡位是不可能成功的。反观唐朝确有所不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虽然也很有才能,战略眼光独到,但是天下几乎都是自己儿子打下来的。自己儿子指挥天下兵马,在军队中的威望就非常高,而且打天下的过程中,也会聚集一大批士大夫阶层,而皇帝李渊对此也不会深究,因为要维护天下安定,必须依耐李世民,李世民打仗必须要有军队与谋士,李世民出色的军事领导才能让大伙都心服。大家都默认了李世民是适合当皇帝的!



朱棣虽然也是藩王,手里也有军队,但军队数量有限,只占全国大多数军队的一部分,而且朱棣手下也没有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谋士。朱元璋在,朱棣是不敢有想法的,朱元璋不在了,朱棣还要看看其他兄弟,因为朱棣排行老四,老二老三手里的军队也不少,只是朱棣起兵时,老二老三也早死了。明朝有能力的开国功臣都被朱元璋杀完了,建文帝在深宫长大,也没有什么魄力,结果就让朱棣成功篡位了。古代藩王篡位成功者很少,朱棣是幸运的。如果朱标不早死,朱元璋也不会因为怕朱允炆震不住这些开国元勋而大动屠刀,朱棣也不可能如此顺利就坐上了龙椅!


竹杖芒鞋4444


朱棣和李世民的情况不一样。

李世民是李渊的二儿子,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儿子,他们都是开国皇帝的儿子,这是他俩的共同之处。

但是李世民除了皇帝儿子身份之外,他还有一个朱棣没有身份,这个身份就是——唐朝头号开国功臣。


网络上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问唐朝为什么不杀功臣?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李世民就是大唐王朝最大的功臣,他代表的就是功臣集团的利益。李渊要想清洗功臣,他首先就得清洗掉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实力之强,已经强到了让李渊也清洗不掉他,只能让李建成和他对耗,才能保自己的皇位程度。所以李渊也就没有杀功臣。

而李世民因为是功臣集团代理人,他没必要清洗自己的队友,这会消耗他的基本盘。所以他也没有怎么滥杀功臣。

换而言之,李世民篡位之前的实力,已经强到李渊拿他没办法的地步了。而李世民篡位也不是子篡父模式,他是典型的权臣逼宫模式,就像魏晋南北朝进宫逼宫的那些宰相一样,随随便便一个政变就解决了问题。

关于玄武门之变,这里再多说一点。先看下面这张图。


看到玄武门的位置在哪了吗?

看到李建成住的东宫在哪吗?

看到李渊住的太极宫在哪吗?

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他想怼的人到底是谁,是不是一目了然了?

他不是要对付李建成,他要对付的人,恰恰就是李渊。

如果李建成那天不去玄武门,李世民要对付的人就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了,而是直接扭头进玄武门,把老爹给逼下台。

假设李渊就是死活不下台,李世民大概率会直接宰了他。杀皇帝而已,南北朝那会儿宰皇帝跟宰只鸡一样。顶多就是李世民事后多挤点眼泪罢了。

所以说,李世民发动的政变,其实就是典型的权臣政变。把皇宫围住,带兵进宫,逼皇帝下台。就这么简单。



李世民说完了,再说朱棣。

朱棣具备李世民的实力和条件吗?

很明显,不具体。

首先,朱元璋不是李渊,他对朝政的控制力远超李渊。一个敢废了丞相制度的人,你说他恐怖恐怖?

其次,朱棣不是明朝开国功臣,他没有自己的心腹班底。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时,朱棣当时才8岁,他当时就是个小屁孩子。别说跟朱元璋比了,就算跟朱标也比不了。

公元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此时的朱棣掌握了一些部队,才算是有一点自己的基本盘了。但是朱元璋封了几个王,朱棣只是其中之一。这些藩王相互牵制,所以很显然,朱棣当时也没有跟朱标、朱元璋叫板的实力。

第三,朱棣的造反难度很大。相比于李世民来说,朱棣要造反,他等于是找死。



在当时,如果一定要在皇子中找一个具备造反条件的人出来,这个人也只能是朱标,因为朱标就在南京,离朱元璋近。而且朱标已经有自己的“太子党”了,蓝玉和常氏家族都是他的政治死党。他稍稍有一点跟朱元璋叫板的实力。

至于朱棣,朱元璋但凡在位一天,他就是个渣渣,他要敢反,都不用朱元璋动手,北平东北方向驻守的宁王朱权就会立即带兵围北平,捆了朱棣去南京向老爹和大哥请功,顺便吞了朱棣的部属钱粮。

即便朱权不动手,矗在朱棣西面的晋王朱棡也会代兵把他给灭了,然后捆了朱棣全家去南京向老爹和大哥请功,顺便也吞了朱棣的部属钱粮。

所以说,李世民和朱棣,根本不具备任何可比性。朱棣就是运气好,熬死了大哥、二哥和三哥,又摊上朱允炆这个废材侄子。别说是朱元璋和朱标,当时就算老二和老三随便一个还活着,朱棣都不敢反。

因此,如果一定要在朱元璋的儿子中找个人跟李世民对比,那也这个人也应该是朱标。

最后再说说题目中所问的:“如果朱棣逼朱元璋退位,历史会怎么样”?

我觉得,不会怎么样。明朝的制度是朱元璋定下来的,有一定的合理性。朱棣即便靠篡位上台了,他也不可能大修大改。最终他还是会“萧规曹随”,按照朱元璋设计的制度把路走下去。

不过,这种假设下的朱棣,可能会比历史上的朱棣更为霸气侧漏。

历史上的朱棣承受了篡位的名声,下半辈子干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通过打蒙古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他取代朱允炆的合理性。鉴于篡老父皇位比篡侄子皇位具有更大的民间非议性,所以我觉得这种假设下的朱棣,他所取得的“武功”可能会比历史上的朱棣要更大一些。


Mer86


朱棣的野心很大,应该说,从朱标英年早逝开始,他就有了当皇帝的想法。实际上,那时候他就已经在开始做准备了。他的第一谋士姚广孝也悄悄地在和他研究夺权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他没想过在那时候夺朱元璋的权呢?如果在那时候夺朱元璋的权,也就不可能出现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而后来朱允炆又削藩这样的事情了。

(朱棣画像)

这种提前夺权的情况,历史上是出现过的。当年李世民就提前把他的爹李渊赶下台,自己当了皇帝。也就是说,对于朱棣来说,有成功的案例,他可以有样学样。

而且,朱棣和李世民的情况非常相似。他们都是重兵在手。曾经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另一方面,和他们争夺皇位的人,无论是李建成还是朱允炆,都没有什么作战经验。朱棣想打败政敌,提前上位,其实也是办得到的。那么,他为什么不学习李世民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李世民的情况,再对比一下朱棣的情况。

一、朱棣和朱允炆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

李世民和李建成是有矛盾的。这个矛盾越来越大,以至于最后发展到,两人完全不可能调和。

但是,朱棣的情况不一样。虽然说,朱标去世以后,在朱元璋的儿子中,尤其是在朱元璋的嫡子中,朱棣是最有资格获得太子之位的。朱棣的心中,肯定也是想被立为太子的。不过这样的心思,他并没有表露出来。因此,朱允炆在表面上和他并没有矛盾,他们不可能发生直接的冲突。

(朱允炆画像)

二、朱棣和朱允炆没有冲突的机会。

由于李渊初次当皇帝,因此不懂得该怎么经营后代,以至于李世民和李建成都住在皇宫里。根据后世的史学家分析,李世民和李建成之所以发生矛盾,就是因为他们都同时住在皇宫里,并且他们又住得很近,同时,他们之间又没有秩序和规矩,甚至都可以随便带刀带枪在皇宫里面走来走去。

这样一来,李世民对李建成缺乏敬畏,同时,他们相互使绊子的机会非常多。事实上也是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曾经在酒里下毒,想毒死李世民,结果没有得逞。但是,李世民却果断地发动了“玄武门政变”,抢先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如果他们不是都住在皇宫里,不是住得那么近,他们有机会干这些吗?

明朝不一样,明朝采用的是藩王制度。藩王都在藩国里,藩王是不允许随便回朝廷来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回朝廷来,自然就不可能在一起相互倾轧。所以朱棣和朱允炆互相伤害的机会就很少,不可能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互相伤害了。

(朱元璋画像)

三、朱棣没有可能造朱元璋的反。

在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儿子如果想找造父亲的反,夺取父亲的权位,是不可能得到任何人支持的。所以从古至今,几乎没有逼迫父亲退位的。

李世民的情况其实是一种特例。为什么说李世民的情况是一种特例呢?因为李世民在发动了玄武门政变以后,他就遇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毕竟是他亲手射死了李建成。这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李建成是太子,是亲哥哥,射死李建成,可以算得上是大逆不道。如果他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李渊却不处理他,这怎么说得过去呢。但是,要处理李世民,李世民不愿意,李渊也不敢。正因为有这样一种特殊情况,所以李世民才要逼迫李渊退位。只有李渊退位,让李世民当皇帝了,啥事都他说了算,因此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了。

而朱棣因为没有杀谁的经历,所以他不担心受到处罚。不担心受到惩罚,就没有必要逼朱元璋退位。

再说了,朱棣就算造反,也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因为当时,朝廷上下全国上下都是听朱元璋的。他要是举兵反抗朱元璋,那就是以卵击石,因此是不可能做这种糊涂事的。

从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显然,朱棣不会学李世民,逼迫他的父亲退位。


张生全精彩历史


朱棣逼朱元璋退位?借朱棣100+个胆子,他也不敢啊!

如果朱棣真的失心疯了,逼自己杀人不眨眼的老子退位,他必败无疑,起码也要被终身监禁,后世子孙也跟着永不翻身!


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明朝历史的走向真的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朱棣被圈禁,朱允炆在爷爷归天后顺利登基,任用他信任的方孝孺黄子澄等一大批书呆子政治家,开始对朱元璋留下的大明进行改造!不久就会文风蔚然武功全废!

接下来死灰复燃的蒙古人反扑,横行沿海的倭寇猖獗,登陆朝鲜的日本人……

不敢再想下去了!


李飞叨


哈哈,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举起义旗,李建成、李世民为左右大都督,李元吉留守,出兵长安。此时杨广在江都,各地的起义军让隋军手忙脚乱,无暇顾及李渊,于是李渊仅用几个月就顺利攻克长安。

对比李渊,朱元璋的称帝之路就显得十分曲折,从一介草民一步步爬到帝王之巅。朱元璋的路上有无数强大的敌人,张士诚、陈友谅、元朝政府,然而朱元璋却用事实证明,他才是当世最杰出的统帅。

李世民是李渊次子,朱棣是朱元璋四子,相同之处是他们都是通过篡位登基。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发动靖难之役,经过三年征战才获得成功,那么为何朱棣不学李世民直接逼迫朱元璋退位呢?

一、李世民是开国功臣,权势大威望高,朱棣差之

在隋大业末年,李世民就已经在军中崭露头角。李渊做太原留守的时候,李世民十八岁,一次,有匪徒来进攻,李渊被敌人包围,李世民率兵前来救援,在乱军之中击溃对手,还救了李渊,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史料记载:

“适会步兵至,高祖与太宗又奋击,大破之。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在烽烟四起的隋末,李世民就有了开创霸业的打算,随即礼贤下士,散财来供养门客和武士。由于李世民擅于笼络人心,加之特有的领袖魅力,所有人都愿意为其效力。也就是说不管李渊如何,李世民在很早之前就开始积累实力,为之后做打算,在李渊称帝后,李世民的积聚的实力已经相当恐怖。

唐朝建立之初,地盘只有关中地区,所以李世民要率兵收复各地,来保证政权的稳定,李世民四处征讨连战连捷,在虎牢关之战后,权势、威望一度达到顶点。

夺权篡位风险极大,想要成功,必须有强大的权势、地位、威望,公元626年的李世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实力,所以他敢于发动玄武门之变。对比李世民,朱棣在1368年仅仅八岁,洪武三年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朱棣并非开国功臣,天下是全是由他爹打下来的,仅此一点,朱棣想要逼朱元璋退位,难于上青天。

二、朱元璋对政权控制力强

朱元璋权力欲望极大,把皇权提升到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军权、行政权、官员任免全部由他一人决策,他不怕苦不怕累,从早干到晚,一刻不歇。天下是由他朱元璋一步一步打下来的,他的威信无人可比,也很少有人敢违逆朱元璋。

朱元璋北伐打出的口号是: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这是为了团结一切力量来对抗元朝,等到北元的威胁基本被清除,朱元璋则实行了温和的民族政策,用蒙汉通婚的方式同化蒙古人,不仅减轻了蒙汉矛盾,也赢得了民心。

不得不说,朱元璋在统一的路上极其明智且正确,称帝后,朱元璋也在大力减轻农民负担,河南、北平、应天、山东、两浙等地区相继减免赋税。朱元璋出身平民,在平定四方的同时,也深知百姓疾苦,民心所向难以动摇。

朱元璋的厉害之处还在对朝政的控制上,他杀掉胡惟庸,废除了宰相,不论李善长还是蓝玉都倒在他的脚下,为了压制官员他还设置了锦衣卫,并用重刑来惩治贪腐。面对如此强势的父亲,不论朱棣实力如何,他都不会,也不敢去挑战朱元璋。

三、李渊优柔寡断,朱元璋则杀伐果决

晋阳起兵后,李渊大军达到贾胡堡,被宋老生的两万隋军挡住了去路,并且当时正是雨季,而大军粮草殆尽。如此只得一边想对策,一边等待粮草,而粮草迟迟不到,让李渊生出退意。

“恰值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论,暂且回太原,以后再图谋举事。”

李世民知道父亲想要撤军,即刻前去规劝:

“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在李世民的苦口婆心地劝诫下,李渊仍是不为所动,依然想要撤军。李世民没有办法,竟在帐外痛哭,并再次给李渊分析利弊,这才阻止了李渊的退兵行动。如此得见,李渊在性格上多少有优柔寡断,这给了李世民篡位的机会。

朱元璋的四女儿名为安庆公主,是朱元璋掌上明珠,为此朱元璋也花了不少心思挑选良婿,最后挑中了欧阳伦。欧阳伦进士出生,因为娶了安庆公主便一飞冲天,荣华富贵也随着而来。只不过欧阳伦不知满足,竟然利用权势搞起了走私茶叶的买卖。

茶叶是国家重要物资,绝对禁止私人买卖,朱元璋得知消息后马上命人捉拿欧阳伦。马皇后、安庆公主纷纷求情,但朱元璋没有改变主意,依然杀掉了欧阳伦。在李渊面前,李世民有不少机会来搞政变,但在朱棣面前,这事情就变得十分困难。

四、朱允炆比朱元璋更好对付

朱标的去世,令朱元璋十分痛苦,这是他一生栽培的对象、最宠爱的儿子,为此朱元璋直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作为守成之君,既无权谋也无战功,而且在合法性上还差那么一丢丢,朱元璋的皇子们大多对此不服,朱棣也是其中之一。

朱元璋是开国君主,权谋老道,军事才能也不在朱棣之下,况且以子伐父,这也不符合人伦纲常,对于朱棣来说,他的老爹太过强大。如果要挑选对手,朱棣必定不会挑朱元璋,而会挑选朱允炆。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了齐泰、黄子澄,那朱允炆就真的重用这两位为其出谋划策,并对齐、黄的建议深信不疑。在靖难战争开始后,耿炳文败在朱棣手下,李景隆却被推上前台,第一次失败后,竟然能再次赴任统帅之职,这令南军一次次陷入被动和失败。

朱允炆缺乏用人手段、军事常识,他犯下的错误都是致命的,而且朱允炆仁厚软弱,这恰巧是军事行动中最忌讳的,捏柿子当然要挑软的捏,这大概就是朱棣的想法。

众多因素考量下,朱棣是不会在他老爹在位的时候造反的,朱棣何其精明,既然造反风险这么大,一定要选好时机,做好准备后才敢义无反顾。


杨角风发作


朱元璋若在,再借朱棣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起兵造反。

不是朱棣主观意愿上起兵造反,虽然他对皇位觊觎之心也有一阵儿了,没办法谁让太子死的早,威望声势压他一头的晋王也没活太久,作为儿子辈儿手拥重兵的大哥,难免心里想点啥。



但是,有这个心思和真的扯旗放炮还远着呢,朱棣纯属是朱允炆是个臭棋篓子逼反了 ,拿削藩来说 ,削藩有错么?没有 ,朱元璋在位晚期就不想削藩么,中央真的愿意坐看边境藩王尾大不掉?老朱没亲自下手把刺儿剃了,一方面是因为老朱放牛娃出身,还有点屌丝心里 希望多子多孙,亲情观念也比较浓厚;另一方面老年老朱儿子儿子死的太多了,有的儿子他不喜欢,可有些他感情很深,对他打击不小 亲手把功臣集团掐死的老朱这时候相对藩王做些什么也有点力不从心了。



削藩本来没错的,没什么朱允炆背叛了老朱的既定方针,朱允炆最大的错误就是太菜了啊这个人。削藩削藩,怎么削?打击目标有哪些?先后顺序是什么?先强后弱?还是先弱后强?削藩过后这些藩王你怎么对待,是杀? 是圈禁?是有一部分必须要严厉处理,剩下的人可以拉拢对待?



建文帝着实没个合适的章程,最强大的藩王他不敢动 ,哪些弱小的听话的藩王他对待方式又太苛刻太薄情 。给了朱棣削藩的压力,又给了朱棣反抗的空间,这事儿能怪朱棣么。


历史伶俜者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朱棣和李世民一样都是一代雄主,雄才大略的皇帝。

所以,如此简单的问题,朱棣和他的团队肯定早就考虑过了,为什么朱棣没有选择这样做呢?朱元璋与李渊的创业经历不一样。

我们知道,李渊是关陇贵族的一份子,他的父祖都是国家柱石,他本人也是隋炀帝的表亲,起事前就被封为唐国公。

而朱元璋则是起于草莽,从农民起义军的最底层打拼起来的。

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功

李渊从晋阳起事到建立唐王朝,他的儿子李世民全程参与,且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说李唐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都不为过,在此过程中李世民既是李渊集团的少主,又是重要统帅,他长期统领着李唐势力战力最强的武装力量,手底下聚集了大量最优秀的文臣武将。

这些人在整个李唐朝廷都拥有重要的话语权和强大的军事实力。

因此,李世民有能力有条件发动“玄武门之变”清除他的太子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为自己登基扫清障碍,进而逼迫李渊退位。

朱棣为什么不抄李世民的作业

朱元璋的起点太低了,当过和尚放过羊,参加红巾军的时候也是从基层做起,一步步闯出来的。

明代开国元勋都是在朱元璋的奋斗过程中各个阶段加入进来的,而与朱元璋的儿子们没有太多关系。

因此,朱棣虽然也成长为了一代名将,但与徐达常遇春蓝玉这些大将相比完全就是小字辈了。

作为朱家老四的朱棣对这些猛将没有什么影响力,至于文官如李善长、刘伯温这些聪明人更不会看的上朱棣,他能指挥得动的只有自己一亩三分地上那点人马。

所以,朱棣没有李世民那样优越的条件,自然不能抄李世民的作业了。

朱元璋的手段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死,他把皇太孙朱允炆作为唯一的继承人培养,为了顺利交班,朱元璋不惜掀起了血雨腥风,把屠刀挥向了自己往日那帮同生共死的老兄弟。

蓝玉案、李善长案震慑了朝野,朝堂上不受控制的势力基本上都被朱元璋强力清除了,想给他的乖孙留下一个干干净净的朝堂。

所以朱棣在朝堂上没有办法找到得力的帮手。

只不过朱元璋下手太狠了,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这样。

傻乎乎的皇太孙朱允炆上任伊始就强行削藩,终于激怒了他的四叔朱棣,一场靖难之役朝廷竟然找不到一个强力的统帅,也没有多少可用的将领来对抗朱棣的燕军,最终江山易主。


历史痴


这种假设很有趣,但是不可能发生。因为朱棣的实力根本就没有当初李世民那么强,朱元璋也远比李渊厉害。

《大明风华》里,朱棣有句台词是“吃了两年猪屎”,这话听起来令人极度不适。但在真实的历史中,面对建文帝朱允炆的怀疑,朱棣的确是装疯卖傻了一段时间。

对初登大宝的侄子都要靠装疯来保存性命,“靖难之役”也是打了四年才成功,还没有抓住朱允炆;而且为了得到宁王朱权的兵力,朱棣把朱权一家子绑架回北京了,还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朱权对朱允炆也有很大意见,也就从了,献出了朵颜三卫,此事绝非杜撰,《明史》上记得清清楚楚。

这一切都说明,朱棣当时的实力不怎么样。

对抗朱允炆都这么大费周折,想要逼迫执掌大权多年的朱元璋退位根本不可能。

李世民当时是什么情形?大唐江山有大半是他打下来的,兵权在握,他在政治上是不如太子李建成,但在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其实也不是李建成军事方面不行,主要是李渊爱子心切,总让他守在安稳的后方,没有展露军事才能的机会。

但事实既成,李世民也就可以凭在军中建立起的威望,逼迫李渊退位。

如果朱棣敢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兄弟们不会放过他的。就说朱权,会跟他一起造侄子的反,却绝对不会跟他造父亲的反,只会率领大军平反。

朱棣就算侥幸取胜,天下也不会归心。还是那句话,反苛待自己的侄子和反善待自己的父亲不是一回事儿,前者让人觉得情有可原,后者只会让人唾骂。

所以朱棣面临的必然是各处藩王的反扑,天下极有可能再次大乱。当然啦,朱棣也不会做这种事,他的野心是建立在朱允炆出错的基础上。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朱元璋和李渊的区别是什么?

1、根基不同

首先朱元璋和李渊两人出身不同,也就决定了两个人根基不同。李渊是关陇李氏门阀的代表,他的起点很高,但是这个起点并不是他打下的,注定不会太稳。


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从晋阳起兵,带领三万人一路打到长安,到了十一月就攻破了长安,不到四个月时间,除了霍邑的宋老生,李渊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对于关中门阀来说,给隋朝当臣子也是当,给唐朝当臣子也是当,这些人根本不在乎谁是皇帝,就像《让子弹飞》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谁赢他们帮谁”。根本谈不上对李渊有多忠心。

但是朱元璋不一样,他的班底都是自己一点一点的打下来的。朱元璋从一个食不果腹的小和尚,成长为一代枭雄手下都是他精心挑选的。对朱元璋来说,朱棣根本构不成威胁。朱棣的威望不要说徐达,即便是蓝玉他都远远不如。如果一个人威望达不到,你凭什么要求手下跟着你出生入死。

2、能力不同

在能力方面,李渊和朱元璋也不是一个档次的,朱元璋领兵作战的能力,不弱于他手下的任何一个将领,甚至在战略方面,朱元璋比他们还要敏锐。


在朱元璋占领南京后,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对于先消除哪方面的威胁,朱元璋的手下都觉得应该先弱后强。但是朱元璋却说:“友谅志骄,士城器小。志骄好生事,器小无远图”。他料定和即便自己和陈友谅打的如火如荼,张士诚都不会出兵。果然张士诚坐看陈友谅被朱元璋消灭,都没出兵。

反观李渊在起兵的时候还需要别人逼着他,看守晋阳宫的裴寂和李世民设计,让他留宿晋阳宫李渊才不得不起兵。起兵之后,遇到大雨还要退兵,幸亏被李世民及时阻止了。据《旧唐书》记载:“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命旋师,太宗切谏乃止。”你见过造反到一半还要回家歇歇的吗?

如果朱棣逼朱元璋退位?

首先经过以上分析,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不可能造反成功。以朱元璋的能力,京城的防务被他控制的死死的,大臣在家河个酒他都一个邀请了哪些些人,何况禁军呢?所以无论是从京师还是从边关朱棣都不可能打得过朱元璋。


即便假设朱棣侥幸的能向李世民一样,控制了禁宫,那杀掉朱元璋是他唯一的选择。否则有朱元璋在一天,朱棣都不可能坐好皇位。即便是后来朱棣在燕京起兵,还是以朱元璋以前的诏书为依据的,朱元璋规定如果朝廷受到威胁,边关诸王可以出兵以清君侧。

如果朱元璋被朱棣杀了,那明朝一定会再次陷入内乱。各地一定会以各种理由出兵,届时将陷入四分五裂,到时候能不能再次平定天下,就看朱棣的本事了。当然边关也一定不会安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