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妆品原料供应链恐陷断供危机,该不该囤货?

自主开发是王道。

文|资深记者 晓晓

日前,知名护肤专家冰寒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信息,称全球化妆品原料供应链接下来会受到严重影响,未来很多原料会面临缺货、涨价问题,并友情提醒粉丝“日常必须的护肤品还是囤一点”。不料,这篇微博迅速成为广大微商朋友圈中用于产品推销的刷屏文案,一时间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

全球化妆品原料供应链恐陷断供危机,该不该囤货?

▍冰寒微博内容

那么,随着全球疫情蔓延,尤其是化妆品原料主要进口地欧洲沦为重灾区,究竟将对国内进口化妆品原料供应造成怎样的影响?企业该不该囤货?

部分核心进口原料不可替代

目前,中国化妆品原料很多依赖于国际进口,其中从欧洲和日本进口居多。青眼通过采访发现,不少企业都密切关注着全球疫情的发展,并认为如果欧洲的疫情控制不力,对进口原料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

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以及广州品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段国梅均认为,化妆品中常用的增稠剂、乳化剂、油脂、活性物等对进口原料的依赖程度比较高。此外,莹特丽原料开发工程师谭涛告诉青眼,在彩妆产品中常用的色粉、乳化剂、成膜剂、蜡类以及相当一部分油脂等原料进口比较多,这些也是国内比较薄弱的环节。

冰寒向青眼进一步介绍称,防晒原料基本上都是国外进口;荷荷巴油、鳄梨油、棕榈油、硅油类这些原料也是国外占优势;一些醇类,比如高纯度的戊二醇、己二醇、泛醇、红没药醇;欧洲的香料香精类;大量的功效护肤品原料等都主要依赖进口。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许多核心进口原料短期内无法通过国产原料进行替代。几乎所有受访的行业人士均认为,一旦进口化妆品原料供应链出现问题,对国内企业的打击也将会是连锁反应。段国梅告诉青眼,一些进口原料寻找国产替代品需要很长的测试时间,大概需要2-3个月,“但关键是有替换才行,有些原料根本替换不了。”段国梅强调,比如一些专利活性物和一些乳化剂,一时很难替换。一名化妆品配方师称,“法国SILAB、CODIF这些专门做活性物的原料企业,在国内没有工厂,99%都是靠进口。而国产活性物原料基本没什么竞争力。”

对于部分核心进口原料无法替代的问题,冰寒也进一步解释称,有些是技术上的问题,比如纯度不够;有些是产量上的问题,比如生产规模较小;有的是供应问题,比如上游原料还是来自国外。

进口原料供应存在长期风险

截至今日(3月23日)下午4时,中国以外累计确诊人数已超过25万。其中,意大利、美国、西班牙、德国、法国、瑞士等欧美国家新增确诊人数不断扩大。按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预测,“全球疫情持续一两年很正常。”这种情形之下,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也将是长期的。

全球化妆品原料供应链恐陷断供危机,该不该囤货?

▍截自微博

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3月18日起,欧盟开始采取对其以外人员入境实施限制等多项措施。同时部分欧洲国家也开始效仿中国,建议居民进行自我居家隔离,同时强制具有密集性工作性质的工厂关闭。此外,欧洲到中国的海运以及航运大幅度减少,这对于原料运输的打击也是巨大的。

冰寒认为,只要是出现供应商减产、航运受影响、上游原料供应受影响,一定会传导给下游企业,形成连锁反应,“历史已经很多次印证了。”例如,2019年泛醇的价格涨了两倍;不久前,作为全球主要防晒剂供应商,巴斯夫因疫情影响一家工厂暂停生产,也直接导致了全球防晒原料价格的应声上涨。

据此前报道,全球化妆品原料供应商巨头奇华顿、巴斯夫日前均因为疫情而出现停产。不过,青眼通过采访了解到,德之馨、芬美意等原料商目前运营正常。然而,因为全球疫情影响,这些原料商是否会出现停产情况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值得一提的是,化妆品原料比较大的供应商都聚集在欧洲。青眼此前梳理的2018全球10大香精香料企业,有一半来自欧洲(详见《全球第一香精巨头易主!美业真“香”是什么?》)。

多数企业已开启囤货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青眼在采访中发现,虽然目前进口原料短缺、涨价的现象还未在市场中充分显现,但不少企业已经做好了应对方案,纷纷开启囤货模式。

某知名美妆公司的工程师告诉青眼,公司提前预见到了疫情对进口原料供应的影响,已经提前备好了库存。纽西之谜董事长刘晓坤则表示,针对受影响比较大的精油、提取液、香精、高端乳化剂等原料,纽西之谜已经提前备好了今年一年的货。而据相宜本草CEO严明介绍,虽然目前进口原料应用到的品类不算多,但因为相关产品的量比较大,对品牌整体还是有一定影响。他判断,后期最直接的影响不是涨价而是有可能出现断供,目前相宜本草除了实时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做好相关进口原料的储备,另一方面也准备好备选供应商的方案。

除了品牌商,青眼通过采访了解到,包括化妆品代工厂、原料代理商、供应商等上下游企业均开启了囤货方案。一位不愿具名的进口原料代理商表示,疫情可能会对各种欧洲产的活性成分原料供应造成影响,目前公司已经做出反应,提前备货,有些已经入库、有些已经在路上,并且会持续加大备货量,至少保持4个月以上的供应需求。据他介绍,目前海运与空运费用已经上涨,物流成本大概涨了7%-10%,部分进口原料也出现了上涨的态势。段国梅表示,品赫正准备把上文提到的比较重要的常用进口原料多备一点库存。

另外,日本最大的玻尿酸原料供应商特科诺宝,其海外市场负责人赵杨芳告诉青眼,该公司所用到的部分上游原材料也有从欧美国家进口的,但公司已经备下了一年左右的原材料库存,目前生产还未受到影响。

可见,短期来看,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均通过囤货以应对未来全球化妆品原料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但不少行业人士也提出观点,长期来看,中国本土企业应该有所作为,化妆品原料核心技术虽然难突破,但不要掌握在别人手中,否则诸如这种被动的局面将永远无法彻底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