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战国时期的名臣猛将很多,他们真实水平如何?

阿意西特鲁


下面呢,是我对日本战国武将的一个小排名

日本战国武将的实力排名:

1位 伊达政宗

伊达政宗(1567年9月5日-1636年6月27日),奥羽伊达氏第十七代家督。后人称其为独眼龙。安土桃山时代奥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户时代仙台藩始祖。由于儿时因为天花的关系,令右眼失明,其母乃有“出羽之鬼姬”之称的义姬,其父为出羽米泽城主伊达辉宗。元服后字藤次郎。其名政宗(与同族九代家督政宗同名,九代家督政宗乃同氏中兴之祖)即意味藤次郎政宗能成就霸业。官位为美作守、左京大夫、待从、越前守、右近卫权少将、陆奥守、权中纳言,死后赠从二位。

2位 真田幸村

真田昌幸之次子、真田信幸之弟、日本战国末期名将。关原合战与父亲同在西军,战后被流放于纪伊九度山,逃脱后,投奔到大阪城。在大阪城战役中率士兵与德川家康的大军浴血奋战,最终寡不敌众,战死。因其战绩而被德川家康誉为“日本第一兵”。与源平合战的源义经、南北朝时代的楠木正成并列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剧英雄”,是“战国无双”等著名游戏中的主角之一。

3位 岛津义弘

岛津义弘(公元1535年—公元1619年),日本战国时代九州萨摩大名。曾率领萨摩军团辅佐父亲岛津贵久及兄长岛津义久统一整个九州,时人称之为“鬼岛津”、“鬼石曼子”。后丰臣秀吉讨伐九州,其兄义久投降后隐居,由其继任家督一职。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时,岛津义弘也参与其中。关原合战中从属西军,西军败阵后,义弘血战逃脱。战后,德川家臣井伊直政极力求情,才得以免罪。

4位 真田昌幸

真田昌幸(1547年—1611年7月13日),信浓上田城城主,真田幸隆之三男,真田信之(信幸)、真田信繁(幸村)之父。 真田昌幸幼名武藤喜兵卫。青年时期担任信玄的随从。长筱(设乐原)之战后,其兄长真田信纲及真田昌辉战死于长筱原,真田昌幸遂改回原姓以继承家督职位。1578年上杉谦信去世,真田昌幸趁机夺取上野沼田城,武名开始为人所称道,1580年叙任安房守。1582年武田家遭到织田家灭亡,真田昌幸归顺织田家,纳入关东方面大将泷川一益的旗下。 同年发生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丧生。织田家威信自此大失,刚被征服不久的甲、信一带陷入混乱。北条家以五万六千大军在神流川之战中击败滝川一益,夺取关东。

5位 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 ‍(1530.2.18—1578.4.19)原名长尾景虎(ながおかげとら),和族,继承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出家后法号谦信。由于拥有很高的军事统率能力,所以被称为越后之龙,一般通称为军神。官位为从四位下弹正少弼以及从四位下近卫少将,死后赠回正二位。1548年,谦信成为长尾家家督,以其出色的能力统一了越后。此后努力恢复室町幕府的旧秩序,与南方的武田信玄,东南的北条氏康多次作战,其中与武田信玄的五次川中岛合战,与北条氏康的关东出阵——小田原攻防战都是日本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

6位 竹中重治(竹中半兵卫)

竹中重治(1544-1579),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美浓菩提山城城主竹中重元之子。日本战国时代的代表军师,与幕末大村益次郎并称的天才军师。又名重虎、半兵卫。为劝戒主家斋藤龙兴,以十六人智取主家居城稻叶山城,又将城还于斋藤龙兴,此举震动了天下。斋藤家灭亡后,竹中重治接受丰臣秀吉的三顾之礼,成为织田信长家臣,与另一军师黑田孝高并称。丰臣秀吉被任命为进攻中国地方毛利辉元的总大将后,竹中重治作为参谋从军,后留下“战死沙场是身为武士的本色”的遗言后辞世。

7位 织田信长

(おだ のぶなが),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巖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9位 [664票] 山县昌景日本战国武将。武田家家臣,武田四名臣之一。统率的赤备骑兵为日本著名部队之一。后于长筱会战中战死。

8位 大谷吉継

大谷吉继(おおたによしつぐ,1559年—1600年10月21日、永禄2年-庆长5年9月15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和大名。越前国敦贺城城主。名字有时候也用“吉隆”。父亲是大谷盛治,母亲为北政所的女侍东殿,子有为吉治、木下赖继、大谷泰重及竹林院。幼名纪之介。他的官位为从五位下刑部少辅,一般惯称大谷刑部。大谷吉继是“麻风病”患者,因此平时用白布蒙在脸上。

非得比较的话,个人偏向于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这样的将领,因为他们处于战国时期最混乱的时代,还能以“军神”(上杉谦信)这样的称号名留史册,可见无论从个人武力,谋略和气度都有其过人之处。

可是小编要注意一点,日本战国时期的人物被日本人吹得太厉害,夸张的没边了。没有必要纠结于这样的问题,别被日本人的夸大其词蒙蔽了。当时守卫一个据点或者城堡的军队不过区区几十人,史书记载的打得昏天暗地的战役,参战人数不过区区几千人。可咱中国别说16世纪,再往前推两千年,两国交战就是动辄几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那些所谓的战国名将,别说有没有这个指挥能力,这样的场面连见都没见过。这样看的话,被他们自己人吹成鬼神的什么岛津义弘、伊达政宗、石田三成放到中国历史上那都不是个儿。

也许正是这样的小环境造就了日本人的优越感,所以才有了吞并中国的野心,可是结果不言而喻。都别说咱大明雄师,就一个朝鲜李舜臣就给日本人打的哭爹喊娘。所以啊,日本古代史看看也就过了,没必要当真。

以上是个人的小观点,欢迎大家指正。


科学讲谈怪


在回答问题之前,其实大家可以先想想几个问题。

为什么中国三国时代名将很多?

为什么隋唐时代名将很多?

为什么两宋之间名将很多?

我想大家都猜到答案了,因为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说岳全传》这些小说啊。

你能说中国的其他时代就没有名将了吗?水平就一定比三国时代的那些所谓名将要低吗?不能,但是为什么大家一提到名将就想到三国呢?还不是因为小说。

日本战国时代也是这样的。

江户时代非常流行创作一种分类为“军记物语”的书籍,其实翻译成中文就是“军事小说”。包括《甲阳军鉴》、《义经记》在内的许多书籍,都属于“军记物语”的一种。

在军记物语中,战国时代的许多合战都被刻画得很精彩,比如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之间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这场合战的具体经过实际上并没有靠谱的史料记载,大家对这次合战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发生过这场合战而已。不过到了军记物语中,合战的过程就很精彩了,比如《甲阳军鉴》里武田信玄声东击西,派出别动队偷袭在妻女山扎营的上杉谦信,自己率军在山下等候被攻击后溃败的上杉军,结果上杉谦信早就察觉了武田信玄的计划,提早下山,留下了一座空营给武田军的别动队,率主力攻击了在八幡原的武田信玄。

当然,这是“甲州流兵法家”(也就是武田吹)创作的军记物语,在“越后流兵法家”创作的军记物语里,这场合战的经过又是另外一个样子,改吹上杉谦信、黑武田信玄了。不过不管军记物语再怎么浪费笔墨描写这场战争,历史学者眼中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经过依然是谜,恐怕想知道真正的经过得靠未来发明时光机吧。

所以,我们感觉日本战国时代的名臣猛将很多,也是因为艺术作品的缘故。


指尖看日本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我跟他们交手好多次了,每次都被我开无双打过去(˘͈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