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遇到問題,劃清界限 + 認同情緒 + 商量對策,親測有效!

故事1 :真想過去幫她要小汽車

爸爸陪著雙雙在遊樂園玩耍,雙雙最愛玩那輛粉色的小汽車了,但今天那輛粉色的小汽車卻一直被另外一個大些的小女孩在玩耍著。


雙雙提出想玩小汽車,爸爸先是勸雙雙玩其他的玩具。但不一會兒,雙雙又想玩小汽車了,可對方卻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也太以自我為中心了!玩了這麼長時間還不下來!”看著繼續玩小汽車的小朋友,還有小朋友無動於衷的家長,雙雙爸爸心中開始不悅。


雙雙開始有情緒,她讓爸爸去幫她要小汽車。 雙雙爸爸也真想走過去,幫女兒將小汽車要出來。

她需要陪伴和支持,而不是代替

除了家庭的溫暖,孩子也需要去體會社會的規則。當寶貝與其他孩子互動的那一刻起,一些社會規則已經擺在孩子面前了,雖然,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講,這些規則的掌握,常常不那麼舒服,但這也是孩子的必修功課。家長可以恰當地協助孩子,卻永遠不要去替代。因為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要逐漸學會掌握社會規則的。

當孩子遇到問題,劃清界限 + 認同情緒 + 商量對策,親測有效!

因此,雙雙爸爸需要告訴孩子 :“小汽車是姐姐先得到的,我們需要等待。爸爸知道,雙雙特別想玩那個小汽車,要是現在就能玩上小汽車就好了!”爸爸可以認同女兒的情緒,然後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怎麼能夠動動腦筋,想想辦法: “如果你特別想玩,我們該怎麼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能接納自己想要玩的情緒是合理的、被肯定的,孩子還能學到如何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並承擔對方可能會拒絕的結果。爸爸此時最重要的功課就是陪伴和支持孩子,但不能代替孩子去解決問題。

劃清界限 + 認同情緒 + 商量對策

遇到問題先要了解這個問題是誰的問題,是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如果是孩子的問題,那麼,主導者就應該是孩子,父母不能越俎代庖。父母要做的是及時地清理自己的情緒,劃清界限,看清自己的願 望和對方的權利,可以讓情緒更平靜。父母的從容會感染到孩子。 劃分完問題的歸屬之後,父母需要支持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同孩子有情緒是正常。

當孩子遇到問題,劃清界限 + 認同情緒 + 商量對策,親測有效!

故事2 : 面子>寶寶的感受?

公司舉辦節日晚會,琪琪媽媽帶著3歲的琪琪去參加。媽媽的同事們陸續過來與琪琪打招呼,琪琪卻直往媽媽身後鑽。


“琪琪,叫阿姨!”
“琪琪,問叔叔好!” “你看那位小姐姐多勇敢!”


可是,任憑媽媽怎麼往前拉琪琪,琪琪都不肯。最後,琪琪還不開心地哭了鼻子。

尊重孩子感受

當孩子遇到問題,劃清界限 + 認同情緒 + 商量對策,親測有效!

很多時候,父母會將孩子當成自己的面子。一旦父母這麼認為時,就會忽略孩子的很多需求,因為,一旦將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面子,父母能看到的是自己的面子,而不是自己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感受、判斷和情感,有自己的需要和傾向,如果孩子的這些特徵被父母看到了、尊重了,他們不但能發展出高自尊,同時,也能發展出敏銳的直覺能力。因此,父母應該尊重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獨立情感,放下自己的面子,去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判斷。

當孩子遇到問題,劃清界限 + 認同情緒 + 商量對策,親測有效!

父母為孩子樹立榜樣

尊重孩子,並不意味著不去引 領孩子,父母要做的,是為孩子樹立行為榜樣,讓孩子在需要時能有章可依。 如果你希望孩子儘快地適應一個陌生環境,那就先充分地滿足孩子的安全感,當孩子感受到安全 了,被保護了,他才更有勇氣去探索。所以,媽媽要做的不是推孩子出去,而是根據孩子當下的需求, 允許孩子退縮,併成為孩子的依靠。同時,媽媽自己可以落落大方地與同事有禮貌地打招呼,好奇地 探索周圍的環境,欣喜地加入小朋友的遊戲......父母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為孩子樹立著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