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更多關注公號:環保水處理(hbscl01)

碳源計算公式

1、碳源選擇


通常反硝化可利用的碳源分為快速碳源(如甲醇、乙酸、乙酸鈉等)、慢速碳源(如澱粉、蛋白質、葡萄糖等)和細胞物質。不同的外加碳源對系統的反硝化影響不同,即使外加碳投加量相同,反硝化效果也不同。


與慢速碳源和細胞物質相比,甲醇、乙醇、乙酸、乙酸鈉等快速碳源的反硝化速率最快,因此應用較多。表1 對比了四種快速碳源的性能。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2、碳源投加量計算


1)氮平衡


進水總氮和出水總氮均包括各種形態的氮。進水總氮主要是氨氮和有機氮,出水總氮主要是硝態氮和有機氮。


進水總氮進入到生物反應池,一部分通過反硝化作用排入大氣,一部分通過同化作用進入活性汙泥中,剩餘的出水總氮需滿足相關水質排放要求。


2)碳源投加量計算


同化作用進入汙泥中的氮按BOD5 去除量的5%計,即0.05(Si-Se),其中Si、Se 分別為進水和出水的BOD5 濃度。


反硝化作用去除的氮與反硝化工藝缺氧池容大小和進水BOD5 濃度有關。


反硝化設計參數的概念,是將其定義為反硝化的硝態氮濃度與進水BOD5 濃度之比, 表示為Kde(kgNO3--N/kgBOD5)。


由此可算出反硝化去除的硝態氮

[NO3--N]=KdeSi。


從理論上講,反硝化1kg 硝態氮消耗2.86kgBOD5,即:

Kde=1/2.86(kg NO3--N/kgBOD5)

=0.35(kg NO3--N/kgBOD5)


汙水處理廠需消耗外加碳源對應氮量的計算公式為:

N=Ne 計 - NsNe 計=Ni - KdeSi - 0.05(Si-Se)


式中:

N—需消耗外加碳源對應氮量,mg/L;

Ne 計—根據設計的汙水水質和設計的工藝參數計算出能達到的出水總氮,mg/L;

Ns— 二沉池出水總氮排放標準, mg/L;

Kde—0.35,kg

NO3--N/kgBOD5;

Si—進水BOD5 濃度,mg/L;

Se—出水BOD5 濃度,mg/L;

Ne 計需通過建立氮平衡方程計算,生化反應系統的氮平衡見圖1。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通過計算出的氮量,折算成需消耗的碳量。


除磷計算公式

1、除磷藥劑投加量的計算

國內較常用的是鐵鹽或鋁鹽,它們與磷的化學反應如式(1)、(2)。

Al3++PO3-4→AlPO4↓(1)

Fe3++PO3-4→FePO4↓(2)

與沉澱反應相競爭的反應是金屬離子與OH-的反應,反應式如式(3)、(4)。

Al3++3OH-→Al(OH)3↓(3)

Fe3++3OH-→Fe(OH)3↓(4)

由式(1)和式(2)可知去除1mol的磷酸鹽,需要1mol的鐵離子或鋁離子。

由於在實際工程中,反應並不是100%有效進行的,加之OH-會參與競爭,與金屬離子反應,生成相應的氫氧化物,如式(3) 和式(4),所以實際化學沉澱藥劑一般需要超量投加,以保證達到所需要的出水 P濃度。

《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5冊和德國設計規範中都提到了同步沉澱化學除磷可按1mol磷需投加1.5mol的鋁鹽 (或鐵鹽)來考慮。

為了計算方便,實際計算中將摩爾換算成質量單位。如:

1molFe=56gFe,1 molAl=27gAl,1molP=31gP;

也就是說去除1kg 磷,當採用鐵鹽時需要投加:1.5×(56/31)=2.7 kgFe/kgP;


當採用鋁鹽時需投加:1.5×(27/31)= 1.3kgAl/kgP。


2、需要輔助化學除磷去除的磷量計算

同步沉澱化學除磷系統中,想要計算出除磷藥劑的投加量,關鍵是先求得需要輔助化學除磷去除的磷量。對於已經運行的汙水處理廠及設計中的汙水處理廠其算法有所不同。

1)已經運行的汙水處理廠 PPrec=PEST-PER

(5) 式中

PPrec——需要輔助化學除磷去除的磷量,mg/L;PEST——二沉池出水總磷實測濃度,mg/L;PER——汙水處理廠出水允許總磷濃度,mg/L。

2)設計中的汙水處理廠

根據磷的物料平衡可得: PPrec=PIAT-PER-PBM -PBioP

(6) 式中

PIAT——生化系統進水中總磷設計濃度,mg/L; PBM ——通過生物合成去除的磷量,PBM= 0.01CBOD,IAT,mg/L;CBOD,IAT——生化系統進水中 BOD5 實測濃度, mg/L; PBioP——通過生物過量吸附去除的磷量,mg/L。

PBioP值與多種因素有關,德國 ATV-A131標準中推薦PBioP的取值可根據如下幾種情況進行估算:

(1)當生化系統中設有前置厭氧池時,
PBioP可按(0.01~0.015)CBOD,IAT進行估算。

(2)當水溫較低、出水中硝態氮濃度≥15mg/L,即使設有前置厭氧池,生物除磷的效果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PBioP可按 (0.005~0.01)CBOD,IAT 進行估算。

(3)當生化系統中設有前置反硝化或多級反硝化池,但未設厭氧池時,PBioP可按≤0.005CBOD,IAT進行估算。

(4)當水溫較低,迴流至反硝化區的內迴流混合液部分迴流至厭氧池時(此時為改善反硝化效果將厭氧池作為缺氧池使用),PBioP可按≤0.005CBOD,IAT進行估算。


反滲透計算公式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水泵計算公式

泵的揚程計算是選擇泵的重要依據,這是由管網系統的安裝和操作條件決定的。計算前應首先繪製流程草圖,平、立面佈置圖,計算出管線的長度、管徑及管件型式和數量。


一般管網如下圖所示,(更多圖例可參考化工工藝設計手冊)。


D——排出幾何高度,m;

取值:高於泵入口中心線:為正;低於泵入口中心線:為負;


S——吸入幾何高度,m;

取值:高於泵入口中心線:為負;低於泵入口中心線:為正;


Pd、Ps——容器內操作壓力,m液柱(表壓);

取值:以表壓正負為準


Hf1——直管阻力損失,m液柱;

Hf2——管件阻力損失,m液柱;

Hf3——進出口局部阻力損失,m液柱;

h ——泵的揚程,m液柱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h=D+S+hf1+hf2+h3+Pd-Ps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h= D-S+hf1+hf2+hf3+Pd-Ps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h= D+S+hf1+hf2+hf3+Pd-Ps

計算式中各參數符號的意義↓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某些工業管材的ε約值見下表↓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管網局部阻力計算 ↓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常用管件和閥件底局部阻力系數ζ↓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隔油池計算公式

1、設計基準


可能分離的油的最小粒徑:d≥15μm;

油的密度:ρ=0.92~0.95g/cm3;

隔油池水平流速:v≤0.9m/min,且不大於油滴上浮速度的15倍;

池子的尺寸範圍:深度0.9~2.4m;寬度1.8~6.1m;深度/寬度0.3~0.5;安全係數k=1.6。


2、計算


過水斷面積A:A=Q/v,m2 (1)

式中:

Q——處理水量,m3/min;

v——水平流速,m/min;

v≤15u (2)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式中

G——重力加速度,980cm/s2

ρ油——油的密度,g/cm3

ρ水——水的密度,g/cm3

d——油滴粒徑,一般取0.015cm

μ——動力粘度係數,(g·s)/cm2,當水溫為20℃時μ=0.0102

u——油滴上浮速度,m/min


池子寬度B和有效水深h1,按設計基準取下限值,然後校核Bh1≥A,否則重新設定B、h1值。


池總長度 L=L1+L2+L3+L4


式中

L1——布水槽寬度,一般取0.5~0.8m;

L2——油水分離區有效長度,m;

L2=kvt,m (3-5-39)


式中

t——沉澱時間,min

t=h1/u (3-5-40)

其他符號同前

L3——集水槽寬度,一般取0.8m;

L4——吸水井寬度,m。

吸水井有效容積大於排水泵5min排水量。


3、浮上油的處置


浮油經撇油管收集,自流出水外。在浮油量不 大,來水比較穩定時,可在池外用油桶接受,否則 需設貯油坑,坑頂面高度與隔油池頂相平。對溫度 低時粘度較大的浮油,貯油坑裡可設蒸汽加熱。

水處理常用計算公式彙總

1—料斗;2—定量給料器;3—溶解溶液桶;

4—攪拌機;5—計量泵;6—Y型過濾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