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晉國都城之旅


中國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晉國都城之旅


春秋晉國

據《史記·晉世家》記載,在西周周成王初剛剛繼位之時,唐國(今山西翼城西,為堯後裔)發生叛亂,周公起兵平叛滅唐。大約在周成王十年(公元前前1054),成王和胞弟叔虞一起愉快的玩耍,成王把一片桐葉剪成玉珪的形狀送給叔虞,並開玩笑的說:“我將拿著玉圭封你國土。”在旁的史官說到:“天子無戲言!”後來周成王把唐封給叔虞。唐地在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一百里,所以叫唐叔虞,姓姬。史稱“桐葉封弟”。叔虞死後,傳位於子燮父,因築宮室於晉水之旁,改國號為晉,為第一任晉侯。

中國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晉國都城之旅


西周初期,今山西大部分地區為赤狄活動範圍,小國林立。晉建國後,逐漸兼併周圍諸小國,勢力漸強。春秋初,晉國內部出現公室與貴族的長期權力鬥爭,國力無所發展。(公元前745年)傳至晉昭侯時期,昭侯封其叔成師於曲沃(今山西曲沃西南,也有在山西聞喜一說),是一個“小宗”屬國。

這個小宗方國經過六七十年的發展,越發壯大,勢力居然超過晉公室。公元前724年,曲沃莊伯殺晉孝侯,晉國人只能另立鄂侯於鄂(今山西鄉寧南,為晉別都)。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起兵伐晉,破晉都,殺晉侯緡,建立新的晉國。曲沃武公即位已37年,從此正式稱為為晉武公,又把晉室金銀寶器賄賂周釐王。周王任命曲沃武公為晉君,正式列為諸侯。新建立的晉國充滿活力,經武公、獻公大力經營擴張,先後滅耿、霍、古,魏、虞、虢等國,戰勝驪戎、赤狄,成為春秋時的強國。

公元前636年,晉文公(獻公子,著名的姬重耳)即位,勵精圖治,開創霸業。公元前632年,大敗楚國於城濮,大會諸侯,被周襄王賜為霸主,使晉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文公時代,齊、秦等大國都不能與之對抗。能與晉國抗衡的只有楚國,雙方對毆,互有勝敗。我國很多的歷史典故出於晉文公,如退避三舍等故事。

中國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晉國都城之旅


早在晉獻公時,鑑於曲沃武公奪君位的教訓,大量殺戮和放逐公族,任用異姓大臣輔佐,導致異姓大臣勢力日益坐大,甚至超過公室。到了晉昭公時,形成強大的六卿,六卿之間也彼此爭權奪利。定公時,六卿中的範氏、中行氏先亡。智,趙,魏,韓四家勢力做大。

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韓、趙、魏三家共滅智(知)氏,三分其地,晉國分裂。公元前403年,周王承認趙,魏,韓三家為諸侯。公元前369年,三國廢晉桓公,晉亡,但公室仍保留,先後被置於屯留(今山西屯留南)及端氏(今山西沁水東40千米的端氏鄉)。公元前349年,韓廢公室,晉公族亦亡。總計晉國由公元前145年,被封為諸侯起至公元前369年被韓、趙、魏滅亡止,立國685年,算保留公室的年限總計則為705年。

在705年中,共歷37世,其中曲沃武公代晉之前為17世,376年;以後為20世,329年。

中國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晉國都城之旅


晉國都城考證

晉國存在期間有多次遷都,但前期建都情況很不清楚,文獻記載不詳,且與考古發掘的結果矛盾較大。據古文獻的記載叔虞封於唐又居鄂應為別都。燮父改國號為晉,其孫成侯遷曲沃,歷5侯80餘年。穆侯遷絳,後世稱“故絳”,晉在故絳歷3代約70年。昭侯遷翼,在此期間,封叔成師於曲沃。

公元前724年,曲沃莊伯入翼都殺孝侯,晉立鄂侯於鄂。鄂侯在位6年後去世,哀侯又遷都回翼。

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代晉,開始的都城也是曲沃,後來又遷翼。以上晉建都翼歷6代共70年(扣除都鄂6年則為60餘年)。晉獻公八年(公元前669),開始營建絳城,次年遷都於此,歷8公80餘年。

晉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85),遷都新田,也稱為絳,被後人稱為稱“新絳”。新田是晉國重要都城,在此建都歷12公共216年。後來在公元前369年,韓、趙迫晉桓公遷居屯留。

公元前358年,韓取屯留,又遷晉君於端氏。公元前349年趙奪端氏,又遷晉君復歸屯留。在同年韓紀殺晉君,滅晉公室。

上述據古文獻所載晉國先後建都地點共九處:唐、曲沃、故絳翼、鄂、絳、新田(新絳)、屯留、端氏。其中新田遺址早在50年代已被考古證實位於今山西侯馬西北郊。

中國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晉國都城之旅


晉都唐

自兩晉十六國以來,長期認為唐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汾河之西)。商周時那裡也有個叫“唐”的方國,或稱“北唐”,還有“晉水”“晉源鎮”等地名。故後世在晉水發源處建有“晉祠”以奉祀唐叔虞。但這可能是一個歷史上的大誤會。這個誤會被清顧炎武澄清,他在《日知錄》所描述,叔虞封的唐應在今山西翼城縣,該地商代亦有稱“唐”的方國,為周公所滅,傳為堯的後裔。“唐”的具體地點被指認在翼城西10千米的唐城村,但尚無考古材料證實。

中國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晉國都城之旅


晉都故絳(遺址考證)

晉故都絳的遺址也稱天馬,曲村遺址,位於今山西曲沃東北與翼城交界處的天馬村與曲村之間。遺址居滏河北岸,西南距侯馬新田遺址25千米,西距汾河12千米,南距澮河8千米。遺址規模巨大,面積約11平方千米,大約與鄭州商遺址相當,為殷墟之半、西安灃西及灃東之和,超過北京琉璃河燕都遺址(商周遺址)二倍以上,是全國已知最大的西周遺址(1962年發現)。出土文物眾多,極具歷史價值。

但萬萬沒有料到近三千年來從無人知、從未被盜的這座西周晉國陵墓,竟因保護不力懲處不嚴等原因而於1991年連續被盜。現代盜墓者的幾聲炮響,炸開數座晉侯及其夫人墓室將難以估計價值的西周珍貴文物和晉室重器被成批盜走,通過走私進入海外市場,造成的損失無法彌補。

晉侯墓群位於天馬一曲村遺址的中心。周代王公陵墓常位都城之內,絳是晉國早期的一座重要都城。據古文獻,晉國先後有三個“絳”都,最早的是故絳,然後是絳和新絳(新田)。絳與新絳已被考古證實。因此,本遺址應為故絳遺址。晉在故絳建都年限應始自武侯,終於文侯,共歷九侯。武侯在位約與周穆王相當,約在公元前950年前後,而文侯去世於公元前746年,文侯之後昭侯遷翼。據《史記》記載,晉昭侯即位時已遷都翼城,最早發生在前745年,從而推斷出晉在故絳建都自約公元前950年起,至公元前745年止,歷經約歷205年。

中國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晉國都城之旅


晉翼都

翼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翼城東南7.5千米的故城村,又稱故城村遺址。這是一處大型晉文化遺址,有大量文物出土,並有東周時代土城城一座。該遺址地近翔皋山,有山對峙如鳥翼,自古地名即稱“翼”,因此判斷為晉故都翼。

晉在翼建都前後共三段:約公元前745年昭侯自故絳遷翼。22年後,曲沃莊伯攻入翼都,殺死孝侯晉和大夫們。另在鄂(今山西鄉寧南)立鄂侯。公元前718年鄂侯死,晉哀侯又遷回翼。40年後曲沃武公滅翼,代替了原來的晉國君主,初期都城設在曲沃,後來遷回翼,一直到公元前668年獻公遷絳為止。晉建都翼共71年。

中國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晉國都城之旅


晉絳都

絳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翼城西北1千米,也稱葦溝一北壽城遺址。有周代土城一座。城址平面為方形,年代由西周早期延續到春秋戰國之交,連續使用可能長達五百餘年之久,建都前後都是晉國的一處重要城邑。遺址岀土陶器戳文上有“降亭”二字,古“降”與“絳”字相通,確切證明此遺址即絳故城。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晉獻公九年遷都於絳,相當於公元前668年。負責具體規劃建設絳都的人是晉大夫士苕,絳都內除了建有規模宏大的宮殿群外,還有武公,文公等晉國國君的宗廟。晉在絳都歷8公共83年,至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85)遷都新田(今侯馬新田遺址)。遷都後,晉在故城設絳縣,由縣大夫、縣師進行管理,一直延續到戰國初年。

中國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晉國都城之旅


晉曲沃故城

曲沃故城遺址位今山西曲沃西南,屬鳳城和東西韓村,俗名“王官城”。地南臨澮河,有土築城垣一座,南牆已被澮河沖毀。是一座相當大的城址。城址內發現大量周至漢代文物。曲沃故城使用時期相當長,由西周到漢代約八九百年。城市最盛時在春秋至戰國之間。出土過“晉公”“晉侯”遺物,是曲沃故城曾作為晉都的有力證明。據考證,該城古為沃國,後為晉所滅。公元前745年,晉昭侯用此地封其叔成師,至曲沃武公(晉武公)代晉為止,曲沃在此建都66年。公元前679年,武公入翼後在曲沃繼承晉君位。以後雖遷翼以承大宗之統,但因家廟在曲沃,曲沃仍享有別都地位,一直到晉滅為止。因此故城使用時間很長,晉公建都翼及新田後必常回舊都,故有晉君遺物保存。曲沃故城規模遠大於翼故城。

中國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晉國都城之旅


晉都新絳(新田)

新田為晉後期重要都城新絳,位於今山西侯馬西北郊。晉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85)由絳遷都新田,至晉桓公二十年(公元前369),韓、趙逼迫晉桓公遷居屯留(今山西屯留南)為止,晉在新田建都歷12公共216年,是晉國建都時間最長的都城。晉國滅亡後,新田都城即已廢棄。

中國古代都城(六)春秋五霸,雄踞中原——晉國都城之旅

參考

中華古國古都

東周列國志

歷代帝王陵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